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生活
/
鬼谷子第六十五講
鬼谷子第六十五講
更新时间:2024-11-28 05:27:17

鬼谷子第六十五講?忤合術是《鬼谷子》關于對立與順合的方法世界上“趨合”與“倍反”是普遍存在的,運用到不同的事件上有不同的方法,而且同一事件的不同階段也應用不同的方法“趨合”與“倍反”有時又互相轉化,聖明的人應該掌握這一規律,把握反忤之道,或者合于此忤于彼,或者合于彼忤于此,這種反忤之術大而言之可以協四海、包諸侯,小而言之可以運用到與人的交往行忤合之術的條件是要了解自己和估量環境,“用之天下,必量天下而與之;用之國,必量國而與之;用之身,必量身材能氣勢而與之”,這樣才能運用進退自如【原文】,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鬼谷子第六十五講?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鬼谷子第六十五講(鬼谷子第六篇忤合篇)1

鬼谷子第六十五講

忤合術是《鬼谷子》關于對立與順合的方法。世界上“趨合”與“倍反”是普遍存在的,運用到不同的事件上有不同的方法,而且同一事件的不同階段也應用不同的方法。“趨合”與“倍反”有時又互相轉化,聖明的人應該掌握這一規律,把握反忤之道,或者合于此忤于彼,或者合于彼忤于此,這種反忤之術大而言之可以協四海、包諸侯,小而言之可以運用到與人的交往。行忤合之術的條件是要了解自己和估量環境,“用之天下,必量天下而與之;用之國,必量國而與之;用之身,必量身材能氣勢而與之”,這樣才能運用進退自如。【原文】

凡趨合①倍反②,計有适合③。化轉④環屬⑤,各有形勢⑥。反覆相求⑦,因事為制⑧。是以⑨聖人居⑩天地之間,立身禦世,施教揚聲明名也,必因事物之會,觀天時之宜,因之所多所少,以此先知之,與之轉化。

【注釋】

①趨合:趨向合一。

②倍反:背逆。倍,同背。“趨合倍反”指事物的“合”與“忤”。

③計有适合:施以計謀,與理相合。陶弘景注雲:“言趨合背反,雖參差不齊,然施之計謀,理乃适合。”

④化轉:變化轉移。化,變化;轉,轉變。

⑤環屬:像環一樣連接無縫隙。環,指環狀東西;屬,連接。

⑥形勢:變化的趨向、态勢。

⑦反覆相求:言事物背反各有趨勢,而彼此相探求。

⑧因事為制:根據每一件具體事做出處理。因,依據;事,具體事件;為,做出、訂立;制,法則,處理辦法。陶弘景注雲:“言倍反之理,随化而轉,如連環之屬。然其去就,各有形勢,或反或覆,理自相求,莫不因彼事情為之立制也。”

⑨是以:因此、因故。

⑩居:處于。

天地之間:指人世間。

立身:樹立自己的身份、地位。

禦世:治理世事。

施教:施行教化。

揚聲:擴大聲望。

明名:顯示名聲。

事物之會:事物變化的際會。

觀:觀察。

天時之宜:合适的天時。

因之所多所少:本句意為國家教化所宜多所宜少的地方。因,清俞樾考證謂“國”之誤。

以此先知之,與之轉化:本句意謂預先察知宜多宜少之處,調整而使之發生轉化。

【譯文】

凡是要趨向合一或背叛分離,都要施以與理相合的計謀。變化轉移,像環一樣連接無縫隙,各有其變化态勢。事物背反趨勢可以互相探求,根據每一件具體事做出處理。因此聖人生活在世間,樹立身份治理世事,施行教化擴大聲望顯示名聲,一定會根據事物變化的際會,觀察合适的時機,根據國家教化所宜多所宜少的地方,預先察知、調整而使計謀随之轉化。

【原文】

世無常①貴②,事無常師③。聖人常為④無不為⑤,所聽無不聽⑥。成于事⑦而合于計謀⑧,以之為主⑨。合于彼而離⑩于此,計謀不兩忠,必有反忤。反于是,忤于彼;忤于此,反于彼;其術也。用之天下,必量天下而與之;用之國,必量國而與之;用之家,必量家而與之;用之身,必量身材能氣勢而與之。大小進退,其用一也。必先謀慮,計定而後行之以飛箝之術。

【注釋】

①常:永久的、固定的。

②貴:高貴。

③師:師法的榜樣。

④為:作為。

⑤無不為:無所不為。

⑥無不聽:無所不聽。本句意謂聖人常有作為,故無所不為,常聽天下,故無所不聽。陶弘景注雲:“善必為之,故無不為;無稽之言不聽,故無所聽。”

⑦成于事:事情成功。

⑧合于計謀:計謀切合實際。

⑨以之為主:以此為主體。陶弘景對此的解釋是:“于事必成,于謀必合,如此者與衆立之,推以為主也。”

⑩離:背離。

不兩忠:不能彼、此兩方都忠實。

反忤:背逆,指反忤之術。本句意謂:計謀與這一方相合就與那一方相背離,不可能對兩方都忠實,一定有背反忤逆。

反于是,忤于彼;忤于此,反于彼:意謂反合此方,背逆彼方;背逆此方,反合彼方。陶弘景注雲:“既有不兩施,宜行反忤之術。反忤者,意欲反合于此,必行忤于彼。忤者,設疑似之事,令昧者不知覺其事也。”

