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老師們在做研究課,我聽了一節百數表,把課堂的大緻情況實錄給大家看看,括号中的是我的理解。
一、激趣導入春暖花開,爸爸媽媽帶紅紅去故宮玩。他們去買票,但是人很多,要排很長很長的隊。(生活中的數學)
二、百數表紅紅是27号,她在哪裡?老師出示準備好的“數字表”(隻有1-30,一張長紙條),誰來找一找。
媽媽排在她的前面,誰來找一找。
爸爸排在她的後面,誰來找一找。
我們說:26和28就是27的相鄰數。(相鄰數的概念學習,就是這麼一句話的講解,如果孩子沒聽,或者沒記住,或者沒聽懂,這個小知識點就沒學會。)
紅紅的朋友雲雲也來了,他排在第39個,在哪裡?
學生說:(數字表上)沒有。
怎麼辦?讓學生來黑闆在數字表上找一找。
一個學生在數字表後邊比劃,一個學生往上拐了彎(這就是生活中的經驗,所以平時要注意在生活中引導孩子觀察)。
老師說:無論是哪種,都在後面。(強調順序)
老師問:40在哪裡?學生說:有點兒遠。
問:10個有多長?比劃一下。
現在知道40在哪裡了嗎?
知道37在哪裡了嗎?(學習方法指導。要根據一個标準,不能盲目亂找。)
老師:其實排隊的有100個人,拉出來一個常常的數字表紙條。
學生說:太長了!(直觀感受,為什麼要有百數表,就是因為長長的數列,不方便。數學是有用的,是生活中的需要才産生的。)
有什麼方法,能讓數字表全列在黑闆上呢?
學生說:拐彎。分成2隊。10個10個分一隊。(學生自己想出來的辦法)
老師出示百數表在黑闆上。講了一下:行、個的概念。
問:27在第幾行第幾個?
發現什麼?(這一行都是20幾。)
他在觀察這個數的哪一位?十位。
把27、26、28、39都一一找到,用磁扣标識出來。這幾個數湊在一起了,為什麼?因為個位一樣。
他們幾個人能一起進去嗎?不能,因為要按順序買票進入,雖然在百數表中他們湊在一起了,但是他們的順序沒變。(強調順序)
你能在百數表中找到你自己的學号嗎?
你說:第幾行、第幾個,讓同學猜一猜。(增加趣味性,其實是在運用百數表的知識。)
找規律。學生讨論。
5、10、15、20…100,有什麼規律?都在中間和末尾。
什麼情況下在中間?(個位是5)
什麼情況下在末尾?(個位是0)這種數叫:整十數。(學生的發現,往往都是憑一種直觀,老師的追問,是為了啟發學生深入思考。也有的學生,有發現,但是表達不清楚,說出來的話,别人不懂,實際上可能還是思路不清楚。)
豎着看。學生:第一列個位上都是1。十位越來越多。說明多幾?(多10)
任選一列,看看也是這個規律嗎?(驗證自己的發現)
剛才他怎麼看的?豎着看。
還能怎麼看?橫着看、斜着看。(啟發學生多角度觀察、思考、發現。之前多次學過10以内的加減法表、20以内的進位加法表、退位減法表,總結過觀察的角度:橫着看、豎着看、斜着看,如果學生沒聽、沒記住、沒聽懂,這時候就無法遷移。而能遷移的學生,學起來更輕松。)
橫着看。學生:都是 1。
老師追問:哪位 1?
每一行最後一個個位數變了,為什麼?比如:19、20, 59、60。
因為加1就進位了。
19-91 什麼規律?個位—1,十位 1。為什麼有這個規律?
有相同的嗎?19:1 9=?28,2 8=?(學生發現:37、46…)
都是10,為什麼?十位越來越大,個位越來越小。
這是從右上到左下。左上到右下呢?(啟發學生換個角度)
11-99,什麼規律?十位和個位數字都一樣。表示的意思一樣嗎?不一樣。
我的心得:
1、學生活中的數學,數學來源于生活,也能用于生活。隻有讓孩子感受到了數學和生活關系密切,數學是有用的,他們才能更用興趣學習。
2、前面的創造生活情境,很容易把學生吸引到學習中來。但是後面的找規律,就真的是“燒腦”遊戲了,有的孩子真的駕馭不了——發現不了,不知道從何下手去發現;别人發現了,他也不懂。
這樣直接導緻2個後果:
其一,不聽了。反正聽也聽不懂,索性不聽。可能是主觀有意識的不聽,更多的是無意識的,因為聽不懂,就很容易走神了,于是就不聽講了。
其二,做題不會。
3、不僅是數學,所有的學習都需要遷移能力,就是把前面所學的知識,用到後面新學的知識中去。
有這種能力,學習起來就更輕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