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訊 “最熱門、高薪、穩定的黃金職業!”“拿下學習能力指導師證書!就等于擁有了鐵飯碗!”……近日,“學習能力指導師”這一新名詞逐漸出現在大衆視野中。尤其是在新修訂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标準(2022版)》出爐後,不少教培機構開始借機宣傳“學習能力指導師”,聲稱“又是一個黃金職業”“可迅速提高孩子成績”。
為了解這一行業的相關情況,南都記者連日來在各大搜索平台上以“學習指導師”為關鍵詞,對相關機構站看調查。由于缺少統一的國家标準,機構持續營銷,目前“學習能力指導師”市場魚龍混雜,有機構稱這一培訓存在已久,也有機構稱這是新興職業。調查還發現,這類培訓的報考門檻、收費标準和發證單位更是五花八門。教育專家指,“學習能力指導師”迎合的是家長想要提高孩子學習能力的訴求,當前更像是一種作為噱頭的廣告詞彙。
社交媒體上關于“學習能力指導師”的宣傳
行業尚未獲得官方定義 網上浏覽會洩隐私露
南都記者通過在社交媒體和搜索平台上以“學習能力指導師”作為關鍵詞,對彈出相關廣告的機構展開調查,發現尚未有官方機構或互聯網平台對“學習能力指導師”這一名詞作出明确的定義,在互聯網上,能夠查找到的相關信息多為培訓機構發布的廣告。
由于這些文章發布自不同的教培機構,所以對于“學習能力指導師”課程的介紹和職業定義更是五花八門。調查過程中,一些機構的工作人員解釋,“學習能力指導師”顧名思義,是通過外部介入來提升孩子的學習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南都記者從未在相關網頁中留下自己的個人信息和手機号碼,但卻在浏覽網頁後的次日,就接到了來自相關培訓機構的電話。在通話過程中,培訓機構的工作人員明确提到記者曾于近期了解過相關信息,并向記者推薦了相關課程。
搜索平台上關于“學習能力指導師”的宣傳
授課内容五花八門,有機構線上聽完課即可拿證
調查發現,這些開設“學習能力指導師”培訓項目的機構,培訓内容各異,課程價格也從幾千元至上萬元不等。
在文尊教育的課程宣傳中,“從心理學及情緒感受的角度向教師傳授方法”,培訓内容主要圍繞提升孩子學習能力展開,而其背後的本質仍然是兒童心理學。
格瑞教育則稱,是“以學習心理學為基礎理論,結合腦科學和積極心理學,調整青少年學習狀态、方法等”,培訓内容則是提升孩子學習能力。
集愛文化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培訓内容主要從多個方面入手,圍繞提升孩子的學習動力、興趣等綜合能力。
中國優生優育協會的培訓内容,主要圍繞“大腦、運動、語言、情緒”等方面展開。
健知教育的課程體系則和其他幾家不同,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該機構的課程專注于“學習能力”四個方面,将“學習能力指導師課程”分解為了四種體系的衍生課程,分别是“注意力訓練師課程”“讀寫困難培訓師課程”“感覺統合訓練師課程”以及“工作記憶訓練師課程”。
南都記者了解到,這些課程絕大多數是以“線上+線下”的形式進行的,課程沒有統一的官方教材,機構所用的教材多為機構老師自行編寫。線下課程是10至25個學員在固定地點内進行幾天的集訓,有機構工作人員甚至透露,不需要去到線下上課也能拿到證書,因為線下課程與線上課程在内容方面并無差别,隻是線下課程的互動效果更優,學生的疑問能夠立刻被解答。若是線下課程無法出席,學員也可以先學習線上課程,等到有時間了,再到機構學習線下課程。完成線上課程後,隻要通過在線考核,機構便會将證書郵寄給學員。
機構工作人員向南都記者提供的課程介紹
報名要求各不相同,證書頒發機構五花八門
在詢問了培訓内容後,各家機構的工作人員也向記者介紹了報名的條件,然而,各機構的報名門檻的也不盡相同。文尊教育在課程簡章上提及報名培訓需要大專或者教育工作兩年以上,但在持續接觸的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則告訴記者,隻要能提供一份“工作證明”便可以正常報名;格瑞教育的工作人員稱,報名沒有特定條件,考證需要完成課程;集愛文化的工作人員表示,報考條件需要滿足18-65歲,學曆初中以上;而中國優生優育協會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隻要對課程感興趣,都可以報名,考試隻要達到指定分數即可拿證;而健知教育的工作人員則坦言,“學習能力指導師”這一行其實沒有國家統一的職業資格證書,學員都是基于興趣自己學習,不存在要求和限制。
