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紙,因安徽宣城生産書畫紙而得名,宣紙已成為中國書畫用紙的代名詞。現在生産宣紙的地方除了安徽外,還有四川的夾江宣、浙江的富陽宣和溫州的皮宣等。
宣紙的種類
宣紙的各個種類在市場上有很多名稱,有時會令人眼花缭亂,尤其是初學者更是無所适從。其實歸納起來并不複雜,可以一目了然的。
按加工方法分類,一般可分為生宣,熟宣、半熟宣三種。
生宣的品類則有夾貢、玉版、淨皮、單宣、棉連等。生宣是沒有經過加工的,吸水性和沁水性都強,易産生豐富的墨韻變化,行潑墨法、積墨法,能收水暈墨章、渾厚華滋的藝術效果。寫意畫和行草書體多用它。生宣作畫雖多墨趣,但落筆即定,水墨滲沁迅速,不易掌握。尤其用淡墨水寫時,墨水容易滲入,化開。用濃墨水寫則相對容易。故創作書畫時,需要掌握好墨的濃淡程度及行筆速度,方可得心應手。
熟宣加工時用膠和明礬等塗過,(我們經常将其合起來說“膠礬”)有了明礬就會使水墨留在紙面上,失去了生宣的吸水性和沁水性。膠的作用是将明礬固定在宣紙上。由于膠礬的作用,紙質較生宣為硬,吸水能力弱,墨和色不會洇散開來。因此特性,宜于繪工筆畫或書寫蠅頭小楷,而非水墨寫意畫。其缺點是久藏會出現“漏礬”或脆裂。熟宣可再加工,珊瑚、雲母箋、冷金、酒金、蠟生金花羅紋等皆為由熟宣再加工的花色紙。
楷書用生宣不适合,高檔些的粉彩,粉箋,蠟箋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現在市面上的熟宣主要有以下幾種:
蟬翼——紙質很薄上面撒有細細的雲母;
雲母——用淨皮加工的熟宣,撒有雲母;
冰雪——較雲母厚些的撒有雲母的熟宣;
清水——沒有雲母的熟宣。
半熟宣也是從生宣加工而成,吸水能力界乎前兩者之間,煮椎宣、玉版宣即屬此一類。另外還有用生宣制作的灑金、灑銀宣也是半生熟的。由于要将金銀顆粒粘固在宣紙上需要在紙上刷膠,這層膠也不同程度的破壞了生宣的吸水性,使其具有半生熟的特性。
宣紙按用料配比不同,又可分為棉料、皮料、将淨三類。其中又有單宣、夾宣、二層、三層等之分,規格上有4尺、6尺、8尺、丈二、丈四、丈八等。一般來說,棉料是指原材料檀皮含量在40%左右的紙,較薄、較輕;淨皮是指檀皮含量達到60%以上的;而特皮原材料檀皮的含量達到80%以上。皮料成分越重,紙張更能經受拉力,質量也越好;對應使用效果上就是:檀皮比例越高的紙,更能體現豐富的墨迹層次和更好的潤墨效果,越能經受筆力反複搓揉而紙面不會破。如果您是寫書法一般用棉料就可以了,不是書法不可以用淨皮和特淨,隻是書法相對不要求有豐富的水墨效果和很強的拉力,棉料足以。明白了宣紙的類别就可以根據需要選擇了。
造紙的主要源料多為植物纖維,以竹與木為主,木之纖維柔韌,制成紙,吸墨較強;竹之纖維脆硬,所制之紙,吸墨性較弱,故以此分為兩大類:
