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間口語中,“丫頭”通常指長輩對小女孩的稱呼。那麼你知道這個稱呼是怎麼來的嗎?在古代它又代表什麼意思呢?
在古代,女孩15歲就到了出嫁的年齡,也就是所謂的“及笄之年”,她們要在頭上梳兩個對稱而立的發髻,其狀恰似“丫”字,因此小女孩就被稱之為“丫頭”。唐代劉禹錫曾作詩道:花面丫頭十三四,春來綽約向人時。丫頭一詞總讓人聯想到正當妙齡的少女,她們爛漫如春花,天真無邪,引人遐想。
丫頭也不專指小女孩,長輩也常用這個詞親熱地稱呼小輩女子。在《紅樓夢》中賈母親親切地稱鳳姐為“鳳丫頭”,當然鳳姐不是小孩子,二是賈母疼愛的孫媳婦。可見,“丫頭”也是長輩對晚輩憐愛的稱呼,聽起來頗為親切,反映出代際之間的深厚感情。
古代婢女也常梳丫髻,因此“丫頭”也可以用來形容婢女,宋代王洋曾寫詩道:“不謂此州無美豔,隻嫌名字太粗疏”并自注說:“吳楚之人謂婢女為丫頭。”或許是将婢女稱為丫頭的說法流行于吳地,王洋怕北方人不明白,特寫詩為注。
其實在許多經典文學作品中,“丫頭”都指婢女,如《西廂記》裡的紅娘,《白蛇傳》裡的小青。“丫頭”一詞流行以後,很多地區一直沿用此種說法。而今,“丫頭”可以作為父母對女兒的愛稱。男孩也可以用來稱呼自己的女朋友。被稱為“丫頭”的女孩大多比較年輕,而且性情乖巧、伶俐可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