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昨天我買的咖喱牛肉飯到貨了,生活又美好了。”
當北京媽媽Maureen收到在美國寄宿學校讀10年級的大兒子發來的微信時,心裡總是美滋滋的。
Maureen跟兩個兒子的關系一直很好,但她覺得自從大兒子去美高之後,母子關系更加貼近了。“相比他去美高之後和去美高之前,我們倆的母子關系真是兩個境界。之前我們倆也會聊天,其實就接送他的時候,在路上簡單的聊幾句,因為他回到家就要吃飯、寫作業,沒有空跟你談心。不像小時候還能躺在床上聊聊天什麼的。反倒他去了美高之後,他會主動的聯系我。”她說。
雪後美麗的The Hill School
盡管親子分離,疫情持續,需要遠程上網課,美高熱并沒有減退,很多中國家長還是堅定不移地送孩子去讀美高,Maureen就是其中一員。她的二兒子今年秋季即将去美國東部的寄宿高中St.Geroge’s School讀書。Maureen認為,倆孩子都去讀寄宿高中後,她的幸福指數上升了,原來“困”在孩子課外活動上的時間被釋放出來。
圖為Maureen的二兒子Mason
在深圳的Billy爸因為每年都要去美國一到兩次,那裡也有很多朋友,所以早早做了把孩子送到美國讀寄宿高中的計劃,為的是他們能去美國上大學。大兒子Billy今年16歲,就讀于深圳南山雙語學校,秋季将去讀寄宿美高希爾中學The Hill School。
圖為Billy
“我也是高中離開父母讀寄宿,覺得挺好的。” Billy爸說,“我們提前給孩子們做了一些心理準備,經常帶他們去美國,他們也喜歡那個地方,那邊的朋友也很多。”
現在在美高Choate Rosemary Hall就讀的重慶孩子Jack, 6歲時父母就決定送他去讀美高,他自己也挺願意。
與這些堅定派的家長不同,去年的疫情催生了一些北京國際學校的家長轉“投”美高,今年的ED和RD的美本也刺激了一些家長看好美高的爬藤潛力。但一些還在猶豫和觀望中的家長,特别是“小白家長”,心裡卻還有很多疑慮:美高與國内國際學校相比,差距到底在哪裡?爬藤有更多競争優勢嗎?自己的孩子适不适合去美高?孩子離牛娃差距十萬八千裡,會不會被吊打?啥時候準備,準備些啥?要準備多少銀子,帳算得過來嗎?
疫情持續、國際學校有得選,為啥還要去讀美高?
疫情持續,美國校園安全嗎?一些美高孩子在國内倒時差上網課,還不如留在國際學校?為啥送孩子去讀美高?一些家長心裡這麼想。
對于疫情和安全問題,Billy爸爸有自己的理性思考,他說:“疫情的關鍵是你怎麼去做防護,沒有解決之前,我肯定是不會讓Billy去的。孩子的安全,這是肯定是我們第一位考慮的。與其說去美國安不安全,不如去思考你選擇的區域和學校安不安全。總的來講美國的安全還算好,不要盯着某些個體案例。很多時候,不能隻聽媒體的報道,而是要親身去感受,然後加上自己的判斷。我在美國的朋友沒有誰說美國有多危險。特别是寄宿美高,大部分孩子有有見識、有良好的家教,其實真正有這種排華仇視的還是那些沒受過什麼教育的人。”
為什麼送二兒子去讀美高,因為對大兒子的美高生活很滿意。Maureen認為美高寄宿最大的優點是:90%的老師是住在學校的。一旦孩子有什麼問題,隻要開口問,老師都非常樂意解答。Maureen的老大剛到美國時,因為對老師的教授方式沒太适應,數學有點滑鐵盧。他的數學老師剛好也是另外一個學生宿舍的宿管老師。前三個月,數學老師就把他叫到家裡面去補習。
網球少年Ethan現在是美高名校Andover十年級學生。他之前就讀的上海美國學校浦西校,也是一所非常不錯的美式國際學校。十年級的Jack之前在重慶讀的是一所知名的公立學校。去年,通過一個藝術評論集,他敲開了小常青藤Choate Rosemary的大門。他們非常喜歡現在的學校,鼓勵學弟學妹大膽去嘗試。
頂尖美高名校Philips Andover Academy
“美高課程的豐富程度和靈活度是國内國際學校沒有辦法比較的。”Ethan說,“在Andover,無論是平時的課程還是假期的活動,學生有很多選擇的空間,學校給學生開設了300多門課。如果學生在某一門課能力比較強,可以不上同齡人上的課。通過一個Placement測試,可以申請跳級。我現在是十年級,今年就在上美國學校十二年級的化學,馬上要開始學微積分了。國内的國際學校比較按部就班,九年級必須上九年級的課,十年級必須上十年級的課,靈活性不大。中國學生在美國還是很有優勢的,即使是Andover,美國學生并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強。”
