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換技術”這個詞對于汽車行業的人來說應該都不陌生,在上世紀80年代中國汽車工業剛起步的時候,時任中汽總公司董事長饒斌提出了這一概念,随後中國汽車産業引進外資進行合資生産的過程中也在“實踐”着這一策略。時至今日,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但“市場換技術”是否成功的争論一直沒有停息,那自主品牌與合資品牌相比還有哪些差距,哪些領域又獲得了成功呢?今天就來扒一扒。
外觀設計實力接近
自主品牌近年來在外觀設計上可以說是突飛猛進,已經基本上擺脫了以往抄襲模仿的不堪階段,很多車型的外觀可以用驚豔來形容,例如個性十足的領克家族,威武陽剛的WEY系列,時尚科幻的長安UNI系列/CS75PLUS、經典複古的哈弗大狗、前衛科技的吉利ICON、中式優雅的比亞迪漢等,每一個都獨具特色,相比合資車型一點不遜色。
(高合HiPhi X)
此外造車新勢力在車型外觀設計上也很給力,以蔚來、小鵬、理想為代表的新能源車外觀都充滿了未來科技感,更有高合HiPhi X采用了獨創的對開門 頂翼門,酷炫的外觀設計搭配交互式LED燈,從“形”上面具備了超跑SUV的氣質。
車機系統不相上下
除了外觀設計上的突破,近年來我國在車機系統的研發上成績也很突出,阿裡AliOS成為了三種主流車機系統之一,在其基礎上研發的斑馬系統搭載于上汽、福特、雪鐵龍、斯柯達等品牌的車型上,其用戶體驗處于國内最高水平。
百度、騰訊和科大訊飛等公司則占據了車機生态系統的絕大部分市場,包括百度地圖、百度CarLife、高德地圖、QQ地圖、車載微信、語音交互、酷我音樂、喜馬拉雅等,成為時下主流智能車機系統不可缺少的“标配”。
(特斯拉中控系統)
合資品牌車機系統的代表大概要數特斯拉和BBA了,其中特斯拉采用Linux系統自主研發,定制化程度很高,但生态系統欠缺,不過對于如蘋果一般的特斯拉來說,自己玩也能玩出花樣,實力很強。BBA則為了照顧豪華車的調性,堅持采用自己的車機系統,少量加入中國科技公司的生态應用。
自動駕駛與國際接軌
汽車的自動駕駛最早由谷歌于2010年率先宣布研發,并于2014首次展示了自動駕駛原型車。同年,百度、吉利等中國公司開始進入汽車自動駕駛研發領域,目前百度自動駕駛出租車已在北京、長沙等地投入正式運營。
(百度自動駕駛測試車)
在國外品牌當中,特斯拉在自動駕駛技術上走得很快,不久前其CEO馬斯克宣布了将發布無需人工幹預的自動駕駛軟件,并将會率先搭載于其全美的測試出租車上,這樣看來,百度還先人一步。
汽車三大件差距明顯
發動機和變速箱一直都是中國自主品牌的弱項,“市場換技術”這麼多年過去了,仍然沒有取得大的突破,而目前在自主品牌中相對拿得出手的,也就是奇瑞的1.6T和長安的藍鲸系列發動機了。
(藍鲸NE1.5T發動機)
變速箱的差距更是明顯,目前自主品牌基本沒有拿得出手的變速箱,這一方面是缺少變速箱的技術沉澱和設計能力,另一方面在材料、工藝和精密度上仍然有較大的差距,這樣的差距也導緻自主品牌鮮有優秀的發動機和底盤。
核心部件仰人鼻息
與汽車三大件境遇相似,自主品牌在汽車核心部件上仍然落後國外品牌,例如汽車上的各種控制單元、車規級芯片、高強度符合材料、植入鍍鋅技術等,其中最為典型的是博世ESP控制系統,衆多的自主品牌車型都有采用,并作為賣點進行宣傳,依賴性很高。
寫在最後:關于“市場換技術”的争論還将會持續很久,也許就不會有一個絕對的答案,但中國的汽車行業還是會無可阻擋的向前發展,在看到成果的同時也要看到差距,而目前的好消息就是中國市場足夠大,前方的機會足夠多,就像當前我們選擇的電動車道路繞過了發動機壁壘一樣,也許今後還有不少“換道超車”的機會,當然這仍需整個行業的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