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地球以本初子午線為界标定為東西半球,但在實際劃分中為了保持歐洲與非洲闆塊的完整性,國際上流行的劃分是以西經20°和東經160°為界,将地球分為東西兩個半球。
東半球以亞洲古陸闆塊為核心,歐洲、非洲、印度與澳大利亞古陸闆塊為輔,海陸面積比為3:2。西半球以美洲古陸闆塊為主,大部分為海洋,海陸面積比為4:1。
在全球經緯線劃分統一之前,各個國家各自為政,多以自己所在國家為經線劃分起點。歐洲國家多以歐洲為起點,亞洲國家以亞洲為起點,美洲國家以美洲為起點。19世紀初,英國擊敗海上傳統強國西班牙,成為海上新的霸主,開始向全球擴張,建立起地域廣闊的英聯邦,觸角伸向世界各地,号稱日不落帝國。随着全球活動的增多,經緯線混亂的局面成為最大障礙,統一勢在必行。就象中國的戰國七雄,最後秦國統一六國,統一度量衡。于是在英國占絕對主導發言權的形勢下,在1884年世界本初子午線大會上,确定經過英國倫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子午線為起點0°線,即本初子午線,向東西半球劃分東經與西經。
現在全球的古陸闆塊均處在漂移狀态中,是由6500萬年前蝌蚪型聯合超級古陸解體漂移演化而來,全球古陸闆塊的核心是西北太平洋海底龍眼古陸闆塊,因此,本初子午線必須經過西北太平洋海底龍眼古陸闆塊,而且幾乎東西各半均分之。
所以,東西半球的劃分必須以海底核心龍眼古陸闆塊的劃分為依據,否則将毫無意義。
此外,東西半球子午線的劃分與地球海陸屬性十字型旋轉體近乎重合(經線部分,即亞洲與北美洲闆塊之間的白令海峽附近的經線)。
地球海陸屬性十字圖表明,東西半球具有明顯不同的涵義。東半球亞洲古陸闆塊群表現為擠壓收縮态,而西半球美洲古陸闆塊則表現為離散膨脹态,由熱脹冷縮的原理可知,東半球屬于“冷縮”,西半球屬于“熱脹”。從中華文化角度來看,冷縮與熱脹同理于陰陽,所以,東西半球的劃分實際上是遵從陰陽規律的,即東半球的古陸闆塊群表現為陰性,而西半球的古陸闆塊群表現為陽性。
由此我們看到,地球雖然是一個轉動的球體,表面看似沒有什麼區别,以上結論告訴我們,東西半球劃分的内在涵義在于陰陽屬性的不同,東半球陸地面積偏多(40%)卻顯陰性,西半球陸地面積偏少(20%)卻顯陽性。
東西半球的競争實質上是陰陽之間的競争,用中華文化的精髓來解鎖地球的神秘變得相當容易。
備注:未經許可嚴禁轉載!部分圖片源自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