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于懋 繼續冒号 2022-10-04 21:00 發表于北京
節日是族群最顯性的文化表達,說是放松也好,慶祝也罷,反正這事必須有。如果把全世界各地區各民族大大小小的節日一個不拉地都給碼全了,估計沒一天是閑着的,肯定莺歌燕舞連綿不絕。
各莊地道都有很多高招,咱這地界的許多傳統節日那是相當講究,均是基于陰陽,也就是奇偶單雙數來安排的。比如陰曆一月一,春節,三月三,上巳節,黎族那邊叫愛情節,傣族是潑水節。五月五端午節,七月七情人節,乞巧節。九月九重陽節,小名稱之為登高節、菊花節等。
可類似于二月二,四月四,六月六,八月八這些日子,官方卻沒有正式定義為節日,是主流之外的非主流。比如二月二這會陰到了極點,開始慢慢返陽,也就勉強有龍擡頭這一說,大人小孩為了讨個吉利,争着搶着去理發。
四月四更孤單,好像隻有陝西寶雞祭赤帝,别的地頭啥動靜都沒有。六月六多少熱鬧一點,有的在這天要洗頭,滿大街逮着小孩就往水盆裡按。有的看谷秀,期望豐收。有的女孩染指甲,父母要給出嫁閨女送扇子。廣西,貴州、雲南等地的布依族、壯族、傣族、水族的男女要對唱情歌,盛裝出席聚會、互送禮物。還有的地方在這天曬族譜,晾衣服,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哲蚌寺兩個月的曬經,六月六這一天居中。
八月八實在沒得說了,幹脆往神話上靠,瑤池會的幹活。反正以雙數搭建的節日,都是小玩弄,登不了大雅之堂,純屬百姓自娛自樂。至于雙十一,雙十二那就更是扯了,出于商業利益生編硬造出個節日來,好像地球上隻有咱才有心計想了這一出。
今天是重陽節,因為這裡面有兩個九,所以它的來頭很大。這跟《周易》有關,作為中國古老智慧的特點,一切事物、現象和規律,都是在地為陰,天為陽;月為陰,日為陽;水為陰,山為陽;女為陰,男為陽的陰陽坐标內說事的。
九是陽裡面最大的數,極陽之數相重,重九對應九重,吉祥之至。借此意寓長久,祝福老人健康長壽也就順理成章。族群的頭兒在道德安排上,自然會把尊老這件事提到議事層面,不用太費腦子,把這一天定為重陽節理所當然。
有學者說,重陽節的源頭可追溯到上古時代,有文字記載可見于《呂氏春秋》之《季秋紀》,清晰描述了先人在九月豐收祭飨天帝、祭祖的宏大場面,後續朝代均照此辦理。到了大唐,重陽節被正式定為節日。再往人們就一直把重陽特當回事,好多地方天半亮就敲鑼打鼓,煙花爆竹幹到天亮,熱鬧非凡。
可能因為中華是個有深厚醫學造詣的大族,有些節日與節氣關聯度很大。端午就是這樣,隻有那一天子時後,艾草才開始由溫和變得暴烈,瞬間蛻變成中藥的模樣,有溫經、去濕、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過敏等作用。
重陽這一天人們除登高望遠,祈福、拜神祭祖及飲宴祈壽等習俗外,還會提及茱萸這個喬木植物。它的藥物功能跟艾草相近,具有明目、醒腦,消積食治寒熱,驅蟲去濕、逐風邪等功效。所以過重陽節時人們多出個佩戴茱萸以除兇穢、招吉祥的意思。
對今天的人來說,重陽節亦是老年節,被賦予敬老的道德要求,核心意義是祈願老人健康長壽,父母頤養天年。可陪伴是有時間限制的,沒有什麼能使我們永遠抓得住,總有一天都會在某一刻突然離開,讓人真的明白什麼叫後悔來不及,心靈沒有安放好的那份凄涼。
我們都會老去,敬老也是在敬自己,這亦是重陽對每一個人的提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