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投資何去何從?來源:證券時報2020年下半年以來,随着少數頭部企業股價的快速上漲,滬深股市“強者恒強、弱者恒弱”的二八分化格局越來越明顯與此同時,追逐價格上漲股票的市場氛圍也快速濃厚起來,“抱團”成為市場熱議的焦點究竟該如何看待抱團現象?,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價值投資何去何從?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價值投資何去何從
來源:證券時報
2020年下半年以來,随着少數頭部企業股價的快速上漲,滬深股市“強者恒強、弱者恒弱”的二八分化格局越來越明顯。與此同時,追逐價格上漲股票的市場氛圍也快速濃厚起來,“抱團”成為市場熱議的焦點。究竟該如何看待抱團現象?
股市抱團
用“抱團”來描述機構投資者聚集于某些股票的現象,隻是一種形象說法。其實,“抱團”來源于“抱團取暖”,原意是指在寒冬季節,人們擁抱在一起,相互取暖以對抗嚴寒的天氣。後來,人們借此比喻互助協作,積聚力量,共渡難關。在用于企業、機構管理時,則是指企業單位或團隊之間互助協作,集中資源以應對複雜多變的外部局勢,共克時艱。
借用一個生動、具象的行為學詞彙來描述具有豐富經濟學含義的股市現象,抱團一詞雖然形象、生動,但畢竟語義不詳,含義模糊,不利于讨論與分析。因此,對于股市抱團,不能停留在形象描述上。很明顯,股市抱團具有獨特的内涵。隻有對其進行明确定義,明了其所指,才有可能展開有意義的分析與思考。
從靜态角度看,股市抱團的初始形态是指一些機構投資者集中、大量持有某些業績優良、預期良好的股票的現象。但對比原本意義上的抱團,股市抱團具有以下特點:
其一、雖然各種投資者聚集在一起,共同持有某些股票,但他們不會就這些股票達成一個統一的明确的目标——一個公開的、固定的價格,然後齊心協力,以緻不達目的不罷休。
其二、由于抱團不是組織化的行動,抱團者更像是“烏合之衆”的臨時聚合。因此,不同投資者之間不可能協調行動,做到動靜有序、進退有據。
其三、在股市裡,由于趨利的自發性,抱團更容易衍生出随大流、搭便車行為。雖然機構投資者安營紮寨的旗幟上寫着“價值投資”“業績優良”“行業龍頭”等字眼,但其實被插上這類标簽的股票絕大多數是經不起長時間、大規模抱團的考驗。
如果我們再細緻深入地解剖一下,可以看出股市上抱團行為之所以别具一格的原因。最主要、也是最根本的原因,是同一隻股票對不同的投資者而言并不一樣。也就是說,雖然投資者都持有名稱、代碼相同的M股票,但甲的M與乙的M并不是同一個M。甲是因為a原因在b價位買入M,對股價的預期是d元;乙是因為q原因在r價位買入M,預期的股價是s元,諸如此類。可以說,有多少投資者,就有多少M。因此,每一個投資者都是一個特别的存在。這導緻股市抱團會産生千變萬化的“魔方效應”,也為抱團松動、垮塌埋下伏筆。
始于價值,終于崩塌
如果從動态角度來看,股市抱團的複雜内涵更值得關注。一切都在行進中,一切都在變化中,任何抱團都經不起時間的考驗。主要原因有三個:
首先,對股票進行評估是非常主觀的事,每個人心裡都有一杆稱,即使是面對同樣的信息,也會給出不同的估價。
其次,信息不對稱現象是普遍存在的,影響股價的因素千千萬萬,任何人都不可能全知全能,總會面對信息陷阱與信息盲區。
最後,即使同一個人,面對不同的情況,他的盈利預期與盈利目标也會不一樣。
盡管抱團形态多樣,但基本模式主要有兩種:
A、 追随模式,即一些投資機構、其他投資者(主要是中小投資者)會追随先前已經布局的機構投資者,快速買入相關股票。随着資金的大量湧入,股價大幅上漲,持股風險急劇上升。
B、 模仿-複制模式。由于好資産實在太少,因此,追随模式能夠容納的資金是有限的,于是模仿-複制模式應運而生。投資者會根據追随模式所遵循的一些路徑,選出類似股票,最常見的做法就是按照行業類比、産品類比、技術類比等篩選出一些投資标的。這類股票就是A股市場最常見、也很有市場張力的概念股。由于羊群心理以及搭便車的心理,概念股的風險被抛到了九霄雲外。這時的股票估值非常高,積聚了極大的風險。
更不可忽視的是,無論A模式,還是B模式,都會因為一些無法預期的變故而導緻抱團面臨瓦解的危險。企業經營變化、大股東減持以及因炒作過程中的違規違法行為引發監管處罰等等,都會産生“雪崩效應”,正所謂“樹倒猢狲散”,使得股價大幅下挫。類似情形在A股市場屢見不鮮,差别隻是規模大小、持續時間長短的不同。
警惕曆史重演
A股30餘年的曆史中,大規模的抱團首次出現在2007年的牛市中,爾後的2009年、2013年以及目前行進中的股市都出現了大規模抱團現象。
2007年,A股處于大牛市中,金融股成為抱團标的最集中的闆塊。2009年A股走的是反彈行情。2007年大牛市見頂之後的大跌一直持續到2008年10月,曆時一整年的熊市大傷市場元氣。源于美國次貸危機而蔓延成全球的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也産生了明顯的沖擊。在這樣的背景下,2009年,機構投資者利用反彈時機,選擇受危機影響比較小的消費股作為投資标的不失為明智之舉。2009年的反彈到當年8月就結束。随之而來的是長達4年多的調整,直到2014年4月。在此之前,2010年上市的創業闆不受市場待見,大部分時間走勢不振,上市時的創業闆基準指數1000點最低跌至585點,到2013年5月,才重回1000點之上。2014年6月,A股開始走強,随後創業闆指數也迎來了比較火爆的行情。信息科技股成了這一輪行情中抱團的主要标的。
總結這3次抱團經曆,可以發現一些共性:
其一、抱團标的選擇切合了宏觀背景與經濟活動脈絡,初始标的大多數業績優秀,經營穩健,有一呼百應的号召力。
其二、到後期,市場氛圍非常熾熱,抱團範圍越來越大,各種風馬牛不相及的概念股一哄而上,整體市場風險急劇升高。
其三、一旦行情走到盡頭,抱團股照樣會大幅下跌,令後期加入的抱團者往往虧損累累。
目前,市場熱議的抱團開始于2017年,抱團标的主要是大消費股,以白酒、食品飲料、生豬養殖類公司為主。進入2019年,科技類公司加入抱團陣營。受制于新冠疫情,全球經濟表現并不靓麗,但各國寬松的貨币政策以及對後疫情時代的期待,催生了市場的投資熱情。A股整體估值與一些抱團概念股的估值都進入了比較高的區域。這是值得警惕的。
總之,抱團本質上是優質資産稀缺的産物,也是獲取較高收益的比較可靠的方法。但對于搭便車的中小投資者而言,風險意識與風險防控技巧是必備的裝備。(肖國元)
【糾錯】【責任編輯:李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