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健康
/
入伏吃公雞什麼原因
入伏吃公雞什麼原因
更新时间:2025-01-19 02:31:44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今年7.16入伏,在這段難熬的時間,人們都期望有個好身體,所以民間有很多食俗。像“頭伏餃子,二伏面”,還有老人常說的“頭伏雞,二伏狗,三伏甲魚無處走。”

7.16就入伏了,頭伏雞指什麼雞?該怎麼吃?估計好多人都不知道。

入伏吃公雞什麼原因(頭伏吃隻雞一年好身體)1

頭伏雞指什麼?

在入伏的時候,農家人是比較忙的。地裡的莊稼要除草、施肥、澆地。消耗的能量比較大,所以就有頭伏吃雞的說法。至于吃什麼雞呢?還有講究

頭伏雞指的是公雞,還不會打鳴的小公雞。根據民間的說法,入伏之後吃小公雞,能夠手腳有勁對身體好。

入伏吃公雞什麼原因(頭伏吃隻雞一年好身體)2

為什要吃公雞?

夏天雖然是陽氣最旺的時候,但是貪涼冷食都會損害我們的陽氣。而公雞屬于“扶陽”食物,不僅能夠清補,還能緩解天氣帶來的不适。能夠彌補三伏天,營養的缺失。

怎麼吃?也有一定的說法。

入伏吃公雞什麼原因(頭伏吃隻雞一年好身體)3

頭伏雞怎麼吃?

入伏這天,頭伏雞要用白酒爆炒, 隻能男人做。

酒要用純度高的白酒,關閉風扇、空調等。然後一邊品酒,一邊食雞。 吃得大汗淋漓時,才有效果。出汗能夠排除身體裡面的濕氣和寒氣,防止秋發寒病。

入伏吃公雞什麼原因(頭伏吃隻雞一年好身體)4

推薦做法:【姜仔雞】

咱今天做的小公雞,以醬香味為主,醬很關鍵。

1.準備2斤8兩的小公雞,三下五除二,整雞變雞塊。一勺花生醬、兩勺甜面醬、兩勺蚝油、 三勺老抽、兩勺82年的劍南春,用水謝開。

入伏吃公雞什麼原因(頭伏吃隻雞一年好身體)5

2.準備香料:青花椒、香葉、八角、紅麻椒也得提前備好。鍋熱倒油,先放青花椒爆一下。再放醬料,小火熬香。這就是咱的靈魂花椒醬

入伏吃公雞什麼原因(頭伏吃隻雞一年好身體)6

3.鍋再燒油,倒寬油,油溫六成熱,倒入雞塊,再下鍋攪,肉不粘勺。中小火,把雞塊炸個一兩分鐘, 表皮一收緊,出鍋。

入伏吃公雞什麼原因(頭伏吃隻雞一年好身體)7

4.鍋留底油,先放生姜粒,再放大料。然後倒雞塊,炒香以後,再加花椒醬。這一大勺倒進去,香味、顔色,一下就上來了。

炒勻,加水和雞塊持平的量。燒開蓋蓋,小火炖它個十來分鐘。這小顔色,那叫一個漂亮。一小勺雞粉不放鹽,青紅椒、蒜子提個味。猛火加持5秒鐘,出鍋。

入伏吃公雞什麼原因(頭伏吃隻雞一年好身體)8

好家夥,這雞塊天然醬紅色,油潤帶高光。醬香濃郁、鮮香四溢。一個字,闆正類很!

入伏吃公雞什麼原因(頭伏吃隻雞一年好身體)9

如果覺得炒雞太膩,喝雞湯也是可以的。一碗熱騰騰的雞湯,也可以排汗去濕。

推薦做法:【香菇雞湯】

1.準備一把幹香菇,放入清水中泡發。小公雞半隻,去除雞屁股和雞腳趾。把雞肉剁成均勻的小塊。

香菇泡軟以後,把根去除。生姜切成片,大蔥切成馬蹄片,香菜洗幹淨切成段備用。

入伏吃公雞什麼原因(頭伏吃隻雞一年好身體)10

2.把香菇焯一下水,把香菇開水放入鍋中,焯燙30秒鐘,去除上面的雜質和異味。然後倒出來,用清水沖洗幹淨,瀝水備用。

鍋内再燒水,冷水放入雞塊,淋入一點料酒去腥。煮出雞塊中的血水,水燒開以後打入鍋中的浮沫。大約煮兩分鐘,把雞塊倒出來,用清水沖掉上面的血沫。

入伏吃公雞什麼原因(頭伏吃隻雞一年好身體)11

3.鍋内燒油,充分滑鍋以後,倒出熱油加入涼油。把雞塊倒入鍋中,開中火煸炒2分鐘。炒出裡面的水分。雞塊炒香,微微變色以後,倒入蔥段和姜片,蔥姜能夠起到去腥增香的作用

入伏吃公雞什麼原因(頭伏吃隻雞一年好身體)12

4.然後把炒好的雞塊,盛放在燒開水的砂鍋裡面。大火煮至沸騰,轉為小火炖煮50分鐘。50分鐘以後,雞油飄滿了整口鍋,香味十足。

這個時候把香菇放進去,加入适量的食鹽調底味。放入幾粒枸杞或者紅棗,蓋上鍋蓋再焖5分鐘,讓香菇的鮮味融入到雞湯裡面。

入伏吃公雞什麼原因(頭伏吃隻雞一年好身體)13

“頭伏雞,二伏狗,三伏甲魚無處走。”民間有很多關于三伏的食俗,無一不表達了,人們對于身體健康的美好祝願。所以,每年入伏之後吃雞喝雞湯,成為了防暑除濕氣的佳品。

(第一美食編輯:開心)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