弱吸墨紙類:多系竹纖維制成,紙面較光滑,墨浮于表面,不易慢開,所以色彩鮮豔。以牋紙類為主,如澄心堂紙、泥金牋,還有今之洋紙也屬之。
澄心堂紙:為南唐李後主所使用之名紙,與廷圭墨齊名。特性平滑緊密,有「滑如春冰密如玺」之稱,為弱吸墨紙之上品,差一點的稱玉水紙,次差的稱冷金牋。「輕脆」,即其特性。
蜀牋:據說西蜀傳蔡倫造紙古法,所産蜀牋,自唐以來頗富盛名,如薛濤牋、謝公牋等。據說其地水質精純,故其紙特優。「謝公牋」以師厚創牋樣得名,因有十色,又稱十色牋。「薛濤牋」則因濤得名,但此種彩色牋紙,雖系遵古法制成,染色易敗,不能傳久,為應酬把玩罷了。
藏經紙:藏經紙乃佛寺用以書寫或印制佛經者,又名金粟牋,有黃白兩種。
明清人常用之泥金牋、蠟牋,今天已很少見,冷光牋雖為表光之最下者,也很少見了。今天一般都用日本制的鳥子紙,但價格昂貴,又不能持久,實在也并不實用。
強吸墨紙類:多系木質纖維所制,吸墨性強,表面生澀,墨一落紙,極易漫開,書寫常加漿或塗蠟,光彩不若牋紙鮮明,較為含蓄,以宣紙類為主。雖然較晚出現,但今已取代牋紙,成為最名貴的書寫用紙。
宣紙與彷宣:今日最名貴之書寫用紙便是玉闆宣了。玉闆宣,合桑、短節木頭、稻桿與檀木皮以以石灰浸之制成,吸墨性最強,質地最優。宣紙以安徽宣城而得名,但宣城本身實不産紙,而是周圍諸地産紙,皆以宣為散集地的原因。
繼續來講名貴的玉闆宣。這種紙可不是人人有辦法用的,因為它非常吸墨,所以運筆過慢的人,用的就很辛苦了:隻要筆稍停,墨就會滲出來,形成一個大大的墨團!但也有人利用它的特性,寫出别有風味的字,像包世臣的淡墨書,齊白石的大筆寫意畫等。
因為宣紙過于吸墨難寫,所以就有人加以改良:或用砑光,或加膠礬,還有加漿而成的。經過改良之後的宣紙吸墨性略減,比較容易書寫。
毛邊紙、元書紙與棉紙:宣紙昂貴,一般習字時多用毛邊紙。這種紙本來是用于印書的,但因為紙質好,有人買了書之後裁來練字,所以稱為「毛邊紙」。此紙所用原料,以竹為主,色呈牙黃,質地精良,和我們今天中小學生習字簿所用的機器制毛邊紙有很大的差距。元書紙和毛邊紙近似,但今已無聞。本省所制的棉紙也可以算是這一類,質地漸佳,頗具韌性,價格亦不甚貴,可以做為習字用。
在使用宣紙前,先要了解一下所用宣紙的性能。如果紙質好而且比較綿厚,墨汁中要兌以清水調勻後使用;如果紙質較薄,墨汁中可少兌甚至不兌水使用。也可先用毛筆蘸些墨汁在所用宣紙紙角上點一下,看其墨汁洇出速度及大小範圍,如果洇的快、且範圍大,說明紙質薄,墨要濃一些,書寫速度要快一些;如果墨點洇出速度慢且範圍小,說明紙密質厚,墨可适當稀一些,書寫速度放慢些。有的宣紙紙質較差,墨迹會灰,要用濃墨書寫,不然,字會缺乏精神。
使用宣紙的注意事項
宜平:書寫時必需平放,才易于書寫;若紙皺,便不易書寫了。惟有人寫古篆隸時,故意将紙揉皺,以求斑駁之緻與古意。
潔淨:紙上污穢,會影響觀瞻運筆與墨色,灰塵也會影響運筆,若與墨汁相雜,墨既不堅,亦乏光彩。這雖然隻是小事,但也是很重要的哦!
