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融媒體中心 每日都江堰
公元前316年,秦國朝廷裡,張儀和司馬錯進行了一次決定國家戰略方向的辯論——在這次著名的辯論中,将軍司馬錯認為滅蜀後,得其地足以廣國,取其财足以富民繕兵。而且巴蜀可從水道通楚,得蜀則得楚,楚亡則天下并矣。 《戰國策》記載,秦惠文王采納了司馬錯的建議,舉兵伐蜀。後廢蜀候,實行郡縣制。仿照鹹陽城的形制修築了周長十二裡、高七丈的成都城,以後又陸續修建了郫城、臨邛城、阆中城、江州城。還 從 秦地遷徙大量移民入蜀, 建立市場,發展鹽鐵貿易 。這些舉措,促進了 蜀地社會 經濟的發展, 成都逐漸成為秦國 控制長江上遊地區的 政治 軍事中心 。 《史記》記載,蜀既屬秦,秦以益強,富厚,輕諸侯。
秦并巴蜀後,占據 長江上遊的有利地形,以此蠶食下遊的楚國。公元前280年,秦昭襄王命 司馬錯發隴西、巴蜀之兵十萬餘衆,裝船萬艘,載米六百萬斛, 從 嘉陵江支流涪江進入 長江 ,攻占楚國黔中郡。但由于當時都江堰尚未建成,補給無法直接從成都由水路進入長江,運往與楚國交戰的前線,秦軍因此陷入無法繼續深入進攻 楚國腹地 。此時, 楚王為求自保,割讓了上庸和漢水以北土地求和。這次戰争令秦軍發現由 蜀攻楚的軍事設想 還有缺陷。因此,将岷江改道,引水穿過成都,使其成為真正的戰争補給線,顯得尤為重要。
在此背景之下,秦昭襄王任命李冰為蜀郡守。李冰考察岷江後認為,要讓江水平穩的流經成都,建立運輸航道,就必須修建一個引水、防洪的工程。因此,人類曆史曠古未有的超級工程,都江堰正式啟動!李冰 選擇在 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出山口修建都江堰,這裡海拔700多米,是川西高原向成都平原過渡的地帶。相對海拔僅400多米的成都,都江堰修建在此可借助居高臨下、自然傾斜的地形優勢,扼住岷江咽喉,發揮工程的最大功效。
都江堰水利工程其最關鍵的渠首樞紐由魚嘴分水堤、飛沙堰洩洪道、寶瓶引水口組成。岷江上的分水堤,其頭部 因狀如魚嘴而得名。從“魚嘴”到“離堆”之間是金剛堤,它把岷江水一分為二。西面岷江 原有 的 河道是外江,東面人工開鑿的河道,叫做内江。飛沙堰 寬240米,修建 在金剛堤尾部,是内江上的洩洪道,具有洩洪飛沙的功能。寶瓶口長40米,底寬17米,是李冰采用熱脹冷縮原理,開鑿玉壘山建成。其形前窄後 寬狀如大瓶,控制流向成都平原的内江水流量,故名“寶瓶口”。
耗時二十餘年,約公元前256年,李冰都江堰才修建完成。這一偉業科學地解決了江水自動分流、自動排沙、自動控制流量等問題,徹底解決了岷江水患。《史記·河渠書》載,蜀守冰鑿離堆,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後經多年持續地引水開渠,發展農業,蜀地成為當時中國最大的“糧倉”,富饒的成都平原成為秦并六國的戰略後方。興建水運航道, 秦軍可以順錦江進入長江,南下楚國,故此宋代史書《蜀鑒》才說,秦并六國,自蜀始。
公元前276年,秦軍攻陷楚國郢都,楚王遷都于陳。已被楚王流放多年的屈原得知此消息後, 懷着絕望的心情 以死殉國, 投汨羅江自盡,這才有了紀念他的端午節!公元前241年,秦軍 因蜀地的滋養而國富兵強,取得了 與趙、楚、魏、燕、韓五國聯軍的決戰勝利。随後,秦軍逐個擊破了山東六國。 公元前221年,都江堰建成的35年後,秦滅六國,中國統一成為 中央 郡縣制國家。 所以, 文化學者餘秋雨才說,中國曆史上最激動人心的工程不是長城,而是都江堰。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都江堰永久性地灌溉了中華民族。有了它,才有諸葛亮、劉備的雄才大略,才有李白、杜甫、陸遊的川行華章。
都江堰 水利工程,因其曆史和科學價值,在200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産委員會确定為世界文化遺産。2018年8月13日,成功通過2018年度世界灌溉工程遺産評選,正式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遺産名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