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地名研究
關注我們,獲取更多地名資訊
關注
治水神話
夏禹的陵寝,在浙江會稽。近年祭陵掃墓之風甚盛,陝西諸古代帝王陵,時有要人前往祭掃。禹陵在浙,浙省府前亦有祭掃之舉。因念吾國上古史類多不可深考,近代一般疑古的學者,遂緻疑于夏禹,謂為并無其人,意或首創家天下的有夏開國皇帝,尚屬有征,卻未必即是治水的伯禹?因為禹治水的工作,實是浩大,所治理過的疆域尤為廣袤,誠恐在事實上非伯禹一人的力量所能辦到,乃是經過好幾個人分工合作所完成,後人附會,竟全歸功到伯禹一人身上?像這樣的解釋,依我想,古人或者也曾想到,便以為治水這樣的奇迹,既不像平常人力之所能為,還不如附會到神仙頭上去,此所以中國道家在編修神仙史鑒上,就編出了多少夏禹的神話。
這道家的神仙曆史,本也是源源本本,自成為一個史的系統的。他們說到夏禹的世家是颛顼氏之後,颛顼氏長子駱明,生子鲧,即就是禹的父親,禹初生時,另有個名兒,叫做文命。鲧之所以得禍,尚不隻是治水無功,并因他生有惡性,縱恣兇頑,時人罵他為梼杌。梼杌者,是西荒的一個惡獸,狀似虎,身甚大,毛長二尺,人面虎足,豬口獠牙,尾長一丈八尺,一名偒狠(傲狠,亦作“傲很”“傲佷”。兇獸名。又名梼杌、難馴),一名難訓,擾亂荒中,當然是兇惡得很可怕。舜佐堯時,将鲧這一族人排列在四兇之列,流放于四遠,使不得再相聚為惡。
鲧大概是被放在東邊。恰巧那年他那地方有一青鸐(青鸐即山雉。中國神話傳說中以為善鳴的吉祥之鳥)出現,人面鳥喙,八翼獨足,毛五色,尾長,有衆山雉跟随着大舞,鲧竟以為祥瑞,欲自王于東,名其山為羽山,率其族人造反。子文命力谏不聽,反把文命囚禁在後山石室。文命知父必敗,晝夜禱天,祈父改行,忽一女子自空中下,稱夫人相請。文命不覺随至一處,見雲樓瓊台,靈官侍衛,有夫人端坐于上。文命拜見,夫人賜座,和他說道:“餘西王母第二十三女,名瑤姬,受職雲華夫人,上理玉英之台,下治巫山,太上知你将成父功,令餘授你上清寶文,可以出入水火,嘯叱風雷,收策虎豹,呼召六丁,你有此法術,便定能導山谷,濬萬川了。”文命再拜而受,又勅狂章、虞餘、黃魔、大翳、庚辰、童律、巨靈等相助,這才命侍女陵容再領導他還歸石室。
文命恍惚似做了一個夢,但寶文卻明明執在手邊,因心中為父擔憂,未暇細閱。适舜代帝堯巡狩到東方淮海境上,通系乘夜發動,集族衆劫殺。舜以鲧不來迎,知其必反,預設有伏。鲧夜間殺到,遇伏大敗,逃到羽山下,前阻羽潭,一将追到,劍截其一足,墜落潭中,化為黃熊,鼈身而三足,口噴烈焰,沒水不見。必須到後來子禹成了道,才超度他成為正果,能緻風雨,每逢天龍取水,他為前導,水族争相潛避,那是後話不提,舜殛鲧之後,聽說鲧生前曾有子進谏,立召文命到來,見其身長九尺二寸,肩厚面豐,頗為驚異。文命謝罪伏于階下,舜問其始末,文命初不敗揚父之過,尚不欲多言。有其族人在旁邊,代他陳詞,倒結實替他鼓吹了一陣道:“鲧昔娶有莘氏志之女,曰修己,九流星貫昴,夢而有孕。懷了一年零二月,于甲戌六月六日,又夢神人給他神珠意茨服食,才生他在西夷僰道,汶山石紀村的石穴裡面。(這個石穴據說甚為幽深,人迹不至,後來名為西禹穴。)生時,胸有圻痕,似文命二字,便取名為文命,字密,以姒為姓。現年一十四歲,身具參(同“叁”)漏,背若橐駝,長頸鳥喙,虎步狼腰,實具異禀。在鲧受命治水之時,也曾代陳方策,雲須順水自然之勢,鲧以為童子讕言,置之不信。”舜立時動容,扶起命坐,再細細考其言詞極有條理,便仍令他統族衆居住在原地方,聽候後命。這便是伯禹出世的神話。
