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轲,戰國時思想家,他提倡孝悌。
在一個秋雨連綿的夜晚,孟子和學生們圍坐在一起讨論孝悌和修養的關系問題,好問的公孫醜首先提問:“老師,您為什麼那麼重視孝悌呢?”
孟子解答:“因為要實行堯舜的仁政,必須立足于孝悌。”
公孫醜接着問:“那麼,什麼是孝悌呢?”
孟子解釋說:“孝順父母為孝,尊敬兄長為悌。孝和悌是仁義的基礎,隻要每個人都愛自己的雙親,尊敬自己的兄長,天下就可以太平。”
孟子譴責不孝順父母的人,認為不孝有五種。學生公都子問他有哪五種?
孟子說:世俗一般所謂不孝有五種:
公元前325年,騰國的國君滕定公死了,太子(即滕文公)派然友人請教孟子怎麼辦喪事。孟子對然友說:“父母的喪事盡心竭力去辦就是了。
曾子說過:‘當父母在世時,應按照禮節去侍奉;他們去世了,應按照禮節去埋葬和祭禮,這就是盡孝。’諸侯的喪禮,我雖然不曾研究國,但我也聽說過,就是實行三年的喪禮。
三年守喪,穿粗布縫邊的喪服,吃稀粥,從天子到平民百姓,夏商周三代都是這樣的。”
然友回到騰國,把孟子的話向太子彙報了,太子覺得孟子說得有道理,便決定實行三年的喪禮。
但是,命令下達後,騰國的百姓和官吏都不願意,有人說:“三年喪禮,連我們的宗國魯國的曆代國君都沒有實行過,我們何必去實行呢?”還有人說:“這樣做,耗費太大了。”
當時議論紛紛,衆說不一。
太子也覺得難辦,又把然友找來,對他說:“我過去不曾搞過學問,隻喜歡跑馬舞劍。今天,我要實行三年之喪,百姓和 官吏都不同意,恐怕這一喪禮我難以實行,請您再去替我問問老夫子吧!”
然友受太子的委托,又匆忙坐上馬車去請教孟子。孟子聽了然友的介紹後,嚴肅地說:“哎,這麼一件事,太子何必老問别人呢?孔子說過:‘國君死了,太子把一切政務交給相國,在孝子職位痛哭就是了。這樣,大小官吏沒有人敢不悲哀的,因為太子親身帶頭的緣故啊!’國君的作風好比風,百姓的作風好比草,風向哪裡吹,草自然向哪邊倒。這件事,太子的态度一定要堅決。”太子聽了然友的彙報後,堅定地說:“對,這應當取決于我。”
于是,太子在喪棚住了五個月,不曾親自頒布過任何命令和禁令,這樣一來,官吏們和同宗族的人很贊成,認為太子知禮。
五個月過去了,到舉行殡葬的那天,各國都派使者來吊喪,四面八方的人都來觀禮,太子面容悲哀,哭泣哀痛,參加吊喪的人也都哀之。
孟子宣揚的厚葬久喪,已沒有人遵奉了,但他提倡的尊敬父母兄長、感激父母的養育之恩已成為美好的道德風尚。
本文由學國學網(公衆号:lexueguoxue)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