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嘗君、春申君、平原君、信陵君被譽為“戰國四公子”。
在那個戰亂四起、諸侯混戰的紛争年代,他們憑借過人的才華和獨特的人格魅力,威懾四方,也為自己效力的國家赢得了或長或短的安定。
縱觀他們的人生,總讓人聯想到“謙謙君子,卑以自牧”這句古語,一個“謙”字,更是彰顯了他們為人處世的大智慧。
01
向下屬謙虛:保護自己的法寶。
孟嘗君的門客有三千多人,門客趨之若鹜,孟嘗君的謙虛品質功不可沒。
孟嘗君并不對門客的身份、地位做要求,甚至一些逃跑犯罪的人,也可以做他的門客。他與門客吃同樣的飯菜,甯可舍棄家業也要為門客提供豐厚的待遇,讓天下賢士心向往之。
在他的門下,有不為人待見的雞鳴狗盜之輩,也有為他安排“狡兔三窟”、留下人生退路的馮谖,靠着方方面面“人才”的支持,孟嘗君屢屢“死裡逃生”。
滿招損,謙受益。孟嘗君正是靠着謙虛的品質,吸引了衆多門客的到來,也因為謙虛地對待每個人,才讓自己得到了他們的“反哺”。
尤其是“雞鳴狗盜”的故事,長久以來都在警醒着人們:謙虛地對待所有人,發自内心地尊重他人,就是一種福報。
生活中,工作中,我們常常遇到傲慢無禮的人,自以為是的人,他們無由來地趾高氣昂,随意對他人甩臉色,動辄還言語攻擊,以顯示自己的“高人一等”。
殊不知,越是标榜自己的人,越是輸得一塌塗地。
一個謙虛的人,總給人以春風拂面的溫柔與惬意,因為他總是讓自己低到塵埃裡,并由此創造出一個寬松、愉悅的氛圍,讓他人得以舒展身心、展露身手。而作為回報,就是盡其所能,還這個謙虛的人,同樣的快樂和自由。
02
向高人謙恭:赢得尊重的美德。
據史書記載,魏國的信陵君為人仁愛寬厚,最多的時候,門下也曾有三千多門客。
他對于門客是謙恭有禮,絲毫不亞于孟嘗君,甚至略勝一籌。
有一次,信陵君想去拜訪七十歲高齡的隐士侯嬴,準備了厚禮,親自上門,結果人家礙于面子,就是不接受。
為了體現對這位“窮且益堅”的隐士的尊重,信陵君便回到家中大擺酒席,等到大家都入座了,他留下兩個上席的位置,就跟随馬車親自去接侯嬴。
這一次,侯嬴沒有拒絕,他整理了一下破舊的衣帽,大大方方地上車、入席,與衆人歡飲。并且在散席之後,還讓信陵君送他去街市見一位朋友。
面對侯嬴的故意刁難,信陵君始終謙恭有禮,侯嬴也就此心悅誠服,成為了信陵君的上客。并在後來,幫助信陵君竊符救趙,成就了信陵君的美名。
荀子曾說:“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意思是說,君子的資質秉性跟一般人沒什麼不同,隻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罷了。
想要做到這一點,就得有一種謙恭的态度,面對那些強于自己的人、高于自己的人、遠勝于自己的人,不是自卑地躲開,或是滿不在乎地嘲諷譏笑、說風涼話,而是懂得“讓自己低到塵埃裡”,讓對方感受到真誠和敬意,如此,才能赢得他們的信賴和支持。
03
向權勢謙卑:跌落人生谷底的生存秘籍。
春申君黃歇是楚國的大臣,他口才出衆,曾在出使秦國時,說服秦王放棄聯合趙國魏國攻打楚國的計劃,轉而與楚國結成聯盟,這就是令春申君一戰成名的“一紙退秦兵”。
為了維系這個盟約,楚王又派他與太子到秦國做人質。黃歇與秦國相國應侯關系處得很好,當楚王病重時,黃歇就動員應侯幫忙,讓楚太子趕回楚國,以便繼任王位,而他自己則留下來承受罪責。
在黃歇的安排下,楚太子扮成車夫逃離了秦國。秦王大怒,要處死黃歇。應侯已經提前被黃歇的計劃折服,就積極向秦王進言,與其“憤而殺之,不如留而用之。”秦王被說動了,黃歇也得救了。
這一機智果敢的決策,讓楚太子得以繼任楚王,黃歇也備受重用。
從春申君一紙退秦兵、抵命送太子歸國這段經曆來看,他無疑是極其謙卑的。面對國與國的博弈,君主帝位的争奪,黃歇如同在刀尖上跳舞,稍有不慎,便是性命之憂。
但他能夠“撼動”秦王,讓楚王和楚太子對自己言聽計從,除了過人的智慧,就是他的謙卑品格,為了忠誠于自己的國家和所侍奉的人,他甘願舍棄性命。
說到底,謙卑就是極度的忠誠,忠誠于自己的内心,忠誠于自己的信仰。由此,産生了巨大的感召力,讓與之打交道的人不得不“傾囊相助”。
04
結束語:
從戰國四公子的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越是高貴的人,越是謙卑有禮,謙遜和藹。他們深知自己的成就,離不開衆人的幫助,而唯有态度謙和,才能讓這種局面得以維系。
一個敢于自謙的人,是需要極大勇氣和能力的,承認自己的不足,并不折不扣地加以改進和完善,或者隐忍不發,直至迎來轉機。
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善于等待、善于借助他人的力量,善于拿捏住自己維系各種關系的尺度,這份淡定、豁達和自如,都源于他們堅守了“謙”字,守住了底線。
作者:如風輕似雲淡。
您的幸福,我的祝福。
圖片源自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