到了孕晚期,随着預産期的臨近,準爸爸準媽媽對胎兒性别、相貌以及體重越來越關注,大家都希望能生一個漂亮可愛的胖娃娃,但是也不想因為胎兒體重過高影響順産。在臨産前,醫生也會要求産婦做一個B超檢查,查看胎兒的狀況,也預估下胎兒的體重,為下一步采用何種生産方式提供參考。
因為醫學技術的進步,現代人可以通過B超了解胎兒的發育、胎位等情況,也可以根據檢查結果推測胎兒的體重,但B超結果提供的胎兒體重數據,到底準不準呢?
首先我們來看答案,B超算出的胎兒體重,是一個推測數值,并不是精确的。
我們知道,胎兒在出生前,是無法單獨測量體重的,因為胎兒和媽媽是一體的,沒有有分離,按目前的技術水平,是不能單獨測量胎兒的精确體重的,隻能通過雙頂徑、頭圍、腹圍、股骨長、肱骨長來推測胎兒的體重,也就是說,根據胎兒頭部的大小、腰的大小,胳膊和腿的長短,來大緻推測胎兒有多重,按正常人的判斷,其實也就是,個子越大,體重越高,因為人體重與身高基本是成正比的,雖然如此,但是B超結果推測的胎兒體重也隻是推測,并不是實際測量的胎兒自己的體重,所以并不是準确的。
在B超的檢查單上,一般會以英文的縮寫來代表以上提到的那些名詞,如果不了解,外人看了還真是一頭霧水,所以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下B超單上那些英文字母代表的是啥。
BPD=雙頂徑(胎兒頭部從左到右的直徑)。
HC=頭圍(指圍繞頭部一周的周長)。
AC=腹圍(就是圍繞腹部一周的周長)。
FL=股骨長(大腿骨的長度,腿長個子大嘛 )。
HL 肱骨長(上臂骨的長骨,也就是胳膊的長度)。
怎麼根據B超數據來測算胎兒體重?不管是在孕期的哪個階段,會通過B超的結果推測胎兒的身高體重,大緻預估胎兒發育情況,經過多年的科學研究,胎兒在各個階段身長和體重應該達到多少,有參考數值,如果身長和體重推測數據偏低較多,就可能是營養不良、胎兒發育遲緩,需要在醫生指導下查找原因,采取措施。如果推測數據偏高,就可能需要控制飲食,避免胎兒過大,增加分娩風險。
胎兒體重推測公式:
1、胎兒體重(克)=1.07*BPD*BPD*BPD 0.3*AC*AC*FL,單位都取CM(厘米)。
2、胎兒體重(克)=260.69×HC-4973.72(單位:厘米)
3、胎兒體重(克)==171.48×AC-2686.60(單位:厘米)
4、胎兒體重(克)=747.42×FL-2232.56(單位:厘米)
大家可以根據B超單上的雙頂徑等數據,代入到公式中計算。當然,這樣的結果也是預測,并不是精确的,存在誤差也是正常的。有個朋友懷孕産檢時,醫生告訴她體重偏高,胎兒體重正常,她怕太胖,孕後期都不敢多吃,結果38周 就生了,胎兒出生後不足2.5千克,醫學标為“足月小樣兒”,在新生兒重症監護室的保溫箱裡待了10天才回家。
所以,産婦和胎兒都存在個體差異,有的人B超算出的胎兒體重更為接近,有的可能會誤差稍大,但是B超的結果能夠為醫生判斷胎兒情況提供參考,也是非常重要的。
今日話題:你在臨産前的B超結果胎兒有多重?孩子出生後體重又是多少呢?誤差有多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