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西方音樂,有一點是不得不提的,那就是和聲,而唢呐屬于單聲啊,這單聲也是中國傳統音樂的特點之一,可是鋼琴卻是多聲織體的,那麼要如何才能将原本單聲的樂曲改編成多聲的,巧妙運用美妙的和聲,展現出鋼琴的特色來,這可是一個高深的問題,而王建中則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王建中在全曲中使用了五聲縱合性的和弦,而且又使用了大量的和弦,以平行四、五度的進行,這樣的話,便使得傳統音樂也實現了多聲性。經過了這樣的改編之後,鋼琴便能夠取代原來的唢呐,将原曲之中由緩到急、由慢到快的百鳥争鳴的景象淋漓盡緻地表現出來。
在美妙的和聲中,我聽到了從空中飄落的花朵,聽到了春雨的淅淅瀝瀝,聽到了鳥蟲穿過森林,掠過高空,在短短的一首曲子中,能夠展現如此豐富多彩的場景,巧妙的和聲運用是功不可沒的,隻有複雜的和聲才能夠展現出如此變幻莫測的場景,展現陽光和月光的輪番律動,讓婉轉的鳥鳴聲好像一條長卷的絲緞一般,在微風中輕輕波動,撩撥每一個聽者的神經。
如果說,剛剛我們所分析的編曲過程還隻是王建中努力在用鋼琴重現唢呐的話,那麼下面我們要說的就是王建中巧妙地運用鋼琴這種樂器使得整首曲調達到升華了,他巧妙地運用了鋼琴所獨有的特點,展現出了一個唢呐所不能夠體現的《百鳥朝鳳》。
說起鋼琴,了解它的朋友一定會知道一個名詞,那就是“觸鍵”,通過觸鍵的技巧能夠讓樂曲體現出更加豐富多彩的韻味,而王建中就在編曲的時候巧妙地運用了鋼琴的特點,添加了一些小小的裝飾音,讓這首《百鳥朝鳳》鋼琴曲能夠更加完美地展現百鳥齊鳴的場面。王建中用短裝飾音表現鳥的靈巧,用長顫音表示鳥叫的婉轉,用和聲來插入蟬的鳴叫,這使得整首曲子能夠對鋼琴不同音區音色及音量進行有效地利用,從而展現林中鳥蟲齊鳴的美妙場景。
鋼琴的觸鍵演奏技巧有很多,例如倚音、顫音、泛音和琶音等,《百鳥朝鳳》巧妙地使用了它們,将諸多演奏技巧結合來達到以百鳥争鳴為主,以其他昆蟲鳴叫為輔的演繹特點。經過了一番巧妙的彈奏,才有了剛剛那曲調悠揚,仿佛從春天的心中流出的歡快鋼琴曲啊,它讓人仿佛看到綠色已經染遍了整個森林,鳥兒追逐着,低吟出或抒情或豪放的歌謠,歡快地逆風而上,追随着鳳凰而去,綠色的和弦演繹了百鳥的歡呼雀躍和靜谧的森林間的呼應,訴說着無比美妙的場景。
原來如此,正是因為這樣,所以才有了那能夠洗滌我心靈的鋼琴曲《百鳥朝鳳》啊,我不覺對才華橫溢的王建中老師崇拜得五體投地。生命中不能夠沒有音樂,一首美妙的樂曲總是能夠像一隻翩然的蝴蝶一樣,用它那絢爛的翅膀在你的眉首額前盤旋,然後給你講述一個風華絕代的傳奇故事。
一首美妙的樂曲總是能夠像一朵堅貞的蓮花一樣,在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的世界中靜靜地綻放,隻要你看它一眼,便感到所有的陰謀和硝煙都和你無關,你隻需拈花一笑,笑看紅塵;一首美妙的樂曲總是能夠像一隻高傲的鸾鳳一樣,掠過憂傷的天空,停留在梧桐的高枝上,用一聲啼鳴來召喚雨後的彩虹,讓人心頭的頹廢一掃而空。
其實,除了《百鳥朝鳳》以外,我國還有很多其他優秀的鋼琴曲,也都是改編自中國傳統音樂的。比如說,有一部分是根據民族器樂曲改編的鋼琴作品,如儲旺華根據二胡曲改編的《二泉映月》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它也将原本二胡單線條的旋律改編成了鋼琴的立體性和聲,不僅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原曲中那種特殊的民族韻味,展現了曲調獨有的纏綿悱恻而又飽含憤慨的情緒,更使得整首曲調更加豐滿而富于變化。
除了這些改編自民族器樂曲的鋼琴曲以外,還有一些鋼琴曲是改編自中國民歌的,例如汪立三在1952年創作的變奏曲《蘭花花》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這首曲子原本是同名的陝北民歌,作者在改編的時候采用了類似叙事曲結構的創作手法,使得改編的曲調能夠很好地概括民歌的基本内容,完美地展現民間傳說的獨有韻味。
如何才能夠讓中國的音樂更加國際化,這是很多音樂人畢生奮鬥的目标,為了能夠讓中國的音樂歌曲能夠和國際接軌,現在很多的音樂人都努力地引入國際元素,一時間,藍調、饒舌等曲風滿天飛,充斥了整個中國音樂界。
百花齊放自然是一件好事,拿來主義也是先哲曾經倡導過的,但是,時至今日如果我們的音樂人還隻是伸手去乞國際樂界的殘羹,未免讓人感到遺憾,而且,簡單地移植西方的音樂形式也未必真的能夠接地氣,讓普通老百姓喜歡。所以,在我看來,與其移植,不如嫁接;與其納入,不如輸出;與其讓國人接受西方流行音樂,何不努力嘗試讓西方人也欣賞一下中國傳統音樂呢?
都說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或許,《百鳥朝鳳》鋼琴曲就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範例吧。《百鳥朝鳳》鋼琴曲用鋼琴這樣的西方樂器,演繹的卻是中國傳統的音韻美,讓人仿佛看見了袒露天然的小橋流水,看見了鳥蟲歡悅的和諧自然。
《百鳥朝鳳》是一個小小的窗口,通過它能夠讓我們谛聽到中國傳統音韻的美妙回音,在不經意間,這一個個小小的音符就觸動了我們内心一次察覺不到的搏動,讓我們感受到了一次民族風韻的呼喚。
大美哉,洋為中用、中西合璧的《百鳥朝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