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戰長津湖,這場戰役國人并不陌生,就算放到世界戰争史上也絕對不容忘卻。
志願軍第九兵團3個軍15萬人,圍殲美陸戰1師和步兵7師2萬多人,如果按照以往作戰經驗這絕對是一場殲滅戰。但實際戰損比卻令人相當意外,第九兵團作戰死亡7304名,傷員14062名,凍傷傷員30732名,總減員高達5.2萬名以上。實際殲滅有“北極熊團”之稱的美7師31團,這也是朝鮮戰争唯一成建制殲滅的美軍部隊,兩者相比确實戰損比例太過驚人,後者更是在包圍圈中撕開一個口子跑了。
長津湖戰役态勢圖
北極熊團
毫無疑問,兩者比拼戰鬥意志的話,經過千錘百煉的志願軍明顯占優。但是比拼後勤保障、武器裝備的話,美軍占絕對優勢,中美兩支王牌主力相遇完全就是血與鐵的碰撞。之所以出現上述重大傷亡,其實志願軍最主要的敵人不僅是美軍,而是碰到當時該地區50年以來最低溫——零下40度。
第九兵團是個加強編制,戰役前夕還在東南沿海駐防,正準備收複海峽對岸。這支精銳之師下轄3個加強軍,采用少見的四四制,軍以下轄4個師、4個團等類似編制,總計12個師合計15萬人。齊裝滿員訓練待發,但是由于軍情緊急來不及更換冬裝就直接開赴朝鮮,就形成了滿員但不“齊裝”的客觀現實,身着華東地區薄棉衣在後勤得不到充分保障的情況下出擊。
志願軍
美軍大兵标配大衣和鴨絨睡袋,而我們的戰士每班10幾個隻能分到兩、三床棉被,入夜之後将棉被鋪在雪地上,然後十幾個戰士躺在上面抱團取暖。這種情況下加上溫度驟降,大量戰士在開戰前就已出現嚴重凍傷,甚至失去戰鬥力這樣的嚴酷事實。
與之相比,美軍雖然處于同樣環境下,但占據制空權後勤給養保障從未間斷。雖然士氣不高,但不至于出現嚴重凍餓傷亡失去戰鬥力情況,看下圖雖然撤退狼狽不堪但依靠機械化行軍極少非戰鬥減員。
美軍
美軍
志願軍将運動戰中的迂回、穿插應用到極緻,幾乎是一夜之間将美軍陸戰一師和陸戰七師,分割包圍在柳譚裡、新興裡、古土裡和下碣隅裡等地。前面說了參照以往作戰經驗,已經被切割包圍的敵軍免不了覆免的命運,但在絕對的火力優勢下這種場景無法重現。
美軍一個陸軍師,師屬炮兵就有432門榴彈炮和加農炮,另外還能得到更大口徑火炮支援。對應中方師屬炮兵僅一個山炮營,總計12門山炮,主力支援火力隻能依賴近戰迫擊炮。更要命的是炮彈靠人拉馬馱補給,處于零下40度的嚴寒中很多炮彈打出去都成了啞彈,輕重機械同樣碰到這種問題。
分割包圍
甚至作戰中美軍将坦克、汽車外圍擺上一圈,缺少重裝備的志願軍隻能幹瞪眼,白天美軍飛機空中支援,晚上志願軍發起猛攻。戰鬥就是以這種方式膠着,雖然志願軍占據兵力上的優勢,但火力和後勤補給全面劣勢,鐵打的漢子也經不住零下四十度低溫,更何況還長時間暴露在戶外野地。
戰鬥場景
美軍在堅守兩天後開始撤退,沿路早就穿插到位的志願軍戰士不斷進行阻擊,但火力上的差距注定擋不住美軍的鋼鐵轟炸。雖然沿途不斷給予美軍殺傷,同時也延緩了美軍撤退進度,但孱弱的火力不足以擋住美軍。
甚至出現戰争史上罕見的“冰雕連”,軍史中有記載的包括三個連隊,成建制全員凍死在阻擊陣地上。這些戰士以戰鬥隊形在自己陣地上堅持到最後一刻,雖然沒有扣動闆擊,但他們都是面對敵軍方向堅守在自各崗位。電視劇《三八線》給我們重現了這段曆史,其他文學作品同樣也有描述,這些英雄的先烈永垂不朽。
長津湖之戰凍僵戰士
長津湖之戰凍僵戰士
戰役結果雖然天寒地凍下中方損失更大,但達到迫使美軍王牌部隊全線撤退,通過本次戰役收複三八線以北東部廣大地區,一舉扭轉了整個戰局。根據美軍戰後公布資料顯示, 陸戰1師陣亡604人,傷重死亡114人,失蹤192人,傷3508人,戰鬥傷亡總數為4418人。另外有7313名非戰鬥減員,主要包括凍傷和消化不良,再加上陸戰1師等整體傷亡減員約1.4萬人。
美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