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問APP今日正式發布
職問用技術讓求職更高效,助你的職業夢想早日實現
6月8日,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将向公衆和私營企業開放國際空間站。最快2020年,NASA 将把空間站開放給更多美國公民、企業、學術界和國際夥伴,滿足他們在太空中停留的需求,包括在太空環境下進行産品開發和制作商品廣告等商業活動。
同一天,中國高考英語全國2卷的試題中,也出現了一篇有關NASA的文章,介紹了NASA聯合美國一所高中研究去除空間站表面微生物方法的科研項目。
不知不覺,NASA都這麼有存在感了,這是真的要紅了?
01硬核發明專家
縱觀NASA的走紅之路,不得不說,也是走了一些彎路的。
最早,NASA打算走硬核發明的路線。從1958年美國制定《國際航空暨太空法案》建立NASA以來,NASA的研究成果被法案規定為“必須造福全人類”。1976年開始,NASA每年都會公布與它研究相關的所有商業化的技術和産品。目前,NASA已經在美國政府獲得了6000多項專利。
比如,NASA發明了氣墊跑鞋:
iPhone攝像頭CMOS傳感器:
反重力跑步機:
淨水器:
配方奶粉:
防刮擦鏡片:
全都深入造福了人們的生活。照理說,NASA這麼用心地為人民服務,該火了吧?遺憾的是并沒有。因為這些發明都有個問題:太有用了!
在網紅發明界,有用的發明是火不了的。大概需要像手工耿那種,發明一些“可以屏蔽手機信号的菜刀手機殼”,才能火吧?
02授權狂魔
搞發明火不了,NASA想了個蹭流量的辦法。
因為NASA名氣大,logo又做得很好看,所以一些潮牌喜歡找NASA申請授權,使用NASA的logo或者其他形象标識。
前面說了,NASA的宗旨是要造福全人類,有人來申請授權,NASA沒有理由拒絕,一般都會批準,隻是在具體使用方面,NASA會做出一些限制,比如NASA的logo隻能出現在純色的黑、白、灰、銀四種顔色背景上,擺放位置也有講究。
于是,NASA就出現在各種潮牌上面:
Vans:
NIKE:
安踏:
優衣庫:
Monkey Time:
Alpha Industries:
Coach:
宜家:
愛馬仕:
Anicon Watches:
樂高:
前一段時間,優衣庫聯名KAWS遭瘋搶,可以看出NASA授權确實是一個不錯的走紅的方法。
03賣萌裝傻的NASA
NASA的走紅,還要得益于其社交矩陣持續不間斷的營銷(賣萌)工作。
其中,NASA在Twitter上大概有2960萬粉絲,在Instagram上大概有3560萬粉絲。作為一個“科技工作者”,NASA和粉絲互動可謂非常積極了,每天在Ins上至少發布一條動态,另外還要每周在Snapchat和Facebook上面發布2-3條信息。
NASA發過一個最火的視頻,是改編自《江南style》的一支MV,叫做《NASA Johnson Style》。
“Johnson”指的是NASA的Johnson航天中心(JSC),MV内容為一名NASA的工作人員拉着其他工作人員,跳着騎馬舞,帶大家逛遍Johnson航天中心。
NASA也經常分享一些有趣的太空故事。一名退休的NASA宇航員曾經講了自己的故事,有一次,他在一艘俄羅斯飛船上看電影《異形》,“當時,我一邊吃着漂浮的夏威夷堅果,配着腳下劃過的流星雨,看着電影,那是完全超乎想象的感受。”
2008年,“鳳凰号(Phoenix)”火星探測器登陸火星時,NASA更是給鳳凰号建了一個Twitter賬号,用第一人稱描述登陸火星的事情:
鳳凰号即将登陸火星時:
“降落傘一定要順利打開呀,我的信号仍然可以傳到地球,太驚人了!”
“降落傘能否打開是最驚險的部分。”
“降落傘開了!!!”
“沖吧,火箭!!!”
“我登陸了!!!”
