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赤水河是價值萬金的醬香河谷,那麼同為長江支流的南廣河,就是被低估的濃香河谷。
南廣河,是長江第一支流,高縣人的母親河。
每一條河流,都記錄着一座城市生長的脈絡,南廣河自然也是高縣好酒的承載者。
幾十年來,南廣河靜靜地從高洲老廠區腳下流淌過,延伸出的一條支流,又将高洲籁棚廠區緊密地聯系起來。
▲遠瞰南廣河 圖/高縣縣委宣傳部
傳說中,哪吒故裡陳塘關就是今天的南廣鎮,哪吒鬧海也是發生在這裡。南廣鎮,就位于南廣河彙入長江之處。
神話故事中的“海”如果有現實依據,就說明這裡的地貌曾發生過翻天覆地的變化,由海演變出山川河流。
高縣境内,有許多天然的巨石,形成一道道奇觀,而普通的河流,是無法帶來如此巨石的。它們的存在,似乎也在講述着高縣此地滄海桑田的變幻。
好山好水出好酒,一條能産出美酒的河谷自是需要多年的修煉,才能形成最适宜釀酒的“水、土、氣、氣、生”。
四川輕化工大學中國白酒學院常務副院長楊柳表示,白酒是具有非耗竭性、地域依賴性的産品,因為有地域依賴性,所以有空間選擇性,才成就了各個産區。
而高洲,就是好酒對南廣河谷的自然選擇。有好山水的地方,往往有十分優質的地下水,許多酒廠最喜采地下水釀酒。
在高洲廠區附近,有一口井,名叫龍涎井。據宜賓市文物保護管理所考證鑒定:“該井地處騰龍山脈南端臨南廣河岩下。
井呈六方形,邊長約95厘米,深入8米。井水從須家河岩流出,井水平面高于河面12米,日出水量1200噸,水質優良清冽甘甜,為明代一古井,距今有500年曆史。”
這口龍涎井,就是高洲釀酒的主要水源。
在從鎮上去往高洲的途中,會經過一處天然溶洞,隐藏在茂密的竹林下,若非本地人引路,很難找到。
我們正午去時,正有一位老人家坐在裡面納涼,以前沒有空調的夏季,很多本地人就喜歡到這裡來。
清澈的水流從溶洞中淌出,又流向另一邊,洞中黑壓壓的,連手電筒也照不透,看不出裡面究竟有多深。
給我們當向導的高洲酒業副總經理說,“下面的溶洞都是相通的,我們廠區下面也有一個,現在怕影響安全就給封了。”
▲好酒中國行考察途中
南廣河留給高洲的,不止生态,還有一些燦爛的曆史故事。
前文說到,狹長的高縣,近乎把宜賓一分為二。實際上,這裡古時候的确是一道分界線——古代中原與西南夷兩種不同的體制、經濟形态、文化形态碰撞交彙的地方。
“烏蒙西下三千裡,僰道南來第一城”,說的就是高縣。僰道又稱五尺道,是南方古絲綢之路的重要路線。
▲高縣的石門是南方絲綢之路五尺道上的重要關隘
高縣便是五尺道上的重要節點,現在縣域内還有不少五尺道的遺迹,比如被當地人稱為“石門子”的石門關。
從黃草坪下山,我們跟随本地文化學者劉星、吳國義的引導,來到石門子,腳下就是碧綠的南廣河。
▲本地文化學者給我們介紹石門關的曆史
高洲廠史辦主任翟禮湘描述這裡,“宋代置石門寨,下臨南廣河,古稱符黑水、石門江。這裡現在還可見巨石嵯峨,斜疊成牆,匝河而過,橫鎖南北。”
清《高縣志》載,石門關“屹立如門,狹穿彎曲,行人下馬俯身單騎而過,蓋也通滇要道也”。
▲石門洞題刻
巨石上還以隸書體刻有落款為“粵人林肇元”的《石門洞題刻》,稱“叙南石門關,似擘巨靈手。層山塞其前,湍流繞其右……西蜀天下險,此險複何有!”
寥寥數言,便可遙想昔日石門關的壯麗與險峻。
吳國義的筆名叫做“夜飲石門”,他雖不飲酒,卻認為在這樣一個客商南來北往必經的地方,一定是離不開美酒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