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需要補充維生素D來預防佝偻病,這已經人所周知。
一、佝偻病簡介
佝偻是人體骨骼發育異常的一種病态,通常意義上的佝偻病指的是維生素D缺乏引起骨鈣化障礙。
佝偻病按維生素D缺乏的進展分期:
佝偻病早期多見于小嬰兒,表現為煩躁易醒或者睡眠不安、多汗,并且因為頭部多汗摩擦導緻枕後半圈秃發「枕秃」。
佝偻病活動期「激期」,表現為骨骼的異常,如雞胸、漏鬥胸、肋骨串珠等,嚴重的還會在手腕和腳踝處隆起形成手镯、腳镯。
大嬰兒會站立時則形成X形或O形腿;驗血可發現血鈣正常或稍低、血磷降低,堿性磷酸酶升高,25-(OH)D3水平降低;X光顯示長骨鈣化帶消失、幹骺端呈毛刷樣改變。
二、佝偻病的預防
一般嬰兒每天補充維生素D400IU 可有效預防佝偻病出現。但補充維生素D時需要考慮以下情況:
①喂養方式——配方奶一般會強化維生素D,而母乳維生素D的含量則較低,所以母乳喂養更加需要注意添加維生素D。
②母親維生素D營養狀态——不但影響胎兒的維生素D儲備和骨骼發育,還與母乳維生素D含量有關、影響嬰兒飲食攝入維生素D。
③季節和日光接觸——冬季日照短、紫外線弱,此外,缺少室外活動也影響皮膚維生素D的合成。
④生長速度——嬰幼兒身高增長快,需要維生素D較多;兩歲之後速度開始減緩,并且室外活動增加,需要量相對減少。
由于各地區人群的維生素D營養狀态不同,嬰兒需要額外補充維生素的劑量很難精準化,每天400IU隻是一個參考。
三、補充純維生素D好還是維生素AD好?
常用的維生素D制劑有兩類:純維生素D,以及維生素AD「俗稱魚肝油」。那麼,糾結的問題來了——補充純維生素D好?還是補充維生素AD好呢?
其實這兩類制劑的差别,在于維生素A。
⊹ 維生素A對人體作用簡介 ⊹
與維生素D一樣,維生素A也是脂溶性。食物中維生素A有兩種形式:
主要是視黃醇存在于肝、脂肪和乳汁、蛋黃内;
另外一種是胡蘿蔔素,紅蘿蔔、南瓜、番茄含量最多,在小腸黏膜和肝細胞内轉變成維生素A。
維生素A除了構成視網膜杆狀細胞内的感光物質外,還參與維持上皮細胞的完整、促進骨組織的合成,刺激免疫功能。
⊹ 維生素A缺乏症 ⊹
維生素A的需要量:
嬰兒期每天需要400~500μg(即1300~1600IU);
3歲時300μg(即1000IU);
哺乳期婦女1200~1300μg(即4000~4300IU)。
母乳喂養的嬰兒維生素A攝入主要靠母乳,如果母親缺乏維生素A則會影響寶寶的維生素A攝入。
長期素食、慢性腹瀉、感染消耗性疾病之後,容易出現維生素A缺乏或亞臨床缺乏「即輕度缺乏」。國内曾調查發現學齡前兒童将近一半存在維生素A缺乏或亞臨床缺乏。
維生素A缺乏會出現暗适應能力降低「即夜盲症」,角膜幹燥甚至潰瘍;皮膚幹燥、脫屑,毛囊角化;牙齒釉質發育不良;反複呼吸道、消化道感染。但亞臨床缺乏時症狀不典型,隻表現為容易感染。
所以,要不要補充維生素A,需要結合考慮母乳維生素A含量和輔食添加情況。從國内的現實來看,還是适當補充維生素A為宜,補充維生素D時首選維生素AD,或者與純維生素D交替使用。
此外,反對補充維生素AD者主要是擔心維生素A中毒。那麼,維生素A中毒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 維生素A中毒 ⊹
維生素A中毒由過量攝入維生素A引起,分急性和慢性兩種情況。
兒童一次性攝入90mg「30萬IU」即可能發生急性中毒。這種情況非常罕見,一般見于兒童意外服用大量維生素AD制劑引起,也見于腫瘤患者使用大劑量維甲酸的情況下。
嬰幼兒如果每天攝入5萬~10萬IU超過6個月可以引起慢性中毒。也有報道每天服用2.5萬IU一個月即出現中毒症狀。除了誤服,慢性中毒也見于用維生素AD來治療佝偻病的情況「佝偻病維生素D治療量每日2000~5000IU」。
維生素A中毒主要表現為顱内高壓「表現為頭痛、嘔吐、煩躁等」、骨骼疼痛和皮膚黏膜病變,甚至可出現肝脾腫大和肝功能損傷。停用維生素A後這些症狀會逐步消失。
所以,維生素A缺乏很常見,維生素A中毒則不容易。
市面上有多種維生素AD制劑「1歲以下劑型多數為每粒含維生素D500IU和維生素A1500IU」。
作為預防佝偻病,使用維生素AD無疑是合适的,但在治療佝偻病時則不宜使用維生素AD而應該選擇純維生素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