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國内制造企業的管理從粗放向精細轉化,外來的一些管理工具,如ISO标準化、TQM、6sigma、精益生産、SPC、QCC、5S、績效管理、阿米巴,不同程度地被引入到企業管理中。
要說這些工具無用,肯定不對。要說都物有所值,很多情形下,好像也不對。
據我所了解,企業導入這些管理工具的動機,基本上來自外部的壓力(如客戶要求、投标需要、政府獎勵)或宣傳(咨詢公司為主),極少數是自發的、主動的。對中小型企業,尤其如此。
華為很早期花巨資主動導入流程管理,内部阻力也很大,但任正非頂壓堅持,經過陣痛期,最終受益良多。從這點來看,任總的個人品質是頂牛。
然而,對大多數企業而言,各種管理工具被動引入,并沒有起到預期的作用,有的成為雞肋,有的甚至産生反作用。
比如,我比較了解的ISO體系認證,武斷些說,取得證書的企業中,80%成為擺設(給客戶看的,給認證機構交差的),對企業流程管理基本無用,15%有些作用,5%真有用(流程按企業實際策劃,執行到位,并形成不斷改善的機制)。
我認為,原因無外乎如下幾條。
一,企業既存的管理機制(即使未能标準化、人性化、長效化,但天然存在的),與新導入的管理方法不能有機融合,形成所謂“兩張皮”現象,執行時無所适從。正如,一張白紙反而更有利于創作出好的作品。
二,沒有一種管理工具是全球通、無副作用的(而咨詢公司通常隻強調好的一面、成功的案例)。不顧自身實際(行業、文化、成長階段等)、趕潮流式的導入,甚至互相攀比(諸如你搞5S,我來8S),能有什麼好的結果?
三,再好的管理工具,也需要落地,即流程再造。這個過程中,PDCA(策劃-執行-檢查-改善)的P是重點,也是難點,卻少有願意在這下功夫的。
四,高層不重視、少決心,資源配置不足。所謂“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領導不力,先輸一地!
五,新的管理制度對員工培訓不足夠,理解不深刻,執行不到位,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如果能把以上幾條反過來呢?說來容易做來難啊,這麼複雜的事情,哪能随随便便成功!
好像寫了這麼多,對企業管理正面改善也沒啥用。那些别人踩過的坑,起碼您避開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