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創業教育必不可少?“雙減”政策發布兩個月後,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指出,大衆創業、萬衆創新深入發展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載體在新發展機遇下,創新創業教育向基礎教育階段延伸,在中小學适時開展“天才一小時”項目,創造出每個孩子專屬的“天才一小時”高光時刻,成為新時代背景下“雙赢”的事情,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創新創業教育必不可少?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創新創業教育必不可少
“雙減”政策發布兩個月後,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指出,大衆創業、萬衆創新深入發展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載體。在新發展機遇下,創新創業教育向基礎教育階段延伸,在中小學适時開展“天才一小時”項目,創造出每個孩子專屬的“天才一小時”高光時刻,成為新時代背景下“雙赢”的事情。
“天才一小時”概念最早起源于互聯網巨頭谷歌公司。為了鼓勵創新,公司允許員工将每周20%的時間去策劃、實施正常工作以外自己感興趣的項目,Gmail、Google News等産品都是富有激情的開發者在“天才一小時”時段中創造出來的。因為成效顯著,這項開創性的計劃被引入教育行業,國外許多中小學甚至幼兒園都積極探索“天才一小時”應用,在常規課程以外,學校會保留一些時間讓學生去做自己選定的項目。
“雙減”政策下,如何科學地減輕學生學業負擔,是對學校教育提出的現實挑戰。“天才一小時”項目給出了新的方案:通過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個體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比如在“天才一小時”中,國外一名小學生研究測試了不同運動跑鞋性能和外觀設計,并形成了分析報告;一名三年級學生設計了一款防滑跑道,并在家人幫助下搭建和測試成功。
不僅如此,“天才一小時”對自主發展、合作參與、創新實踐的注重,契合我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理念、文化,突出強調個人修養、社會關愛、家國情懷。比如,上海市尚德實驗學校融合部四年級“超學科主題探究單元(Unit of Inquiry)”的成果展上,“天才一小時”項目探究的跨學科主題是“我們身處什麼時空”,不僅讓學生了解自己在世界上所處的地理位置,還更好地培養了學生的家國情懷和國際視野。
要革新教育教學理念,就要轉變以往的思維模式。先前的基礎教育體系主要基于學科邏輯,強調的是學科中心、知識中心,以及課程标準和教材呈現的方式。創新創業教育下沉,帶着“天才一小時”理念聚焦中小學新課程标準,或許能從學生成長和現實生活需求的角度重組各類知識。
用創新的方式賦能“雙減”背景下的中小學生,将目标拓寬到學生發展的更深層次,将學科基本概念、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授融入到項目的開展中,指向學生未來社會實踐所需要的共通關鍵技能,比如創新創業教育中的創新思維、溝通能力、協作能力等,培養其核心素養和高效解決問題的能力。
愛因斯坦說:“知識不是力量,探求知識的好奇才是力量。”“天才一小時”在培養學生的獨立探索能力以及開發學生的學習激情和想象力的同時,讓學生有機會在學習過程中探索自身的興趣和潛能,帶給學生不一樣的學習體驗。
“天才一小時”項目該怎樣實施?我們認為,從項目确定、項目提交、項目實施到評價反思和項目展示,所有一切都應由學生自主探究完成。教師從主導者轉變為輔助者,兼顧教師引導和學生自主選擇的統一。賈斯汀·裡德(Justine Reid)在組織“天才一小時”項目時就談到,教師在教學中是如何扮演着“顧問”的角色為學生提供指導的。在這一小時裡,教師和學生在學習示範案例後,共同制定規則,并嚴格遵守,高效地利用時間。如果學校可以利用完整的一小時,科學規劃這一時間段的結構和内容,師生将在課餘時間收獲超越一小時的價值。
緊緊圍繞“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天才一小時”項目實施還需要倡議不同教育利益主體的參與,充分使用教育資源,其落地運行需要遵循以下路徑——
形成智囊團,建立資源庫。為中小學一線教師提供專業化的指導與幫助,例如開發科學的評價方法與标準、設計規範的項目書。在實地場所上,為中小學實踐提供新型空間、實驗器材等,例如新型數字化設備、實驗室、讨論區等。實操階段,開發資源包,制定囊括标準化、規範化項目流程以及充足且具有特色的案例操作手冊至關重要。
轉換意識,培訓教師先行。教育的主陣地是學校,隻有教師具備更強的創新意識,才能教出更多更好的創新創業型人才。老師們首先要樹立角色轉換意識,教師可以作為輔助者、監督員,相信學生的“不可能”,指導與配合學生完成項目;“天才一小時”注重培養學生能力,同時也十分考驗培養教師的信息素養、綜合能力等,教師要在“天才一小時”中做到教學相長,提升自身素養。
多元主體,成立學研聯盟。成立校校聯盟,發揮高校創新創業學院的引領作用,形成大學與中學、大學與小學、中學與小學等多維度多層級學研共同體。邀請其他行業和領域的專業團隊、專家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指導并評價學生的項目。除此之外,讓校長、師生、家長都充分了解與認同“天才一小時”,在主動、積極的意願下開展項目,為項目的可持續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施永川系溫州大學創新創業學院院長、教授;王聰敏系溫州大學教育學院碩士研究生)
施永川 王聰敏 來源:中國青年報
來源:中國青年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