提到他的學校時,Jack也很自豪:“Choate是一個非常包容性的學校,也很全面,不像 Andover那麼competitive,不像The Hotchkiss School那樣偏遠,學校的老師都很耐心,師生氛圍、同學間的氛圍都很棒。學校的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特長,學校給予學生很大自由,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長去選擇課程。”
Choate Rosemary Hall
盡管知道美高很好,但一想到,要把未成年的孩子送到萬裡之外讀書,一些家長還是有親子分離的憂慮。我的一位北京好友說:“不是兒子舍不得離開家,而是我舍不得離開他。”
Maureen認為:“關于舍不舍得孩子那麼小去留學,我們先要想明白:是要把孩子完全地掌控在自己手心裡,還是希望他有一個更好的未來,或者說希望他比我過得好?零零後這一代孩子,我們的人生經驗完全不能在他們身上複制。我個人從來沒有什麼舍不得的這種想法。包括在北京的時候,兩個孩子每天也挺忙的,到處跑參加各種訓練和比賽,甚至去全球打比賽。當老大跟我說想嘗試一下美高。我就說,咱們走這條路試試,結果不重要。弟弟因為看着哥哥走了,很向往那種獨立的生活,也申請了美高。”
算筆經濟帳,美高的性價比其實很高
下定決心送孩子去讀美高後,家庭還是需要算一算經濟賬。四年美高加上四年美本,至少要考慮八年的資金計劃。除了學費,孩子們在國外還有很多生活成本,家長需要合計一下自家的财力是不是能夠匹配的到。Maureen是認真算過一筆美高成本帳的。算完以後,她覺得讀美高比在北京讀國際學校,性價比更高。
她分享說:“北京的國際學校八九年級學費差不多是26-30萬/年,加上學校的一些輔助支出,就算30萬元。大部分國際學校孩子每天至少拿出兩個小時上各種課外班、訓練隊。一小時就算400元,差不多是市場基本行情。一年下來,20萬擋不住。在北京這種城市,接送孩子,家長的時間成本還要搭進去。所以,一年50萬元跑不掉。美高寄宿費用5-7萬美金/年,平均差不多6萬美元,也是50萬元左右。
圖片來源:unsplash
獲得的是什麼呢?以我家老大為例,他在校的時間表是這樣:不到7:00起床,7:30去吃早飯,8:30上課,下午3:30放學。4:00-6:00是運動隊或者樂團等課外活動時間。6:30-7:30吃完晚飯, 7點之後是晚自習。九年級是10點鐘熄燈,熄燈之前要把手機放在樓道裡面。十年級是10:30熄燈,11-12年級是差不多11點熄燈,比他在北京的生活效率高多了。學費和住宿費加起來,也是50萬元左右。
但孩子變得更獨立了。不用安排他,老母親的時間也釋放出來了,我的生活質量也得到了提高。”
越早規劃越好,不打沒有準備的仗
對于還在考慮是否申請美高的家長而言,什麼時間節點要開始要做準備,要做什麼樣的準備,從學術上到從活動上應該怎麼去做?很多人并不清楚。
融尚南希夥伴的合夥人Nini建議家長,至少提前兩年至三年準備。
圖片來源:unsplash
Nini說;“學校要看孩子近兩年的GPA成績。國際學校的成績單可能看起來比較直接,但公立學校的成績單因為涉及翻譯,可能就沒那麼直接。但從真實的實力上來說,孩子要想升一個知名的美高,在國内的成績一定要過硬,至少兩年的學校GPA成績他不能拉下。”
雖然因為疫情,很多學校對标化成績沒有硬性要求,但融尚南希夥伴的合夥人Nancy說大部分中國學生都是提交了标化成績的。“今年申請美高的孩子标化考試成績都很高,托福可能都105以上,SSAT2250以上,甚至2300以上。在其他多元能力方面,她們可能要音樂有音樂,要體育有體育,要藝術有藝術,還有的有一些公益活動。”Nancy告訴我。
送Billy去讀美高,Billy爸爸坦言是全家三年前就決定好的。他認為,一定要提前規劃。如果可能,全家人應該去美國看看,探訪學校并聽聽朋友們的意見;或是早點送孩子去讀讀夏令營,看他們是否喜歡,是否适應。
左一為Billy爸,左四為Billy
“Billy拉了7、8年小提琴,還做了4年博物館講解員,雖然這些課外的興趣活動都不是為了申請學校提前計劃的,但他的興趣愛好是有一定的持續性和深度的。在Billy申請過程中,我們最糾結的就是,當一件事情沒有達到理想的時候,另一件事情又來了,原來沒做好的那件事是放棄還是繼續去做?托福、SSAT考試要準備,維立克面試要準備,還要梳理課外活動,準備申請文書。在短時間内,孩子需要完成的任務是疊加的。考一次完以後,沒有達到理想的狀态,還繼不繼續?”他說,“申請過程對孩子而言,是極具挑戰的,越早做打算,孩子也準備得更從容,沒那麼辛苦。”
選雞頭還是鳳尾?适合自己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我們中國的家長都有名校情結,很多時候會看排名選學校。但去一個牛逼的美高,孩子一定能去上牛逼的藤校嗎?
