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宗符
11·22子畏于匡,顔淵後。子曰:“吾以女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
解:孔子被匡人包圍,顔淵最後才趕到。孔子說:“我還以為你死了呢。”顔淵回答說:“老師您還在,我怎麼敢死呢。”在生死存亡面前,師生二人以死開玩笑,說明了内心的坦然,同時也可看出顔回對老師的感情。
11·23季子然問:“仲由、冉求可謂大臣與?”子曰:“吾以子為異之問,曾由與求之問。所謂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則止。今由與求也,可謂具臣矣。”曰:“然則從之者與?”子曰:“弑父與君,亦不從也。”
解:季子然問:“仲由和冉求可以說是大臣嗎?”孔子說:“我以為你來問别的問題,是問仲由和冉求呀。我說的大臣,是用真理來服務君主,行不通就辭職。現在仲由和冉求達不到這标準,隻是在某方面有才能的臣子。”季子然接着問:“那麼他們是順從君主了?”孔子回答:“殺父弑君,這樣的事情他們是不會順從的。”孔子知道自己學生的缺陷,也相信他們的底線。
11·24子路使子羔為費宰。子曰:“賊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讀書,然後為學?”子曰:“是故惡夫佞者。”
解:子路叫子羔去做費地宰。孔子說:“這是害了人家的孩子。”子路反駁說:“那裡有老百姓,有社稷,治民祭祀皆可在幹中學,為什麼隻能讀了書,然後才叫為學呢?”孔子說:“所以我讨厭油嘴滑舌的人。”孔子推崇知行合一,子路以行代知反駁孔子,所以孔子批評他強嘴利舌、無理詭辯。
11·25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馑,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爾何如?”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赤!爾何如?”對曰:“非曰能之,願學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願為小相焉。”“點!爾何如?”鼓瑟希,铿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夫子喟然歎曰:“吾與點也!”三子者出,曾晳後。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唯求則非邦也與?”“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則非邦也與?”“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
解:孔門的一場著名對話,人物形象,語言生動,可以對儒家的政治理想有更全面的理解。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四人陪孔子坐着。孔子說:“因為我比你們年紀都老,已沒有人用我了。你們平日說:‘沒有人能理解我呀!’假如有人理解你們,請你們出去做官,那你們怎麼辦呢?”子路不加思索地說:“一千輛兵車的國家,擠壓在幾個大國之間,外面有軍隊侵犯它,國内又加以災荒。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光景,可以使人人有勇氣,而且懂得大道理。”孔子微微一笑。又問:“冉求!你怎麼樣?”答道:“國土縱橫各六七十裡或者五六十裡的小國家,我去治理,等到三年之後,可使人人富足。至于修明禮樂,就要等賢人君子了。”又問:“公西赤!你怎麼樣?”答道:“不能說我有什麼才能,我願這樣學習:祭祀的工作或者同外國盟會,我穿着禮服,戴着禮帽,做一名小司儀。”又問:“曾點!你怎麼樣?”曾點彈瑟正近尾聲,铿的一聲把瑟放下,站起來說:“我的志向和他們三位所講的不同。”孔子說:“那有什麼呢?正是要各人說出自己的志向啊!”曾皙便說:“暮春三月,春天衣服都穿上了身,我帶五六位青年人、六七位小孩,在沂水裡邊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風,然後唱着歌,一路走回來。”孔子長歎一聲說:“我和曾點的志向一樣啊!”子路、冉有、公西華三人都出去了,曾皙後走,他問:“那三位同學的話怎樣?”孔子說:“都不過是各人說說自己的志向。”曾皙又問:“那為什麼對仲由微笑呢?”孔子說:“治理國家應該講求禮讓,可是他的話卻一點不謙虛,所以笑他。”“那冉求所講的就不是國家嗎?”孔子道:“怎麼說縱橫各六七十裡或者五六十裡的土地就不是國家呢?”“那公西赤所講的就不是國家嗎?”孔子道:“有宗廟,有國際間的盟會,不是國家又是什麼?公西赤謙虛,如果他隻能做一名小司儀,那誰又能做大司儀呢?”
看來孔子并未批評子路治理國家有什麼錯,隻是哂笑他不謙虛。本節自朱子表彰出“曾點氣象”後,許多人就認為是批評了前三位學生,其實是誤讀了此節。子路、冉有、公西華分别講了強兵、富國、禮教,正是有了這些物質條件後,才有了“曾點氣象”的可能。“曾點氣象”代表着一種個人的自由、精神的充足,是儒家在實現富國強兵、禮樂教化之後,每個人所能達到的更高理想,因為在前三名弟子談了各自物質條件之後,曾皙講出了這一儒家的理想,所以孔子才表示贊同。整節是一個系統,隻談物質不談精神不行,隻談精神不談物質條件也不行。正所謂哪有什麼“曾點氣象”,隻是有人已替你建好了物質條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