後來舜決計舉文命續鲧治水,賜名曰禹,請封于濰水,是為高密,(如高陽高辛之類)本尚發祥于山東膠東地方。舜又聞塗山氏(在揚淮,即金山)有女名嬌,多才幹,知德教,時人稱許她是女蝸第二,就又與禹作媒,聘為禹妻。婚後四日即入朝,拜為司空,以益為輔,即欲着手治水。此段關乎治水的曠代奇迹,當然又有神仙出現。有一玄方道士至禹處求見,禹延入,拜請賜教,這道士說道:“吾乃北極水精子是也,聞你欲導治九域水土,上帝浼餘前來助你,有五土篆文玉印一顆,你佩在身旁,便從此遇險不危。又有神針一枚,名藏珍鐵,能測水深淺,應變無窮,(大概就是西遊記上孫悟空所玩的那根棒)又有靈寶五符,凡有險地,鎮之便永得安甯。今以此三寶授你,你定可成大功了。”
禹知水精子大有來曆,是道家創世紀中五老之一,與木公金母等齊名,為五行的一支,道法無窮,遂拜受印篆,但不識神針何用?水精子又道:“往後試驗便知,功成我自會來取。”說罷,即失所在。禹望空拜謝,佩印于心胸,竟深侵到肌膚,不可磨滅。又漸以神針試投江河,随深淺竟漸長至底,量其濕痕可知,頃刻仍又化為細釘。自此便招來西蜀五丁力士,遍曆各名山大川,實行擔負治水的工作了。
以後他那治水時期的許多神異,且不詳叙,但約略曉得他是先從冀州治起,及經過高密,禹妻嬌已懷孕十八月,于己醜二月,生了個兒子名啟,禹三過其門,都不暇入視。适帝堯己崩,帝舜受禅,禹初得舜薦舉,原與舜同事堯,至是遂為舜臣,信任益專。賜禹以瑤琴寶劍,以酬其勞。後治水至岷山,又承水精子遣人以山海河圖工經相授,始委宛得竟全功。舜封禹于豫州河南,改國曰夏。及舜耄年倦勤,并以禹攝位,至舜崩,禹果受禅。在其初即位時,有許多治績,這裡也不細表。
南巡崩殂
再後,因為談到禹的陵寝,才搜輯這篇神話,對于他南巡崩殂的轶事異聞,似乎又要詳細的說一說。話說帝禹大會諸侯于塗山之後,留塗山一月,遷其母修己的靈柩,葬于羽潭上面,旁建太廟,歲時祭祝。乃更欲渡江南巡,往會東南諸國。先遣人回都,迎接後嬌子啟,來塗山奉祀宗廟。丁巳六年秋七月,後及子均到,嬌以路途勞頓,染病七日即卒。禹葬後于塗山之陽,命子啟廬墓守喪,自率群臣南巡。
那時嶺雪未消,江凍猶合,遲留在大江北岸,起一地,演習舟楫,名曰濡須。候日暖融和,才放舟過江。忽然天上風雲陡合,波浪滔天,見有一黃龍,背負着禦舟便行,舟中人大懼,禹仰天長歎道:“予受命于天,竭力以勞萬民,天都為我用了。生如寄,死如歸,我還怕什麼龍?看她不過像一條蝘蜓罷呢!”不一會,龍忽俛首遁去,禦舟随也平安渡過了大江。
冬十月,東行到祁山,登陸傳命,江東諸侯,齊至浙東上越,稽考功過,借定黜陟。數日,到浙東大越,見千岩萬壑,襟海帶江,諸侯迎至委宛山,晚宿陽明洞中,明旦,齊集苗山聽旨。八年己未春正朔,禹設朝,考鐘伐鼓,南面坐,諸侯舞拜堂下,禹宣告巡狩朝貢之禮,将誓言作玉字,書載于金簡,逐一計功考過以定賞罰,便把苗山改名曰會稽。會稽者,即言大會諸侯稽察功過也。有江東防風氏之君,獨後至,禹數其慢君之罪,戮之于苗山之陰,因又名曰防山。防風氏卧屍于車中,猶長丈餘,踝股不沒,其從人把他屍首擡回去,又改為江芒氏。禹殺了一個諸侯立威,複命将金簡玉書,埋藏于委宛山之陽。掘土時,得一石函,打開來看,内藏赤碧珪各一。赤色如日,碧色似月,皆長一尺二寸。又得玉笥秘圖,啟觀得悟百川之理,考其所出,卻還是黃帝的舊藏呢。
