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來小姐 | 作者
張敬、青橙 | 編輯
unsplash、網絡 | 圖源
「親子之間,要講點兄弟義氣。」
這話,說出來有點怪。
爹媽和孩子怎麼講「義氣」?斬雞頭燒黃酒拜把子嗎?
前天,失戀的閨蜜發來一個熱搜鍊接。她最近老被爸媽罵,一直憋着,看到這個熱搜放聲大哭。
原來是一個女孩「28歲了還分手」,親爹發微信來安慰。
很多人感受不到的、親子之間已經「死了」的義氣,在這幾段話裡「活了」過來。
開篇,親爹先說自己。
最近早出晚歸,特别累,好不容易結束工作,滿腦子都在想女兒。
想什麼呢?
失戀了,肯定很難受吧?女兒心痛,爹媽也感同身受。
掏完心窩子,再表達肯定。
「過來人」的經驗證明:委曲求全的感情一文不值。
失戀很痛,嫁錯人更痛,女兒這波操作,沒毛病。
接着,給一些小建議。
羅列1、2、3……字字句句,都指向「要找真愛」。
最後,展望未來。
親爹期盼女兒能淡然釋懷,靜待花開。但即使沒做到,也是爸媽最愛的孩子。
我不知道這位女兒,是懷着怎樣的心情讀完的,反正我是看哭了。
評論區還有2.5W人陪我一起哭
這堪稱「情深意重」的教科書級别操作,字裡話外,都透露出一種爹給你兜底的厚實感。
評論區裡,大家也紛紛曬出的「失戀後父母寫給自己的信」。
有人得到了鼓勵,有人得到了心疼,還有人重拾自信自尊。
但對很多中國子女來說,這份體驗,卻隻能從别人爸媽那裡得到。
就像我閨蜜,失戀後被罵「沒人要」,本就糟糕的狀态直接雪上加霜。
看到這個熱搜才清醒過來:
原來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會插孩子兩刀……
再看看評論區那些:
把失戀孩子趕出家門的爹,
強迫失戀兒子相親的媽,
不許離婚的女兒回家還罵她「不害臊」的父母……
一時間,真是五味雜陳。
很多中國子女和父母的關系,就像李宗盛的歌詞:
終其一生隻是長得像而已。
有幸運的,成為知己;
有不幸的,隻能是甲乙。
作為親子關系中的「乙方」,習慣了被剝削的閨蜜,此刻有些恍然:
爹媽跟孩子之間,不說是兩肋插刀,也多少講點義氣吧。
心理學界的「精分一哥」曾奇峰也說過:
在親情中引入「講義氣」,會使親情稍微淡一些,使身處其中的人,言行上更加慎重一點。
我堅信,這種改變不僅不會損害親情本身,反而會使它變得更加健康完美。
今天,壹心理就跟大家聊一聊,親子關系中的義氣。
或許,父母與孩子講這3種義氣,才是真正「過命的交情」。
親子間的三種義氣,你講嗎?
a. 兜底式義氣
@香槟野玫瑰,29歲,單親媽媽
從民政局回到空蕩蕩的家,我往自家人的小群裡,發了一段很長長長的小作文。
始終沒有回複。
他們可能沒耐心看,或者不願意回吧。
畢竟,女兒被人掃地出門,還苦哈哈地帶着個娃。
鄉裡鄉親不得笑掉大牙?
何況,這段婚姻,他們本來就不看好。
當初我和爸媽為結婚吵架,我媽還放過「不聽老人言,你就等着好下場吧」的狠話。
如今「詛咒」應驗,他們不直呼「大快人心」,就是給我留面子了。
兩小時後,手機響了起來。
“閨女,你在家嗎?”
電話那頭,爸媽第一句竟然是擔心我想不開,還囑咐我待在家裡哪裡都别去。
4小時後,父母敲響我的房門。
我一下子懵了:老家和這,隔了上千公裡!
原來,他們看到微信,就立刻買了機票來找我。
“把東西收拾好,回家!”
聽到這句話的瞬間,我的淚奪眶而出。
我爸紅着眼睛,我媽強裝笑臉,兩人對「離婚」二字絕口不提,隻說要給我做好吃的。
人的心就是這麼奇特:
當你特别難過的時候,發現有人比你還難過,卻硬撐着為你兜底。
就突然不那麼難了。
一路上我不說話,就是哭。
但隻是生理上控制不住眼淚的閥門,心裡其實不怎麼難受,甚至還有幾分暢快和滿足。
畢竟,别人離了婚,發現自己一無所有;
我離了婚,發現自己早就擁有了那麼多、那麼多的愛。
b. 插刀式義氣
@猩味貓條,24歲,母胎單身至今
我媽是我的「毒唯」,不管發生啥,她都覺得「我閨女做的對」。
連母胎至今,我媽也覺得沒問題。
雖說有時候也會犯嘀咕吧,畢竟她已經在偷偷給我攢「養老錢」了。還跟我爸一起,悄悄「考察」過好幾所養老院。
但真碰上事,我媽永遠站在我這一邊。
去年春節,有親戚指着我鼻子說:
過兩年沒人要你。
我這暴脾氣立刻上來了,可還沒來得及開怼,我媽已經跳起來了:
關你什麼事?跟那幫男的一樣,也看不自己配不配!
我噗嗤一下,火氣全消,就覺得我媽怎麼這麼可愛啊?
有個這麼可愛的媽,無論結不結婚,我都是頂可愛的!
c. 留面式義氣
@冬川,32歲,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
前兩年談了個大項目,想着手頭上有錢了,就咬咬牙,按揭買了套房。
掏空積蓄,首付還差幾萬塊。
爹媽主動說:
要錢的話我們這裡有。
我沒拿,隻說「不差錢」。
從那以後,一家人隻要出門,我買單,我媽會特别豪邁地跟收銀員吹:
我家孩子不差錢!
