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庖丁解牛James Tang
在高校,除了輔導員,誰與學生接觸最多?又是誰在确保高校的教學秩序正常運轉?他們不像專職老師那樣擁有傳道授業解惑的講台;他們也沒有其他行政老師那樣的光明晉升大道;他們辛勤工作,默默無聞。他們是誰?隻要你讀過大學,你就一定知道,那就是高校教務員。
高校教務員雖被大家也稱作老師,但是他們不同于專職上課的老師那樣完成既定授課任務,就可閑雲野鶴,來去自如。他們是大學這個科層體制裡面最底層的老師;他們同其他上班族一樣需要坐班,朝九晚五,有時甚至朝九晚九,工作強度和壓力不比公司上班少。他們忙忙碌碌,從開學到期末,從入學到畢業......學生的課程學習與他們息息相關,他們是學生順利畢業的守護神。他們的作用非常重要,沒有他們,高校的教學工作根本無法進行。換句話說,教務員扮演高校教學工作正常運轉的中樞神經角色。
一般情況下,高校教務員主要負責院系的教務行政管理、學籍管理、教學計劃的執行及日常教學管理工作的調度。具體涉及事務如:參與培養方案的制定、排課、退選課、期末考試、論文開題、中期考核、論文答辯、材料歸檔、各種評估報告的撰寫、提供數據等工作。總的特點:一是工作流程化,很大一部分工作都有一定規律,每個階段都有每個階段的工作安排。二是事情繁瑣。教務工作雖然有規律性,但是每個階段涉及需要處理的事情非常瑣碎,事無巨細,每項工作都要做到精準細緻,來不得半點浮躁。三是事情突發性。有些工作需要及時性完成,有時下班接到領導布置任務,晚上就一定要完成。如上面領導下來檢查工作,直屬領導需要立馬整理好報告交給上面領導,這時候身在一線的教務員就是任務的直接接受者和完成者。尤其大量評估工作開展之際,教務員為了在既定時間内完成工作,全身就像上了發條的時鐘,加班加點,刻不容緩地趕完需要完成的數據收集和報告撰寫。
在保證整個高校教學正常運轉的過程中,高校教務員扮演者不同的角色。
他們是領導決策的參謀員。教務員身在教學管理的第一線,對教學有着更為直觀的認識。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教務員最有發言權。他們最清楚在教學培養過程中還存在什麼問題,哪裡需要改進,怎麼改進。這些最接地氣的意見也是學科發展亟待解決最根本、最緊迫、最有必要的問題。尤其是隔一段時間各學科需要再重新修訂培養計劃時,除了學科帶頭人站在學術發展的前沿角度去重新審視制定培養計劃時,也需要因地制宜,結合教務員的意見,制定适合本學科的科學培養體系。否則,橘生淮北則為枳,水土不服,教學培養難以達到預期目标。俗話說“身在兵位,心為帥謀”,教務員看似微不足道,但是隻要用心去思考,多總結,在關鍵時候,也能成為一名參與制定科學培養體系的重要參謀人員。
他們是服務師生的勤務員。勤務員就是辛勤工作,甘願為别人服務的人。教務員就是這樣的人,他們的主要工作對象就是教師和學生。服務教師時,主要協調上課、調課、期末考試、答辯等事宜。一旦專職教師有任何關于教學培養的問題,教務員需要及時準确地答疑解惑;服務學生時,主要指導學生制定培養計劃、選課、開題、中期考核、答辯等事宜。教務工作雖然看上去雜,但是要想高質量、高效率、高滿意度做好服務好廣大師生的勤務員,教務員還需要在“勤”字上去内修外練“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笃行”五種功夫。博學,就是廣泛去學習,了解各種政策,掌握各種技能,提高自己職業和文化素養;審問,就是仔細從各種政策中提取重要的有用信息,同時保持與各部門密切溝通,确保信息對稱;慎思,就是周全思考,前瞻性的布置教務工作;明辨,就是形成清晰的判斷力,明确什麼可做,什麼不可做;笃行,就是踏踏實實的去做,不浮躁。
他們是教學過程的協調員。教務員雖說服務對象為師生,但是對接學校和學院各部門;當在教學過程中遇到問題時,這些問題需要及時跟上下部門及時溝通報備,否則有可能造成教學事故。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地方,教學是學校的主要工作。這些年,從教育主管部門到高校,對教學抓得很嚴,教學工作是否順利開展直接關系到專職教師的晉升。比如說:有些學校規定,一旦教師造成教學事故,不管他們科研成果多麼豐碩,那麼在三年内不能評職稱。正常教學、順利教學是懸在專職任課教師頭頂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所以大家絲毫不敢麻痹大意。但有時事發突然,如:有的老師臨時出點交通事故不能按時趕到上課教室,這時任課教師需要及時聯系教務員,然後由教務員協調将情況上報給教學主管部門,做出情況說明,否則,對于專職教師的職業發展影響很是嚴重。很多時候,教務員把有關教學工作中的規章制度通過郵件、微信等渠道都很明确地告知了服務對象,重點強調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但是有些師生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對于劃重點的規章制度眼不見,耳不聞,心不想,出了問題才來找教務員去協調解決。這樣的例子也屢見不鮮。由此可見,教務員的很大精力就放在協調解決各種緊急事件上。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教務員不僅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且承擔着大量繁瑣的教學管理事物。