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寶寶小時候,總愛吃手指。不僅吃手,等能坐起來,他抱着腳丫子也能啃好半天。有些家長看不下去,就把寶寶的手拿開。但沒過一會,他又開始“忘情”地啃手指頭了。
一:“贊同”派VS“反對”派
對于“讓不讓孩子吃手指”這個問題,布谷媽發現,家長很快能分成兩個派:贊同和反對。
●“反對吃手指”的家長
比如我閨蜜,就是典型的“反對”派。她生完孩子幾個月,我去看望時,就注意到寶寶手上帶了一副小小的薄手套。
我一問,她告訴我說:怕寶寶無意中抓傷自己的臉、怕吃手不衛生、怕流出來的口水弄髒衣服、怕形成愛吃手的壞習慣......
她說的這些,是事實。布妞在幾個月大時,發起脾氣來,一不小心就把自己的臉給抓傷了。而且,吃手時流的口水,那叫一個“綿延不絕”,看得人好無奈。
●“贊同吃手指”的家長
當然,也有些家長比較佛系。比如我,布妞從四五個月開始,就喜歡把手往口裡送。剛開始還比較收斂,偶爾吃一吃。到了半歲以後,吃手指就成了她最喜歡的活動,沒事就要啃一啃。
看着布妞吃得那麼開心,我也沒咋管她。後來過了一段時間,她自己就不吃了。
對于這個小小的問題,我本來沒怎麼在意。直到後來看育兒書和心理書,我才明白,原來“吃手指”和“不吃手指”的孩子,在長大後,會有明顯差距。
二:“吃手指”是孩子發展需要在帶娃過程中,我們會發現,“愛吃手指”似乎是所有寶寶的天性。特别是1歲以内的娃,吃得尤其勤快。
娃兒們為啥會有這樣的表現呢?
《捕捉兒童敏感期》一書提到:孩子在半歲以後,會進入“手的敏感期”和“空間敏感期”。
寶寶在剛出生時,他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在他看來,世界與他是一體的,他動,世界跟着動;他餓,世界跟着餓。
當進入“手的敏感期”後,通過觸摸,他才發現,原來外界的人和物,是獨立存在的。他也需要通過拿、扔、摸等方式,來感知身邊的空間,發展“空間敏感期”。
而寶寶剛出生時,并不知道自己的手能感知外物。正是通過吃手,他發現,原來啃手指頭,手會有感覺。
所以,寶寶在幾個月大時,看似是在吃手指,其實,他們是在用嘴喚醒手的知覺,發展敏感期。
包括後來啃腳丫子,也是寶寶在喚醒腳的知覺。等能爬、坐、走了以後,他便手腳并用,不斷探索周邊的環境,增加認知。
三:3大方面的差距寶寶吃手指,既是一個探索外界的過程,也是一個發展自我的過程。如果寶寶從小沒有吃手指,那跟從小吃手指的寶寶比,會有哪些方面的差距呢?
◆邏輯思維、空間
國家青少年心理健康導師劉彥博老師,在他的課堂上,分享過這樣一個小故事:
一位父親帶着孩子來咨詢,說孩子在學習邏輯空間思維時,遇到了一個檻。别人學完一個階段,都能順利“解鎖”,進入下一個階段。但自家孩子怎麼都學不會,無法理解那種空間思維。
劉彥博老師一問才知,原來媽媽有潔癖,在孩子還是嬰幼兒時,總給她戴手套,不讓吃手,也不讓她探索。孩子在這一階段,“空間敏感期”沒有發展好,到後來學習抽象的空間和邏輯思維時,她就理解不了,吸收困難了。
從小沒吃手指的孩子,往往在長大後,理解空間的能力會差一點。
◆安全感、情緒調節能力
心理學家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為5個層次,其中第二層次就是“安全的需要”。這種需要在寶寶出生時就已經出現。
如果寶寶對身邊的環境不熟悉,甚至有恐懼心理,他就會缺乏安全感。
這就是為什麼,寶寶要用嘴喚醒手,再用手去探索身邊的環境。他需要确認周邊環境是安全的、在他可掌控範圍内的。
而雙手被束縛,不被允許“吃手”,或者不允許去觸碰、摸家裡東西的寶寶,他的安全感發展會受到一定的阻礙。
安全感不夠的孩子,一般不太相信人,也不自信,并且容易情緒失控,亂發脾氣。
◆手眼協調能力
蒙特梭利認為:手,是大腦活動的表現形式。
所謂“心靈手巧”,就是手把大腦思考的東西,靈活地表現出來。手活動得越多,大腦思考得越多,發展得也就越好。
寶寶吃手指多,手對外界的感知就越靈敏,而手眼協調能力也就越強。這樣的感知回饋給大腦,能促進大腦發育。
四:這個年齡後需要戒斷
“吃手指”是寶寶發育的一部分,這樣不僅能喚醒身體的感知,還能發展認知和智力。
2歲前寶寶吃手很正常,但2-3歲時,就需要控制,不能還像個小嬰兒一樣時刻把手含在嘴裡。到了3歲以後,就要把這一習慣戒斷了。
在2-3歲期間,孩子吃手頻繁,我們不要打他手,也不要責罵。這隻會增加孩子對“吃手”的關注,從而吃得更多。
比較好的方法是“轉移注意力”。比如看到孩子吃手,我們可以給他拿個玩具,或者引導他幫忙幹别的事。
孩子一直有事可做,在轉移注意力期間,不知不覺就忘了吃手這回事。慢慢地,他也就不吃了。
有些孩子上幼兒園,甚至上小學還愛吃手。一方面可能是嬰幼兒期“手的敏感期”沒有得到滿足,這一發展延遲了。家長同樣可以用轉移注意力的方式,讓孩子慢慢戒斷。
而另一方面,有可能是孩子的安全感沒有得到滿足,他出現了焦慮不安的狀況,無意識用“吃手”的方式來緩解自己的情緒。
這時候,家長就需要加以關注和引導。
跟孩子聊聊學校和生活中的事,了解他遇到的困難,幫助解決。很多時候,令孩子焦慮的事情消失後,他有安全感,也就不需要再用吃手來緩解情緒了。
關于寶寶吃手的話題,咱們就聊到這。你有啥想說,歡迎評論區留言呀~
【圖片來自網絡,侵立删】
作者簡介:布谷媽媽,100萬 爆文創作者。研究孩子心理發展,解決育兒路上的百種難題,以科學和智慧,陪伴萬千家庭成長。
更多精彩推薦:
幼兒園午休“男女混睡”,拍的照片引家長不滿,娃性啟蒙怎麼教?
“再苦也不要讓孩子住校”,班主任談寄宿帶來的傷害,很真實
7個月寶寶,被爺爺哄成“腦癱”,這種哄娃方式,很多家長還在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