“歡呼吧!痛哭吧!我到了!”
登陸火星的好奇号(Curiosity)也有一個Facebook的賬号,《火星救援》電影熱播的時候,好奇号還特意跑出來刷存在。
就這樣,NASA在不斷帶給大家歡樂的同時,成功的擠入了網紅圈。
但很快,NASA發現一個問題,别的網紅都在掙錢,但自己并沒有。發推發Ins就不說了,基本屬于發着玩;而将logo授權給商業品牌使用,也掙不到錢。
因為根據法律規定,NASA的logo不能與商業商标一起出現,任何商業品牌也不能宣城自己和NASA開展了聯名合作,隻能以授權的形式許可别人免費使用。
不能公開合作,還怎麼掙錢呢?不能掙錢,走紅好像也沒多大意思吧?
044億元上太空,你去嗎?
2017年前後,NASA的生存環境又發生了一次重要變化:特朗普政府開始逐漸削減NASA的預算,将部分預算撥給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同年7月,NASA載人項目負責人Bill Gerstenmaier在美國航天航空學會的一次會議上公開哭窮,“因為預算不夠,我們目前也沒有能夠讓人在火星表面生存的系統,我無法給出人類登上火星的時間”。2019年3月,美國國會的預算顯示,2020年NASA的預算比2019年将再減少5億美元。
要紅更要掙錢,NASA逐漸懂得這個道理。
根據公開的信息,NASA推出的太空旅遊費用,包括在空間站的生活費用和來回空間站的交通費用。
生活費用大概是3.5萬美元/天。
其中,每個太空遊客使用空間站的各種基礎設施的費用是1萬多美元/天。空氣、水等資源對空間站來說來之不易,因此在這方面,空間站的收費約為2.25萬美元/天。除此之外,國際空間站還貼心地提供網絡服務,這種“星際漫遊”的流量相對其他費用來說便宜一些,大概50美元/G。
交通費用就更加昂貴了。
在過去的幾年中,美國由于缺少具備載人能力的航天器,一般需搭乘俄羅斯的聯盟号火箭前往國際空間站,為此支付的“票價”連年走高,如今每座位價格已經超過了8000萬美元。
不過,随着往後SpaceX和波音的載人飛船投入使用,價格有望能夠大幅下降。NASA的首席财務官Jeff DeWit在發布會上表示,預計搭乘飛船往返空間站的費用會下降到5800萬美元左右(竟然覺得這個折扣還挺誘人)。
綜合算下來,大概去一次空間站要花4億人民币。
價格還不是唯一的門檻,NASA在文件中提出了幾個特定的條件:
1、需要獨特的微重力環境來實現商業應用的制造、生産或開發;
2、進行的商業活動符合NASA的使命——太空探索;
3、利于低地球軌道的可持續發展。
NASA表示,隻有滿足上述條件之一的産品或服務才能夠申請在空間站上開展商業活動。
普通人認為極其昂貴的費用,在NASA看來不過是毛毛雨。據紐約時報報道,NASA平均每天花于空間站運行的費用就超過800萬美元。
不過,随着商業活動的進一步開展,産生的收入也許能夠彌補NASA的部分成本,并将更多的資金投入到其他的項目中。Jeff DeWitt補充道,現在來計算NASA的收入還為時尚早,且未來NASA還會每六個月根據市場的需求來調整收費标準。
總的來說,開放國際空間站隻是漫長商業化的一個部分。近年來,商業力量在航天領域起到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NASA作為官方機構也看到了更多的機會。随着SpaceX和Orbital ATK等商業太空公司逐漸發展起來,商業火箭運輸成本的降低讓NASA在往空間站運輸貨物上大幅降低了成本。
據悉,NASA的計劃是,在2025年左右實現低地球軌道國際空間站的商業化,從而取消對空間站的直接支助,不再負擔空間站的物資和宇航員的相關支出。
同時,NASA還有一個重大設想,在2024年,将第一個女性登月者送上月球。
這麼宏偉而令人向往的計劃,你不花4億元支持一下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