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毛藤
來源産地為茄科植物白英的全草。
夏、秋季采收全草,鮮用或曬幹。
生于海拔200-2800m陰濕的路邊、山坡、竹林下及灌木叢中。
分布于華東、中南、西南及山西、陝西、甘肅、台灣等地。
【原形态】
多年生蔓生草本,高達5m。基部木質化,上部草質,莖、葉和葉柄密被具節的長柔毛。葉互生;葉柄長1-3cm;葉片多戟形或琴形,長3-8cm,寬1.5-4cm,先端漸尖,基部心形,上部全緣或波狀,下部常有1-2對耳狀或戟狀裂片,少數為全緣,中脈明顯。聚傘花序頂生或腋外側生;花萼5淺裂,宿存;花冠藍紫色或白色,5深裂,裂片自基部向下反折;雄蕊5,花絲極短,花藥頂孔開裂;雌蕊1,花柱細長,柱頭小,頭狀,子房卵形,2室。漿果球形,徑約1cm,熟時紅色。種子近盤狀,扁平。花期7-9月,果期10-11月。
性味功效
《中藥大辭典》
甘苦,寒。
清熱,利濕,祛風,解毒。治瘧疾,黃疸,水腫,淋病,風濕關節痛,丹毒,疔瘡。
《中華本草》
味甘;苦;性寒;小毒
歸肝;膽;腎經
清熱利濕;解毒消腫。主濕熱黃疸;膽囊炎;膽石症;腎炎水腫;風濕關節痛;婦女濕熱帶下;小兒高熱驚搐;癰腫瘰疬;濕疹瘙癢;帶狀疱疹
【用法用量】
内服:煎湯,15-30g,鮮者30-60g;或浸酒。外用:适量,煎水洗、搗敷塗。
【注意】體虛無濕熱者忌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