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作業網和作業盒子正在“創業邦100——中國高成長企業100強”打榜,速速圍觀。
好吧,現在學生還有一種假叫“霧霾假”,比起12年前的非典假,如今這種“天災人禍假”至少進步了一點——可以停課不停學。
這一點小小的進步,是一群像“一起作業網”和“作業盒子”這樣的創業公司,用4年時間告訴老師、家長和學生“你還可以在網上寫作業”的結果。
這些公司以K12教育中作業和試題這兩個高頻應用場景作為突破口,将老師留作業、改作業、出試題的效率提升數倍。
你可以想象一下現在是個公司都在用的“網上辦公室”,一起作業們就是學校版本的Tower和Teambition。
隻不過,K12的N個學科下的作業場景是如此不同,這塊蛋糕比網上辦公室甚至還要大上數倍,何況,他們花這麼多工夫,目的當然不僅僅是為了讓學生在霧霾天裡可以上網寫作業。
一起去啃公立學校
一起作業屬于最早一波将作業搬上互聯網的公司,現在已經融資到D輪。
一起作業網CEO劉暢(左)、 聯合創始人 肖盾(右)
公立學校這螃蟹太大了,初創期的一起作業網一口吃不下來,選擇了以英語學科作為切入口,去打通寫英語作業涉及的各個環節:
留作業:海量題庫供老師選擇(取代老師自己購買資料或上網找材料);
批作業:平台自動批改客觀選擇題;
找家長:在作業反饋環節,告知家長孩子的作業完成情況;
分析作業:老師在客戶端看到錯誤率高的題目,針對性講解。
還有個針對英語學科量身打造的功能——TTS組卷工具,為自覺發音不夠标準的英語老師準備。
其實就是文字轉語音,把英文聽力的文字輸入系統中,系統會為老師輸出一段配好音的聽力音頻材料,也适用于找不到滿意的聽力材料。
針對老師的提效方式:智能選題、一鍵批改、自動生成學生報告
學生也蠻爽的,作業形式都進行了輕微遊戲化設計,一邊學一邊玩,還有關卡和道具獎勵。
但學生的一舉一動仍然會被平台記錄下來,一起作業會為每個學生的作業數據導出一張個性化的數據表和報告,發送給老師和家長。
一起作業網把公立學校攻下來,用了整整4年的時間。最初家長以及校方肯定是拒絕的——長時間盯看電腦視力會變差啦,或者網上的信息是不是很黃很暴力啦……
但仍然攔不住創業公司進軍的決心,K12領域就兩大市場——公立學校和課外培訓中,公立學校的體量要大得多。
進入公立學校幾乎是創業公司的必然選擇:
獲得更多學習數據——成為未來巨頭的核心競争力;
在足夠大的市場挖掘産品空間,提升收入、擴大現金流也就順理成章。
2014年,孩子們的數學作業也可以上網寫了。
另一家公司——作業盒子也奔着公立學校來了,它鎖定中小學數學科目,為小學生提供速算工具,在老師端的功能,大體與一起作業類似:智能出題、批改、數據回收、分析等。
作業盒子以理科科目為切入點來做題庫建設,目前已經可以支持中學全科。
不過目前看來作業盒子更集中在老師和學生的作業溝通方面,家長和老師的溝通還不是發力重點。
一起作業網雖然已經拿到D輪融資,但目前平台積累的流量和技術尚未直接變現。整體市場也還很早期。
大家還處在搶用戶階段。
作業盒子CEO劉夜則認為,今年比拼的還是眼光,之後才是比拼能力的時候。
作業盒子CEO 劉夜
渠道占完,該拼内容了
當前來看,一起作業網和作業盒子雙方在各自學科領域都已占有一定的市場份額,同時移動互聯網一個應用解決一個問題的特性也讓雙方在各自的軌道發展得很好。
當然随着公立學校市場的拓展,雙方難免交集。
然而,競争也不是單純的用戶資源争奪那麼簡單粗暴。
教輔平台在掌握了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數據之後,就需要對學生的個性化問題進行解決,但是一個平台很難解決幾百萬的用戶的差異化問題,内容數量也無法滿足。
所以平台将會變成一個根據大數據算法進行内容匹配和分發的渠道,
隻有嫁接第三方足夠多的内容才能支撐起學生的個性化需求。
平台渠道建好後,内容就成為平台的核心能力。
内容供應商也在尋求轉型。一方面是數字化生産,另一方面的個性化。
教輔平台此時的功能變成:
對接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和第三方渠道的内容;
既要解決學生的個性化問題,也要盤活第三方渠道的内容資源。
也隻有這樣各方才都能達到更好的價值實現。
所以要做到這些,未來,更多的類似OCR(文字識别技術)、大數據技術、語音打分、主觀題作文的自動批改、AR(增強現實)、VR(虛拟現實)等黑科技将有更多大顯身手的機會。
教輔平台那時會變成什麼樣?
可能是師生的場景化社交,同時也是在線教育的天然平台。
另外,未來所謂的教育公平也不會再是所有教學資源的平等,而是針對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習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