分格:書法書法,寫字最重法度,故「書」、「法」并稱,尤重間架與章法,布置章法有縱行橫列之分,立定間架則有九宮、田字、米字諸式。線條亦有明暗之别,凡篆隸行草楷諸體都是如此,尤其是楷書更是重要;據說唐人重「法」,絲毫不苟,看留下來的名家諸法,其法度之謹嚴,空前絕後,故有九宮創于唐人之說。
分格也需随書體而定,法度最嚴的楷書和篆隸,縱橫需整齊,行列皆可畫分,而行草惟有直行,不宜加橫列,以免縛手縛腳,不得縱放。明線宜細,以免妨害觀膽,暗線用書宜輕,不必塗抹,以免損毀紙張。若摺紙易起皺折,妨礙運筆,亦須避免。
固定:書寫時紙需固定,若紙随筆動,字便不能随心應手。方法除了以左手按紙,也可以用鎮尺壓在适當位置,使紙固定。
墊吸水布:以筆飽蘸濃墨寫字時于頓挫重按處,力透紙背,墨滲紙外,不但會沾污桌面,且筆畫染開,也會破壞畫面。所以需要以吸水紙或布墊在紙下,可以将滲出的墨吸乾淨,保持畫面整齊。
待乾收紙:墨汁未乾時收紙的下場大家都很明白吧!好好的一個字平白多了個「鏡像」,有時實在令人哭笑不得。還有,不要自作聰明的将作品「盼乾」,或是想用衛生紙吸乾,這樣不但會使墨易脫落,且會使墨色受損。收拾時,不要任意摺疊,以免損紙,有礙觀膽。
藏諸乾涼處:紙受潮易腐朽,過度乾燥又會破裂,因此若想使貴大作能長長久久,就保存在乾燥陰涼的地方。其他如蟲蛀也需注意。
常用宣紙的尺寸
在購買宣紙的時候,一般是以紙的長度來命名的。如店員會問你:“你要買生宣還是熟宣?你要買四尺?六尺?或是3尺的?”目前用量最多的宣紙是四尺宣(生宣)。一張四尺宣紙也稱四尺整紙,它的長是:136厘米(約4尺),寬:68厘米(約2尺),計算面積是約:4尺×2尺=8平方尺。行内稱四尺整紙有時候就直接說8平尺,于是聽到的人就來勁了硬說自己家裡的畫啊什麼的是八尺紙的,其實八尺整紙相當于4張四尺整紙,價格也要翻好幾倍。
國畫、書法作品價格往往是以面積計算的(即平方尺),如:這個畫家的作品多少錢一尺?就是問作品每平方尺多少價格。
下面就是一些常用的宣紙尺寸:
單位:CM(厘米)
常用三尺宣紙的裁法和尺寸:
三尺全開:100 x 55
三尺鬥方:55 x 50(有叫三尺對開、三尺開二)
常用四尺宣紙的裁法和尺寸:
四尺全開:138 x 69四尺對聯:138 x 34(又叫四尺對開、四尺開二)
四尺鬥方:69 x 68(又叫四尺對開、四尺開二、由于其長、寬都是二尺,所以有叫做二尺鬥方)
四尺三開:69 x 46(又叫四尺開三)
四尺四開:69 x 34(又叫四尺開四)
四尺六開:46 x 34(又叫四尺開六)
四尺八開:35 x 34(又叫四尺開八、四尺鬥方)(一張四尺紙分割成幾張相同尺寸的紙叫法為:二張則稱四尺對開,正方形稱四尺鬥方等等)
常用六尺宣紙的裁法和尺寸:
六尺全開:180 x 97(又叫六尺整張)
六尺三開:60 x 97
六尺對聯:180 x 49
六尺鬥方:97 x 90(又叫六尺對開)
六尺開四:97 x 45
六尺開六:60 x 49
六尺開八:45 x 49
八尺全開:248 x 129
八尺屏:234 x 53
一丈二尺:367 x 144 (又叫丈二匹)
宣紙的特殊尺寸及規格:
手卷:書法、國畫中橫幅的一種體式,以能握在手中順序展開閱覽得名。又稱長卷,最長有一百多米,如“千裡江山圖”。也稱橫卷。手卷較短的一般有8、9米長,唱的能達到20米以上。手卷的高度一般在30-50厘米之間。手卷的尺寸:0.35×6米 0.35×20米 0.35×50米 0.53×20米 0.53×40米手卷也有生宣、熟宣之分。
ps:厘米與平方尺換算公式 : (長cm X 寬cm)X 0.0009 = 得出平方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