調查發現,上述幾家機構考試所得證書的發證單位各不相同。文尊教育稱,在相關考核合格後,可獲得由國家職業資格培訓鑒定實驗基地頒發的證書。格瑞教育的工作人員稱,課程結束後,經過能力測評考核,會頒發由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認證的專業人才職業技能證書。集愛文化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參加課程并通過考試後,會頒發由中國國際科技促進會綜合素質與職業發展教育專業委員會認證的證書。中國優生優育協會則稱,考試通過者将獲得中國優生優育協會頒發的《兒童學習能力指導師》職業技能培訓合格證書。而健知教育的工作人員則坦言,“學習能力指導師”這一行其實沒有國家統一的職業資格證書,學員都是基于興趣和個人需求而學習。
不同機構考試所得證書的發證單位各不相同
不同機構考試所得證書的發證單位各不相同
教培從業者想要加分項,機構瞄準其“内卷”心理就目前來看,各機構對于“學習能力指導師”的介紹衆說紛纭。有機構打廣告稱,“學習能力指導師前景一片大好”“是一片正在開拓的藍海”。集愛文化的工作人員表示,學習能力指導師是新興行業,機會比較多,需求也比較大。
但南都記者過程中,也有一些機構指這一職業存在已久。文尊教育的工作人員表示,學習能力研究在國内從2000年就開始了,正式運用到教學中大概在2010年左右,“從時間線來說,不算是新行業”。格瑞教育的工作人員稱:“學習能力指導師已經做了很多年了,隻是很少宣傳,考證的話,更推薦‘家庭教育指導師’。”
“當前很多師範畢業生和學校老師,都在向素質教育這塊發展。”文尊教育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報名該項課程的學員中,70%左右都是中小學教師和課外培訓機構的教師,20%-30%左右為學生家長。
有師範類專業在讀的學生告訴南都記者,這些證書能夠興起,也離不開教培行業的“卷”。近年來,校外教培行業迎來大洗牌,師範生的就業面也随之“縮水”,這些教育機構開辦此類課程,也正是瞄準了教培行業從業者的“内卷”心理。雖然隻要具備教師資格證就有了從事教培行業的資質,但要想去到好學校就職,就必須提升個人的競争力,為此很多人不得不去考一些額外的證照來充實自己的簡曆。
有機構“學習能力指導師”培訓還衍生其他課程
專家:當前“學習能力指導師” 更像是噱頭
“所謂‘學習能力指導師’其實并不是一種規範的職業。”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儲朝晖說明,一種新職業隻有得到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的相關資格認定才能被視為規範的職業,而當前“學習能力指導師”更像是一種作為噱頭的廣告詞彙。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也表示,所謂的“學習能力指導師”這項課程,無非是為了通過外部介入改善學生的學習态度、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等,本質上還是為了迎合家長想要提高孩子學習能力的訴求。
“‘雙減’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讓學校教育回歸學校,家庭教育回歸家庭,社會教育回歸社會。”熊丙奇坦言,孩子的成長應該是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各司其職,學校教育應堅持孩子們“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家庭教育關注孩子的人格、身心的教育,社會教育則是為孩子的綜合發展服務來創造更好的社會環境。
家長作為家庭教育的關鍵,如果隻想一味地提高孩子的分數,介入孩子的學習,那麼家庭教育就會變成知識教育。而恰恰就是因為過去家長們隻關注知識教育而忽略了綜合素質的培養,才會導緻學科培訓機構從火爆到遭遇質疑,最後被“團滅”。“我們需要從過去吸取教訓,學習能力指導師的培訓看不出任何意義,但它仍然受到追捧,不正反映了部分家長扭曲的心态嗎?”
采寫:南都記者 葉斯茗 實習生 鄭緯浩 譚書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