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用“人淡如菊”來形容她,略施粉黛、氣質清新,努力進取卻淡然入世,但不改的是始終坦誠對己、對人、對萬物而無分别。《我的前半生》的熱播,讓“吳越”和“淩玲”這兩個名字,就不止一次相伴出現在熱搜榜上,且不談一些觀衆因代入感過重而無端牽連演員,隻道那個眼裡都是戲、表面平淡如水、内心卻能量無窮的吳越,再一次用演技證明了自己!
她是吳越,一個在角色中閃耀着自我光芒的演員。
在浮華喧鬧的名利場中,吳越溫婉嬌弱的外表下藏着的是一顆對明星身份理智的判斷,從《和平年代》到《我的前半生》,出身書香門第的吳越身上一直保持着那股都有的書卷氣,沒有世俗的焦躁,隻有堅毅的甯靜。
“演藝圈是個大染缸”,這是身為著名書畫家的父親吳頤人曾經對吳越說的話。但事實上,她和這個圈子太不一樣:她不愛去酒吧,不參加任何“圈子運動”,平時素面朝天,每天最痛苦的事情就是長時間的帶妝和做造型。
馬伊琍說她是一股清流,朋友說她不像個演員,她清楚自己要什麼,也深知作為女演員獲得并保持名利要付出多少的代價。
但她始終有自己接戲、選角色的原則,“當一個時代過去,作為一個演員,可以留下一部被人記住的作品,才是真正有意義的事情”,“沒那麼多東西可演了,其實真正用心寫的劇本不多,他們随便一寫,我就掏心掏肺的演,我覺得好像有點收支不平衡,開始心疼自己,不願意為一些不值得的東西去浪費生命。對我這個年齡的人來說,質量變得非常重要”。吳越說她害怕對自己定性,長期演同一種類型的角色,會讓她有一種沒有進步的感覺,“如果一直在這個窗口看風景,到了現在這個歲數我會覺得不甘心,所以我想轉一下頭,看看别的顔色”。
吳越說她不會争,但運氣一直不錯!19歲就在《北京深秋的故事》中飾演女主,《和平年代》中書卷氣十足,又帶着一些俏皮的聞璐,更是讓她獲得金鷹獎最佳女配角,23歲那年的吳越出演了人生中的第一部話劇,成為《戀愛的犀牛》中的第一代“明明”,俏麗的短發、一身運動裝扮,吳越讓“明明”變得很不一樣!《大秧歌》中的趙玉梅,那一聲“兒啊”飽含多少深情、委屈和無奈,那強大的爆發力和感染力讓人忍不住點贊。
生活中的吳越帶着文藝女青年的屬性,書、音樂是她的常備品,現在的她心态平和,不再讓自己生活在緊張的狀态中,過去的便已過去,未發生的順其自然就好,“人生每一個階段都不一樣,十幾二十歲時,應該努力學習,拼命吸收文化知識,社會經驗;30歲應該學會看風景;到40歲的時候,一定要成為風景中那個人。否則的話,50歲還是20歲那樣,“人生難得”這四個字,從何而來?”
當文藝圈變成娛樂圈,吳越說:時代在變,演員這個行當也在變,但是她不會變,“改了,房子就塌了”。現在的吳越從容很多,她說她還要做話劇,還要拍戲,還要去下一個地方旅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