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先生一生所創作的武俠小說總刊印量達三億多冊,而且都被拍成了電視劇,甚至改編成網絡遊戲,這些小說裡的很多人物都是耳熟能詳,家喻戶曉。細心的朋友或許會發現,金庸的這些小說不僅僅講述的是武俠故事,其中還體現了金庸先生在曆史學上的造詣。
事實上,金庸武俠小說中的很多人物在曆史上都有原型,比如《射雕英雄傳》裡那位著成《九陰真經》的絕世高手黃裳,以及《書劍恩仇錄》中海甯陳氏,這些人物都是在曆史上有迹可循的。
金庸先生之所以在曆史學上有如此高的成就,主要還得益于他顯赫的家世。金庸先生原姓查,名良镛,他是海甯查氏的第二十二代孫。說起海甯查氏,這可是個了不起的家族,在古代時,這個家族可稱“江南第一望族”。
那麼,查氏到底牛到了何種程度呢?康熙皇帝南巡到海甯時,曾禦賜對聯曰:“唐宋以來巨族,江南有數人家”,如今這副對聯還懸挂在查氏老宅裡。
中國有句俗語“富不過三代”,但查氏家族打破這條鐵律,不僅富過了三代,而且代代都有人才出。尤其是明清時期,海甯查氏在科舉之路上不斷創造着奇迹。很多人都知道,明清時期想要考中一個秀才尚且很難,舉人、進士那更是萬裡挑一了。
清代時,科舉考試中那些高中進士的人,絕大多數都出自富裕家庭,也就是說,家庭的文化背景和經濟條件直接制約着科舉入仕之路。很顯然,海甯查氏即是一個文化氛圍濃厚的家族,也是一個經濟實力雄厚的家族。鼎盛時期,海甯查氏家族一門就出了十個進士,叔侄兩倍出了五個翰林,在科舉史上,這無疑是一個神話。
海甯查氏在清代康、雍兩朝人才輩出,其中康熙帝南書房的貼身侍從、書法家查升;康熙朝著名詩人、翰林院編修查慎行;雍正朝禮部侍郎查嗣庭都是這個家族中的傑出代表人物。那個時期,海甯查氏入仕為官者數十人,分布在大清各個省份,高者為封疆大吏,低者為知府、知縣。
當然,作為一個名門望族,曆經數百年不可能一直都順風順水,雍正年間,查氏家族就出了一件大案。
雍正四年(1726年),查嗣庭以禮部侍郎的身份主持江西鄉試,因為出題不慎,在題目中出現了“正”、“止”這個兩個忌諱字,當時很多人都認為他以“維民所止”為題。朝中大臣更是揪住不放,彈劾“維止”二字是雍正去頭之意。
熟悉雍正的人大抵都知道,雍正帝并不是一個講究虛名之人,他選官任官都有一個原則,那就是唯才是舉。可是對于查嗣庭這個案子他卻大做文章。殊不知,這裡面卻牽涉到一個重要人物,那就是隆科多。雍正四年時,年羹堯已經被鏟除,雍正帝下一個目标就是隆科多。查嗣庭壞就壞在他和隆科多的關系太過親密,因此,雍正得了這個由頭,要将他嚴加法辦。
鄉試剛剛結束,雍正就下旨将查嗣庭抄家,海甯查氏受牽連之人甚多,很多人被關被殺,查嗣庭也冤死在了獄中。很顯然,海甯查氏在雍正朝成了政治的犧牲品,幾乎賠上了全部身家為隆科多殉葬。
海甯查氏遭到重創以後,并沒有一蹶不振,他們意識到在科場之外還必須有自己的生存之道。此後查氏開始經商,涉足鹽業,并慢慢恢複了元氣。族人中有人潛心書畫,有人研究醫學,而金庸先生的祖父查文清,還在光緒年間中過進士。
金庸先生出生在海甯,小時候在老家度過。他後來回憶童年時說自己家中有很多藏書,家人間也非常友善、文雅,這些家族氛圍讓金庸先生受益匪淺,這也是他見多識廣、學識淵博的根源。事實上,在江南有很多名門望族,他們不僅在經濟上勢力雄厚,更多的還是能以文為業、秉持書香傳家的家風,這些經過數百年而形成的文化積澱,才是一個家族長盛不衰的根基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