孰對孰錯,孰是孰非,哪一個方案會付出更大的代價,哪一個方案能獲得更高的安全效率,時間已經無法給出答案。
口述 / 吳曉波
被推上風口浪尖的“群體免疫”最終被扼殺在搖籃中。
3月16日,基于意大利患者入院後高達30%的重病率,英國首相鮑裡·約翰遜公布了更為嚴格的防疫措施。這意味着,英國人基本上放棄了“群體免疫”的想法。
這個大膽的想法,于3月12日進入公衆視野。當時英國政府首席科學顧問帕特裡克·瓦蘭斯爵士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需要約60%的英國人感染輕症新冠病毒,來獲得對新冠肺炎的群體免疫。
“群體免疫”一詞出現在媒體後,立刻在全球引起軒然大波,甚至恐慌。
接下來,各路媒體開始帶節奏,紛紛亮出駭人聽聞的标題:
《英國政府要拿60%國民的性命進行一場豪賭?》
《英國故意犧牲60%的人以獲得群體免疫》
……
所以今天,我們就來回顧一下這個群體免疫。
我們必須先弄清楚到底什麼是群體免疫。
根據美國疾控中心(CDC)的定義,群體免疫指的是在某種情況下,有足夠比例的人群對傳染病具有免疫力,從而令這種疾病不能在人際傳播。
當一場傳染病發生的時候,如何獲得免疫力?很簡單,兩種途徑:要麼接種疫苗,要麼感染自愈後獲得抗體。
但是開發疫苗,走完所有程序最快也要一年。
疫苗是沒戲了,隻能選擇後者:不采取隔離措施,任由新冠病毒傳播,當足夠多的人被感染自愈後,便會擁有免疫力,自然會把剩下的“健康人”隔離開來,從而形成一個“保護圈”。
即使剩下的“健康人”仍有可能被感染,但此時身邊大多數人都已經有免疫力,身體不易攜帶病毒,病毒也就很難大範圍地傳播了。
圖片來源于網絡
那麼需要多少人感染新冠病毒呢?根據推算,這個比例至少要達到60%。英國目前人口約6650萬(2018年數據),意味着至少需要4000萬人被感染才能獲得所謂的群體免疫。
這在曆史上并不是沒有發生過。
1968年,香港曾爆發“甲型H3N2流感”,引起全球大流行,100多萬人喪生。而在1970年6月第二次出現高峰期時,各國的患者人數都有大幅度的下滑,同時感染過H3N2流感的人,都抵禦住了之後相同或相似的流感病毒。主要的原因是已經發生了群體免疫。
為什麼這一次英國跟中國、日本、韓國、意大利等國家的決策不同,提出了一個如此令人細思極恐的想法?它背後的邏輯到底是什麼?
主要是英國出于對疫情惡化的判斷。
英國政府首席科學顧問帕特裡克·瓦蘭斯爵士在電視節目上說過一段話,大意是:
目前疫情在歐洲已不受控制,一旦采取過分嚴格的防疫措施,經濟将停擺,英國付出的代價可能會遠遠超過疾病本身。就算暫時遏制住了病毒,但很難保證明年會不會卷土重來,所以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隻有在疫苗和感染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一道免疫防線,才能讓病毒再也掀不起波浪。
正是這個男人提出了“群體免疫”
更令人恐慌的是,英國《衛報》披露了一份英國衛生部的秘密文件。文件顯示,疫情預計将持續到2021年春天,最壞将會有近80%的英國人感染。
按照這位首席科學顧問的說法,群體免疫是經過嚴密的科學論證的。他說:“由于絕大多數患者症狀較輕,建立群體免疫後會保護那些最脆弱的群體。”
意思是年輕人抵抗力好,大多數人感染後無症狀或症狀較輕,在沒有治療或簡單治療的情況下就自愈了,好比得了一場流感。隻有先讓大部分年輕人感染後産生抗體,才能最大程度保護容易感染的老年人群。
所以,英國政府之前并沒有采取極端的封鎖政策,卻強烈要求隔離70歲以上的老年人。
然後,英國将集中有限的醫療資源救治危重症患者。換言之,“不在防感染上花成本,而是在防死亡上花成本”。這樣既不會犧牲經濟,醫療系統也不至于崩潰,這就是英國人的邏輯。
群體免疫在輿論界和科學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對聲。
權威醫學雜志《柳葉刀》的主編炮轟英國政府在拿老百姓的生命去玩“俄羅斯輪盤賭”。
《柳葉刀》主編:群體免疫是一個嚴重的錯誤
英國科學界近三百名科學家聯名上書,實名反對群體免疫政策,認為必須立刻實施社交隔離。
這些觀點認為,群體免疫隻存在理論上的可能。不管是60%的感染率,還是年輕群體那低于1%的死亡率,都會産生偏差。
而且新冠病毒存在變異的可能,即便自愈後獲得抗體,也有可能被變異的病毒再次感染,最終的感染率和死亡率會遠遠高于這個數字。
當60%以上的英國人感染之後,最後到底犧牲多少人呢?如果按照最低1%的死亡率來計算,死亡人數将超過40萬人。如果所有國家都采取群體免疫,最終結果是7000萬人将失去生命,無異于爆發了一場世界大戰。
誰又願意淪為那不幸的1%呢?所以有人說,群體免疫的背後其實也是道德的考量。
有一個瘋子把100個無辜的人依次綁在電車軌道上。一輛失控的電車朝他們駛來。幸運的是,你可以按下按鈕,讓電車開到另一條軌道。但是問題來了,那個瘋子在另一條軌道上也綁了1個人。
考慮以上情況,你會按下按鈕,犧牲掉那1%的人嗎?
這就是著名的“電車難題”,提出者是哲學家菲利帕·福特。恰好,他也是個英國人。
截至3月17日,英國新冠肺炎确診人數達到1950人。如果不加控制,感染者預計4~5天翻一番。
意大利和西班牙分别在10日和16日封鎖邊境,法國在17日宣布進入“戰争狀态”。
而英國政府的新政,盡管比之前要積極得多,但依然沒有提到任何封鎖政策,沒有強制關閉公共場所,沒有取消集會,更沒有關閉學校,一切靠群衆自覺。相比鄰居們的強硬,曾經的“日不落帝國”在此時顯得有些吊兒郎當。
當然,英國人也不是笨蛋。作為理性主義和現代民主制度的發源國之一,英國政府有對全體國民承擔責任,并對現行制度及時糾錯的理性。他們之所以提出群體免疫,一定是經過了嚴密、科學和殘酷的考量。在一片反對聲中,依然有一些科學家支持這個想法。
孰對孰錯,孰是孰非,哪一個方案會付出更大的代價,哪一個方案能獲得更高的安全效率,時間已經無法給出答案,這個大膽的決定也将随着更雷霆的防疫手段謝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