我以為他們真的信了我的鬼話,覺得省吃儉用幾十年,熬到兒子出息了,終于能跟着耀武揚威,擺擺闊氣。
結果,都是裝的!
項目因為疫情中道崩殂了,我沒錢還貸款,拆東牆補西牆,又不敢告訴家裡人。
老爹突然掏出一支基金,對我嘿嘿一笑:
想不到吧?你小時候我就給你買了,現在漲了,錢都是你的。
我一看就知道是P的圖,畢竟他們50歲才知道有「基金」這玩意兒,還是我教的。
但一想就明白了:
爸媽肯定察覺到我沒錢了,又不想傷我自尊。
今年,雖然疫情還是那個鬼樣子。
但好歹我及時轉換賽道,手裡有點閑錢了。
于是真給他們買了一支基金,留作養老用。
雖然還沒結婚,但經此一役,我已經有了「一家之主」的感覺。
父母罩了我一輩子,現在,該我罩一罩他們了。
講義氣的父母,最飒
我們學精神分析的,有時會說:
上一輩的父母,缺義氣,多控制。
何為「義氣」?
義氣的本質,是托舉。
要錢,我給你;
要人,我力挺;
要命,你拿去。
所有的一切,都圍繞着「你」的處境和感受。
這其中,可能少不了「損你」、「罵你」乃至「嚯嚯你」。
就像陸小鳳被追殺到命懸一線,西門吹雪竟然說:
幫忙可以,先刮胡子。
但是你的核心需求,我一定願意盡力滿足。
那,何為控制?
控制的本質,是利用。
給你錢,是為了讓你孝敬我;
對你好,是為了讓你聽我話;
養活你,是為了完成我未竟的理想……
所有的一切,都圍繞着「我」的處境和感受。
如此不講義氣,是他們太自私了嗎?
正好相反。
對孩子不講義氣的父母,恰恰對自己的父母太「無私」。
面對把他們視作道具的父母。
他們人形的皮囊裡,幾乎掏不出屬于自己的内容物,全是家族代際創傷和集體潛意識。
被控制了一輩子,老了自然也要控制孩子。
我管你「怎麼想」呢,隻要按照我的心意去「做」就完了。
簡單點說:
義氣,是「人與人的關系」;
控制,是「物與物的關系」。
而能夠對孩子講義氣的父母,本身就是很有自我意識的人。
就像第一個故事中的父母,連夜打「飛的」,接離婚女兒回家。
這種事,沒點主見和魄力可做不出來。
同時,他們懂得把自己當成「人」。
第二個故事中,媽媽對女兒的支持幾乎「無止境」,但這不是溺愛。
因為媽媽本身是一個可愛的「人」,而不是一個可愛的「物」。
女兒未來可能面臨的困境她其實一清二楚,但她仍尊重女兒作為獨立個體的活法。
在此之餘,也會用心經營自己的生活。
最後,信任也是不可或缺的。
第三個故事中,父母很理解孩子的感受,既要幫助他,也要維護他的尊嚴。
而不是「嗟!來食」,或者急吼吼地「我,秦始皇,打錢」。
他們對「自己能幫到孩子」這事無比笃定。
但更加信任的,是孩子有能力經營好自己的生活。
這份溫暖和力量,将成為孩子一生的财富。
無處覓桃園,家外尋俠義
說這麼多,并不是指責父母們不講義氣。
畢竟,真情實義從不是嘴上說說而已。
真正做到「不負如來不負卿」的,自古以來,好像也隻關二爺一個。
隻是,身為父母,力所能及之時。
不妨對自己多一分珍重,對孩子多一分共情。
說不定哪句話,就會成為拯救孩子的那根稻草,成為你們過命交情的見證。
對于那些期待父母講義氣的孩子,我想說:
有時候,并非父母真的不講武德,而是雙方都誤解蒙蔽了雙眼。
無數來訪者告訴我:
與父母或深入溝通,
或大吵一架,
或抱頭痛哭之後。
本以為僵死的親子關系,竟然發生了奇妙的化學變化。
而倘若真的沒法溝通、無人兜底,也不是一件丢臉的事。
正如那句古話所說:英雄不問出處。
父母不講「道義」又如何?
我們照樣可以決戰華山之巅。
楊康點了個踩,楊過點了個贊
當遇上不值得你托付信任,不值得你安心追随的父母。
不妨去「自立門派」吧。
怎麼個「自立」法?
首先,「逆行經脈」。
楊過從華山五絕處學到這項絕技,這是一個極好的思路:
現實中的父母太不給力,那就給自己找一個「理想父母」,從他們身上學到自己向往、并對自己有益的東西,逆轉上一代的經脈,重塑自我。
然後,「一劍化三清」。
這個招式能夠通過抖動手腕,把每一劍都化為三招。
現實生活裡,我們也可以試着習得「更靈活」的能力。
發展心理學有一個觀點:
心智成熟的人會随着年齡增加越發靈活。
比如:
同時具備兩種性别的優點、待人接物更加不鑽牛角尖、不再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等等……
總之,就是能「忍受」生活中的種種矛盾和不一緻,并方式靈活、心态安穩地應對。
這份随機應變的「非整合」能力,可以讓我們「一個人活成一支隊伍」,進可廟堂之高,退可江湖之遠,皆怡然自得。
正如詩裡所說: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俠之小者,為友為鄰。
願終有一日,我們都能:
深情厚義禮相待,不負光陰不負卿。
世界和我愛着你。
- The End -
作者簡介:芒來小姐,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婚姻家庭咨詢師,此刻心理app入駐心理咨詢師。真實姓名:李心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