其術也:指反忤之術。

用:使用。本句意謂将反忤之術使用到天下,一定要度量天下實際情況來運用它。

國:邦國。

家:家族。

身:個人。

其用一也:它的功用是一緻的。

計定:定下計策謀略。

【譯文】

世間沒有永恒的高貴,事情沒有固定的模式。聖人經常作為而無所不為,常聽天下,而無所不聽。事情成功而使計謀符合實際,以此為主體。與此相契合而與彼相背離。計謀不能于彼此兩方都忠實,忠實于一方必然與另一方相背離。反合此方,背離彼方,背離此方,反合彼方。這就是反忤之術。将反忤之術運用到天下,一定要根據天下實際情況而運用它;用于治理邦國,一定要根據邦國實際情況運用它;用于治理家族,一定要根據家族實際情況運用它;用于個人,一定要根據自身才能氣概運用它。無論運用大處細處,是進是退,它的功用是一緻的。一定要先深謀遠慮,定下計策謀略之後再運用飛箝之術。

【原文】

古之善①背向②者,乃協③四海、包④諸侯,忤合之地而化轉之,然後以之求合⑤。故伊尹⑥五就⑦湯⑧、五就桀⑨,然後合⑩于湯。呂尚三就文王、三入殷,而不能有所明,然後合于文王。此知天命之箝,故歸之不疑也。非至聖人達奧,不能禦世;非勞心苦思,不能原事;不悉心見情,不能成名;材質不惠,不能用兵;忠實無真,不能知人。故忤合之道,己必自度材能知睿,量長短、遠近孰不如,乃可以進、乃可以退,乃可以縱、乃可以橫。

【注釋】

①善:擅長。

②背向:背棄和趨向,反對和支持。

③協:協和、和洽。

④包:包容。

⑤忤合之地而化轉之,然後以之求合:陶弘景對這句的注解是:“驅置忤合之地,然後設法變化,而轉移之。衆心既從,乃求其真主,而與之合也。”意為驅置到忤合的境地,然後設法變化,轉移形勢,開創新王朝。

⑥伊尹:商初大臣。名伊,尹是官名。一說名摯。相傳為家奴出身,原為有莘氏女的陪嫁之臣。湯用為小臣,後任以國政。幫助湯攻滅夏桀。湯去世後,曆佐蔔丙(即外丙)、仲壬二君。仲壬死後,由太甲即位,因太甲不遵湯法,不理國政,被他放逐。三年後太甲悔過,又接回複位。死于沃丁時。一說仲壬死後,太甲當立,他篡位自立,放逐太甲。七年後太甲潛回,把他殺死。

⑦就:趨向,歸于。

⑧湯:商湯王。商朝第一個君主,消滅夏亡朝,重用伊尹,推行善政。

⑨桀:夏王朝最後一位君主,推行暴政,為商湯所滅。

⑩合:合适。

呂尚:周代齊國的始祖。姜姓,呂氏,名望,字尚父,一說字子牙,西周初年官太師(武官名),又稱師尚父。輔佐武王滅商有功,後封于齊,有太公之稱。俗稱姜太公。因東方夷族曾從武庚和三監叛亂,成王授他以征讨周圍地區之權。

文王:即周文王。商末周族領袖,曾被商纣囚禁于羑裡。統治期間,國勢強盛。後其子周武王起兵滅商,建立周王朝。

殷:指商王朝。

天命之箝:關系天命的地方。陶弘景注雲:“以天命系于殷湯文王,故二臣歸二主不疑也。”

至聖人達奧:達到聖人高深的境界。

禦世:治理天下。

勞心:費心思。《四部叢刊》本“勞心苦思”前脫一“非”字。

原事:了解事物本來面目。

悉心見情:盡心發現真實情況。

成名:成就名聲。

材質:才能素質。材,才。

不惠:不聰慧。惠,通慧。

用兵:進行軍事運籌。

無真:不真實。

知人:識别人。

本句意謂行忤合之術,一定要自己估量才能智力,估量自己長處短處,遠近之處哪些不如人的,才能運用得進退自如。陶弘景釋本句雲:“既行‘忤合之道’于不如己者,則進退、縱橫,唯吾所欲耳。”

【譯文】

古代擅長反對和支持之術的人,可以協和四海,包容諸侯,可以驅置到忤合的境地,然後設法變化,轉移形勢,開創新王朝,所以伊尹五次歸順于商湯,五次歸順于夏桀,之後仍然與商湯相契合。呂尚三次歸順文王,三次歸順殷商王朝,而無法施展自己的志向,之後與文王相契合。這是關系到天命的地方,所以最後找到歸宿而不懷疑。不是達到高深的聖人境界,不能治理天下;不是勞費心思苦苦思索,不能弄清事物的本來面目;不是盡心發現真實情況,不能成就名聲;才幹素質不聰慧,不能進行軍事運籌;忠厚樸實不能真切了解,不能識别人。所以忤合之術的法則是,一定要自己估量才能智力,估量自己長處短處,遠近之處哪些不如人,才能夠縱橫進退,運用自如。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