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視頻,無意中刷到有個靈魂鼓手演婺劇的《花頭台》。小夥子敲到盡興處,起身離座,激情四射,敲出來的鼓點急似驟雨;身形忘我,差點還踢翻自己的椅子。
《花頭台》是劇團正式開演前的暖場,也是展示劇團實力的時刻。
随着近兩米長的先鋒長号“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鼓闆鑼钹“搭了個搭,匡令匡令次匡,令令匡令,匡令次令匡”,各色樂器相繼奏鳴,煞是歡騰。
《花頭台》熟悉的味道,一下子把我勾回到孩童時代。
那時,在劇團演出間隙,趁人不注意,我跟一幫也是十一二歲左右的小夥伴跑到後台去吹過先鋒長号,結果誰都吹不響。我想,現在的我也未必吹得起來,這是件很需要功底的樂器。
那時,為了看演員化妝和演出戲服,也會跑到演員後台工作的地方。感到驚訝的是,這些走村過鎮演員的住宿地方,不但是男女混搭的通鋪,而且還是簡易的地鋪。此景一見,即便現在,無論我看到明星的腕有多大,住得多好,賺得多多,對他們這種職業上的奔波之苦還是有所感觸。這種感觸,與我年少時記憶是相關的。
那時,不是為了看戲,而是為了吃擺在戲院門口賣的小吃和湊下熱鬧。看戲本身,現在想想,可能當時僅記住一個劇目《薛剛反唐》,還有裡面的一句台詞,叫“三步并着兩步走,兩步并着一步走”。
那時,苦情戲演到最苦處時,戲台下就有觀衆把錢、米、菜等抛到台上。我好奇地問大人,大人們會說:這是傳統,錢、物給戲裡的苦人兒,善事就會被神明看到,那麼神明就會保佑你。現在想想,這個傳統有找個由頭補貼劇團的意思,這是另一份現實意義上的善意。
那時,大人們說:小孩子别鬧,戲演給凡人看,也在演給鬼神看。大人們說的奇事,有一個叫關羽斬貂蟬的,我印象還很深刻。說以前有個演關羽的演員被關羽附體,附體時演員兩眼頓時發紅,他舞着舞着的木制道具青龍偃月刀,擦擦戲靴靴底就冒出火星來。演貂蟬的演員見勢不妙,向台下逃去。演關羽的就追到台下,然後台上台下追了好幾圈追到了,就活生生斬了演貂蟬的演員。
那時,也有越劇團來演出。不過我覺得婺劇常有花式打鬥,好看;越劇則咿咿呀呀沒勁,讨厭。對越劇這種讨厭還存續了很多年。後來遇到跟我搭夥打飯的同學紹興君,他很喜歡越劇。他總毫無掩飾地在我面前顯擺他的喜好。當他講得或唱得越盡興,我就越敷衍,有時忍不住要說“兄台,你别彎,再這樣,我飯都吃不下去了,吧啦吧啦”。再後來,我對越劇看法好起來,不過那家夥早已移民出去,漸次疏遠了。
從《花頭台》想起這麼些往事,盡管絮絮叨叨,不知所雲,但回憶過程感覺還是有很多美好。
或許,這就是人生吧。
2022.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