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圓不僅是新年裡的代表美食,更是元宵節不可缺少的儀式感。一個個圓溜溜的湯圓也象征着團團圓圓。
同樣是圓圓的糯米團子,有的地方叫元宵,有的地方卻叫湯圓。
嚴格上來說,湯圓和元宵是兩種不同食物,湯圓是「包」出來的,⽣糯⽶粉先⽤熱⽔或冷⽔,和成粉團,然後把各種餡⼼包進去,搓成一顆一顆的。而元宵是「滾」or「搖」出來的,要先做好固體的餡⼉,然後切成⼩塊⼉蘸上⽔,在放滿⽣糯⽶粉的篩漏上搖啊搖啊搖,邊搖邊撒點⼉⽔,等餡⼉全裹上粉滾成圓球即可。
©圖源網絡
而且在我們的日常飲食中,很多食物都有甜鹹兩個版本,比如粽子、月餅、豆腐腦,湯圓也不例外。
「湯圓應該是甜的,黑芝麻餡兒的!」
「我從小到大吃的湯圓都是鹹的,肉餡兒的!」
因此不僅有叫法上的不同,湯圓還有甜鹹之差。
據資料記載,湯圓起源于南宋,又稱為「浮元子」、「元寶」、「乳糖元子」,最早出現在浙江甯波。當時人們制作湯圓,主要是用幹磨的糯米粉,把糯米粉和水揉成面團後,包上黑芝麻、豬油、白砂糖制成的餡料,然後将面團揉搓成球狀。那時候開始,湯圓就已經成為歡度元宵節的應時食品了。
也就是說,湯圓算是地道的南方産物,一開始也是甜口的。
湯圓傳入北方後,仍是甜的。清朝康熙年間,禦膳房特制的「八寶湯圓」,用的是芋圓、白木耳、八寶豆等,是當時響當當的美味。
現如今,湯圓的制作日漸精緻。光是面皮就有江米面、粘高粱面、黃米面等,餡料内容更是甜鹹葷素應有盡有。
南方的湯圓其實也是甜湯圓為主,比如有名的甯波湯圓,就是芝麻、豆沙之類的甜餡兒。
但鹹湯圓在南方也是有很大一批粉絲。比如上海有荠菜湯圓,浙江金華有鮮筍肉餡湯圓,江蘇蘇州有鮮肉湯圓,江蘇無錫有蘿蔔餡湯圓……在這些店裡,甜的叫湯圓,鹹的叫湯團,大小和形狀上也有有差别,這樣就能很好地區别開。
這其中,荠菜鮮肉餡的湯圓,既有新年的團圓喜氣,又有開春的鮮氣,算是最早一批的開春美味。把荠菜和鮮肉調成餡兒,裹上軟糯糯的皮子,成為荠菜大湯圓,那鮮嫩脆爽的口感,一下子就能感覺就到春天要來了。
©圖源網絡
在貴州,湯圓又叫「湯粑」,除了甜口的,還有著名的興義雞肉湯圓。
以雞肉為餡,雞湯煮熟,點芝麻醬,晶瑩光潔的糯米清香與雞肉、豬肉、雞湯、芝麻醬的鮮香融合,糍糯細滑,油而不膩,口感鹹鮮。
©圖源網絡
「湯丸(圓)」也是潮汕美食文化中一顆閃耀的明星,而潮汕湯圓的代表,當之無愧就是——鴨母撚。
鴨母撚比普通湯圓大,如鴨蛋大小,潮汕話中「鴨蛋」又叫「鴨母卵(蛋)」。也不是普通湯圓的圓形,而是橄榄型,其中端部還有一處微翹的凸起,這是因為在包湯圓的過程中,師傅采用了将湯圓端部直接「撚」緊的方式,形成了與鴨子尾部相似的造型。
所以當鴨母撚在水中沸煮時,會一個個浮在水面上,就如同白母鴨浮遊于水面,因此稱為「鴨母撚」。
©圖源網絡
傳統的鴨母撚制作也比較講究,需提前一天将糯米泡軟,而且選用的糯米必須是泰國糯米(潮汕稱為「暹羅糯米」),帶水研磨二次以上,并逐次濾出粉漿。這種反複研磨并過濾的粉漿,不再進行風幹,而是直接用力揉壓,這樣要比水磨粉再兌水和團的做法更加口感細膩。
當糯米團被揉捏到又柔又韌、富有彈性的時候,再包入黑、綠豆沙和芋泥等甜餡,放入白糖水中煮,水沸騰了,熟了的鴨母撚探出頭來,再搭配白果、百合、銀耳、紅棗、番薯丁、鹌鹑蛋等幾種甚至十幾種的糖水配料,一碗潮汕特色的湯圓就完成了,這也是潮汕甜湯的特色之一。
©圖源網絡
當下,大家也研究出了很多湯圓的創意做法。傳統的白色糯米皮子,可以變換成彩色的、虎皮的,黃小廚同款雨花石湯圓教程給大家安排了,不喜歡裡面的甜甜紫薯餡兒,可以換成自己喜歡的口味。
哪怕是隻有現成的冷凍湯圓,也有油炸、油煎、裹巧克力、煮甜湯或者蘸着黃豆粉吃等各種吃法,本編也給大家準備了三種,點擊下面動圖即可。
其中油炸湯圓時,一定要注意安全,不然很容易被濺出來的油點燙傷。
小小一顆糯米團子,風味千變萬化,但都包含着滿滿的祝福與希冀。過完元宵節,年就算真正的過完了。
今晚,記得要給自己煮一碗湯圓哦~
大家喜歡吃什麼口味的湯圓呢?
留言和大家分享吧~
#湯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