每個學校情況不一樣,教務員承擔的工作也會有點差别。就工作職責來說,有些學校,教務工作職責比較清晰,教務員隻負責教學管理;有些學校,教務部門就是大部門,什麼都管,職責分配不明确,教務員既負責招生又負責教務甚至還要扮演學位秘書的角色等等事宜。就管理學生人數來說,有些學校一名教務員管理200左右學生;有些學校一名教務員要負責将近1000人。究竟多少學生配備一名教務員應該更為科學合理?目前還沒有相關權威部門給出指導性的意見。然而,國家教育主管部門對于高校輔導員的師生配備比例出台一個指導性的意見,根據教育部43号文件精神:高等學校應當按總體上師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設置專職輔導員崗位,按照專兼結合、以專為主的原則,足額配備到位。或許教務員管理學生人數可适當參照此文件精神。
由于教務工作的瑣碎繁雜、及時性強且需要高度的責任感等特點,目前高校教務員普遍存在職業倦怠現象。職業倦怠是美國心理學家佛魯頓伯格于1974年首次提出,主要是指在以人為服務對象的職業領域中,個體的情感耗竭、人格解體和個人成就感降低的症狀。從高校教務員産生職業倦怠的成因來看,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一是工作壓力大,身心俱疲。由于教務人員要服務衆多的師生,有些學校一名教務員甚至要服務将近上千名學生。為了維持正常的教學秩序,教務員就要投入大量的精力 ,面對師生五花八門的問題需要耐心回答;在審核學生材料時更需要細心仔細,如審核每個學生的培養方案、學籍信息表等,否則一個疏忽和纰漏就會影響學生的正常畢業;這樣的工作内容需要每個教務員莫大的責任心;除了繁重的教學管理外,教務員還要随時投身到各種教學評估中,由于大量數據需要出自一線的教務部門,這也無形中增加了教務員的工作量。面對有形和無形的壓力,身在一線的很多教務員感覺到身心俱疲,表現為睡眠質量下降、頸椎病、焦慮感等症狀。
二是缺乏社會認同,成就感低。教務員位于一線最基層的崗位,既不能像專職教師那樣站上講台,面對聽衆,滔滔不絕,揮斥方遒,找到傳道受業解惑的滿足感;也不能像負責學生思政工作的老師那樣備受國家重視,院校關愛。教務員在有些人眼裡就是最基層的政策被動執行者,沒有什麼技術含量,就是一個從事簡單重複工作的“勤雜工”。即使一個沒有接受過大學教育的人稍加訓練,假以時日,也照樣能夠勝任。這種不被理解、不受尊重的工作環境,讓身在一線的教務員很少有成就感,甚至自我否定,逐漸失去工作的熱情和激情。
三是職業發展受限,彷徨失落。在高校,相比學生處等其他行政崗位,教務部門很少接受職業培訓;大部分靠老教務員的傳、幫、帶或自己艱難摸索。同時,很少有學校針對教務員的科學考評機制,很多時候都是領導的主觀判斷,說你行你就行,說你不行就不行;在職業發展的晉升通道上,雖然教務員也是行政編制崗位,不同于學生處和辦公室的同事,他們在國家政策的關照下可以通過自身努力,一步一步走向更高的行政崗位。如教育部43号文件針對高校輔導員崗位建立了國家、省級和高等學校三級培訓體系;同時鼓勵選拔優秀輔導員參加國内國際交流學習和研修深造,創造條件支持輔導員到地方黨政機關、企業、基層等挂職鍛煉等一系列政策保障。對比來看,教務員的發展和晉升既沒有政策指導也缺乏領導關心,基本屬于沒人疼沒人愛,職業發展前景比較渺茫。結果導緻有些教務員抱着“幹多幹少一個樣,幹好幹壞一個樣”的心理;對于那些懷有職場雄心抱負的教務員來說多了些彷徨失落,少了些人生自信。最後的結局是要麼選擇離開這一職業,另謀出路;要麼就被這環境所同化消磨,随波逐流,不求無功,但求無錯。所以說相比其他部門而言,高校的教務員隊伍不是很穩定,流動性比較大。往往從事這一職務的女性較多,因為女性相比男性少了些職場抱負,沒有養家糊口的壓力;多了些穩定安逸,回歸家庭照顧老小。
四是工資待遇較低,生存焦慮。現在很多高校施行績效工資,除了崗位薪資水平低外,高校教務員還沒有相應的科研收入和代課費作為補充。尤其很多高校的年度考核都是年終考核有行政職務的走行政檔,沒有行政職務的都是同職稱同檔級,沒有業績上的考核和檔次之分。即使有些學校會對教務崗位進行優、良、合格、不合格4檔分級考核,往往也是領導說了算,主觀判斷比較大,缺乏客觀标準,難免有失公允。實績考核結果常常與個人期望出入較大,這樣很容易造成巨大的心理落差,影響工作積極性。生活在一線城市的高校教務員,生存壓力更大。本來在整個高校内部,教務員工資水平已經處于很低的狀态,再加上一線城市的生活成本很大,如住房、子女教育等就占了很大比重,教務員的生存壓力就更大了。古語說“民有恒産才有恒心,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蓄妻子” ,隻有教務員的付出有了值當的收入回報,他們才能安居樂業。
高校教務員一直是一個被忽略的職業群體。他們工作的成就感和滿意度關乎高校教學工作的有效開展。他們是一群工作潛力需要被很好開發的人,不要讓普遍的職業倦怠消磨他們最後的工作熱情;四十年改革開放中國高等教育的發展離不開他們默默辛勤付出的貢獻;每一份職業都應該得到應有的尊重;每一份付出都應該得到應有的回報;每一項制度的設計應該得到應有的人文考量。
這是一個不應該被忽視的群體,他們是高校教務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