在擇校上,Maureen是一個深謀遠慮的媽。在給兩個孩子申請學校時,她主要是選擇适合自己孩子的學校,都是申請了10所之内。
圖為Maureen
有的家長可能會想要把學校的檔次拉開。比方說前10,然後是10-20、20-30、30-40 、40-50的保底學校,分散來選擇志願,确保成功率。
她當初在考量學校的時候,心中卻是有幾個硬杠杠。首先,她希望學校規模不太大,學生在400-500人左右,師生比1:5或是1:6,1個年級100人左右。主要是因為她家倆兒子從小上的學校都是一個相對規模小,不是那種一個年級十幾個班的學校。Maureen認為,讓孩子在中小型的學校裡,他們生活的會相對舒适一些。這樣就篩掉不少學校。
孩子們喜歡爵士樂團、冰球、遊泳等。她希望篩出來哪些學校有這些相應的設施。孩子玩這些課外活動,堅持了那麼多年,不能輕易放棄。Maureen希望孩子去上混校,而不是男校,選擇又縮小了。
最後是地理位置,她希望選擇東北部,因為紐約、波士頓有一些朋友,當有什麼事情時,如果大人過不去,那邊的朋友可以幫忙照看一下。還有一個是國際生的比例,她希望是在20以内。不要太多,但是也有。
Billy爸覺得排名其實是一個僞命題。在他看來,很多排名都是一些商業上的操作,無非是給家長做選擇時提供一些參考的權重。但更為重要的是家長要了解孩子的實際情況,自己的價值取向,然後去做抉擇。比方說,選東部、西部還是中部的學校?哪一個學校更适合孩子和家庭的情況,自己的價值取向?有些家長就覺得找一個很偏的地方,讓孩子安心在那裡讀書就好。而美國西部,因為離中國近,華人又多,比較方便。
“我認為選校一定要匹配孩子和家庭的情況,更多的是适合孩子。”Billy爸說,“如果孩子學術上是偏理工科,家長可能需要看學校到底是偏人文、偏理工,還是偏藝術類的,适合自己的理科娃嗎?它的教育資源能促進和提升孩子的優勢嗎?比方說,我始終認為美國東部是教育資源聚集的地方,這一區域對孩子未來的成長會更好一點。”
圖片來源:unsplash
當問到擇校是選“雞頭好,還是鳳尾好”時,融尚南希夥伴的合夥人Nini肯定地告訴我:“根據我們十幾年的數據,可以看到從頂尖美高申請到頂尖美本的學生有,但是從概率上來看,中國孩子去到排名二三十的美高,成為頭部學生爬藤,勝率肯定是比在前10的美高,但排名中等的中國孩子學生要高。因為中國孩子在Top 10的美高要做到‘鳳頭’,真的太難了。一方面是所有的同學都是特别牛逼,中國學生很難沖到前面。第二是這些頂尖美高在往藤校推學生的時候,中國孩子并沒有直接的優勢。而如果去到一個20-30甚至40-50的美高,在裡面成為No.1,學校會100%力推你。我自己就是一個例子。”
Nini算是中國第一代小留學生。十多年前,英文都說不利落的她,因為是少有的來自中國的國際生,特别容易地被Andover,Milton、Concord等學校錄了。但她的媽媽特别睿智,最後為她選了排名不如這些學校的Tabor。Nini媽認為Nini英文太差,需要額外的給國際學生的ESL項目支持,但當時Andover,Milton、Concord并沒有ESL項目,如果Nini去了,就是去找“虐”。
位于馬薩諸塞州的Tabor Academy
事實證明她媽媽的決策有多明智。在Tabor,Nini被全校老師關照,從英文渣一躍成為年級最優秀的學生。當時,Tabor30年都沒有任何人申請到普林斯頓。Nini申請時,學校的校長給她寫推薦信,校長夫人幫她改文書, 100%的資源都放在她身上。最後她申請成功了,也促進該校有更多優秀學生後來被普林斯頓錄取。”
Nini認為擇校應該是一種戰略性的考慮,第一不要認為沖刺前10的美高就一定能保上前10的美本。第二是要選适合自己孩子的學校。
什麼樣的孩子适合美高,普娃适合嗎?