禹念舜盛德,以赤珪授舜之子奚仲,(能造車)封于會稽之越,曰餘姚。又以碧珪授舜又一子番禺,(能造舟)封于大東之北,曰上虞。又藏秘圖于方丈山上,命舜二子派人守護。至是戮罪酬德,均符心願,遂多有興會,欲借此再事遊覽,且命侍從先回。二月中旬,風景晴和,禹隻帶數童子,策杖散步于山陰道上,日暮方歸,頗覺疲倦,隐幾而卧,忽見一長人直闖進來叫道:“奉水精大聖命召,子可速往。”禹細審其人,認得他是玄夷使者,即随他到山前,見一道長立于高處,忙即趨前拜謝。水精子道:“你的功績已著于金箓了。前所贻贈,各宜交代,玉符可投林屋仙都,神針可插于犀闾穴,玉印可藏于西川大浪中,謹記此言,忘必得咎,早歸紫府,勿誤勿誤。”
禹念印已深入肌内,如何得出?水精子複令禹袒胸,呼長人扯出,頓覺疼痛難禁,扪胸而醒,玉印已落懷中。禹遂知壽命将盡,于翌辰即派人召子啟速來,自仍親往東海,見海水湍激中陷為大漩渦千餘處,浮物一觸及,便沉溺下去,乃端捧神針,望正中投去,忽變成一長千丈之龍,鱗甲森動頭尾搖撼而逝。一時風雨交作,波濤拍岸,退至海門山北,備禮物虔祭,香煙蜿蜒,結成一篆,良久不散,禹奇異之餘,把這篆文眷錄下來,後為啟所得,以問白石生,生雲,是召毒龍的符箓,今台州有龍符山,聞即斯地。
後駕回會稽,子啟與六孫已到,圍拜膝下,禹留下遺囑道:“人生屍殼如蟬蛻,當以華為棺,籧篨為殓,不可太奢。薄治以後,即将玉印深藏大瀼中。”臨危時,以平時本患有心悸病,怔忡益甚,忽又見巨靈六丁來說道:“上官夫人以君别九州奠五嶽有功,上告于天,太上愍君将至,特授君靈寶真文,天帝也另賜君玄珪一柄封為紫庭真人之位,其速歸陽明天受職。”禹正感謝夫人,神将又道:“夫人曾師三元道君,此不過輾轉周旋,不必言謝。”禹尚欲再問,神将已疾馳去。禹覺而精神愈恍惚,再不能進飲食,喜靜厭嚣。至夏六月上旬,神氣猶清朗,衆聚視榻前,當午而崩。計生于甲戌,九十八歲攝政,九十九歲即帝位,在位隻八年,享壽一百有六歲而終。
将殓,群臣請問棺椁衣衾,是否悉從遵命?子啟道:“先王固儉約,但臣子輩是決不忍以籧篨薄殓的,求其不可過豐,也就是了。”乃辦衣裘三領,桐棺三寸,于秋八月,擇葬于會稽南數裡,穿圹深七尺,上無洩瀉,下無邸水,壇高三尺,土階三等,周方一畝,這便是禹陵的由來了。
其事頗有關于浙中掌故,輯而刊諸《越風》,雖大半屬于神話,地名可征信的,卻也還不少。後人還另有專記禹陵的句子,謂山有禹王陵,家井祠在其旁,下有群鳥耘田,不煩人力而治。連小鳥都這般靈異,更為這些神話添了一層光輝。可是如今交通很便,能上禹王陵一祭掃的人們,日漸增多,究竟那裡的神鳥能不能耘田?總容易考察出證據來,神話也就會漸漸失效了。到那時不因迷信神話而仍複搜羅神話作文學上的參考,那也就格外有風趣多了。
作者:何海鳴
來源:《人生與伴侶》2019年第5期
選稿:耿曈
編輯:洪珊
校對:鄒怡思
審訂:陳庭玉
責編:汪晨雲
(由于版面有限,文章注釋内容請參照原文)
作為“聊天”稱謂的“擺龍門陣”地域分布與曆史成因研究
江西地名故事 | 關于餘江地名故事征集活動的通知
歡迎來稿!歡迎交流!
轉載請注明來源:“江西地名研究”微信公衆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