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關注我們
中秋節起源于我國古代秋祀、拜月之俗。《禮記》中載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這裡的“夕月”就是拜月、祭月的意思。說明早在春秋時代,帝王就已開始祭月、拜月了。後來貴族官吏和文人學士也相繼仿效,逐步傳到民間。
中
秋
節
還有說中秋節的起源和農業生産有關。秋天是收獲的季節。“秋”字的解釋是:“莊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農作物和各種果品陸續成熟,農民為了慶祝豐收,表達喜悅的心情,就以“中秋”這天作為節日。
無論是哪種說法,中秋節在我國都占據着重要的地位,是民族文化的象征,更是親人之間相聚,團團圓圓的象征。
中秋節的文化習俗
1.祭月
每逢中秋夜人們都要舉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水果等祭品。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
中
秋
月
餅
2.猜謎
中秋月圓夜在公共場所挂着許多燈籠,人們都聚集在一起,猜燈籠身上寫的謎語,因為是大多數年輕男女喜愛的活動,同時在這些活動上也傳出愛情佳話,因此中秋猜燈謎也被衍生了一種男女相戀的形式。
3.放龍燈
中秋節當晚,待嫁女子都會拿柚子做“龍燈”。把柚子掏空,放進一支蠟燭,“龍燈”就做好了。待月光照到江面時,點燃蠟燭把“龍燈”放到水面上。誰的“龍燈”飄得快誰就可能嫁得快;飄得遠或近,将預示着未來出嫁的遠或近。雖然“龍燈”不能準确的預告人們的婚姻大事,但是放“龍燈”作為美好生活的祝願被沿襲至今。
掃碼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