大部分家長心裡還有一個疑慮:我家娃雖然不是學渣,但也就是普娃一枚,根本不是學霸,可以去申請美高嗎?
我們很容易把不擅長考試的孩子,定義為“普娃”,但實際上人的智能是多元的,不擅長考試的孩子可能在運動、藝術、音樂、空間感等其他方面有超凡的天賦才華,假以時日可能成為某一領域的頂尖人才。
人類的九種多元智能
“13年的顧問生涯中,我看到了無數孩子的成長和蛻變。大部分孩子都挺适合去讀美高的。”融尚南希夥伴的合夥人Nancy認為,“美高能夠從不同的層面激發孩子的可能性。十三四歲的孩子人生完全沒有定性。在國内成績不好的孩子,如果運動或者藝術好,美高老師會特别肯定,這個孩子就能獲得更多自信去嘗試不同,或者把事情做得更好。而隻會考試的學霸,在美高這個階段出去,反倒可能受到的沖擊比較大。因為到了那個體系裡,他會發現原來我不是唯一優秀的,我還有那麼多事情不會。這類擅長考試的孩子本科、研究生去留學會更适合。”
不要把顧問當保姆,家長需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家長本身是高知,英文能力強,也經常去探訪學校。還要不要選顧問機構,在申請的過程中,顧問扮演的角色到底是什麼?
Billy爸爸認為,一定要找申請顧問提供專業幫助。即使你英文好,也從海外的朋友或者網絡上獲得各種信息,但這些信息都是碎片化、非系統化的信息,而美高申請是一個需要專業人士指導的、多任務、有時間節點的系統“工程”。
“顧問們有過成功的案例,也有失敗的案例,他們不斷總結出來的經驗,是非常寶貴的财富。我兒子今年9升9,顧問機構請的是融尚南希夥伴。在面試時,他需要跟招生官講自己在博物館做志願者的經曆,既要大膽去表達,又不能說得太過,這個度如何去把握?顧問老師就會幫你建議這個度,既不能張揚,也不能夠不自信,如何恰到好處。融尚南希夥伴在這一方面,做得非常精細。” Billy爸說。
“第一,他們會用自己專業經驗幫助家長去做決策。會認真地分析,為什麼這個孩子要這樣去做規劃。有時候他們提出的角度,我會非常詫異,因為從未想過,也想不到。第二,是時間和申請過程管理。當孩子的維立克面試不夠好,或者标化成績不錯但離理想還有差距的時候,要不要重來一次?不同的任務同時進行、彼此疊加,這些任務的優先次序是什麼?時間如何分配?我們每天都要面對這些問題,而顧問老師會給我們理性的分析和專業的建議。”
他也建議家長不能當“甩手黨”,把顧問當成“保姆”,覺得他們應該解決一切問題。美高申請過程中,家長、孩子和顧問老師更像同一戰壕裡的戰友,大家各有分工,需要做好自己的那部分“工作”。
給孩子最終定的目标是什麼,選哪些學校,要不要給孩子上外語補習,這些決策家長必須參與制定的。“畢竟自己的孩子你是最了解的,你的想法和目标自己也是最清楚的。顧問機構隻是賦能和助力,幫孩子零碎的一些東西系統化,然後結合他們對美高的招生官的一些認知,把這兩個東西拉近。我覺得這是顧問的價值。”他說。
後記
Maureen和Billy爸坦言,他們的孩子不是學霸,也沒有去競争排名前十的寄宿美高。
對于還在考慮是不是送孩子去讀美高的家長,他們的建議是:在考慮要不要送孩子去讀美高的事情上,既不要低估自己孩子的潛力,也需要調整自己的期待——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不要隻是瞄準金字塔尖尖的那幾所學校,這樣大人孩子的壓力都小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