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九個節氣,也是冬季的起始。鬥柄指向西北,太陽黃經達225°,于每年公曆11月7-8日之間交節。立,建始也;冬,終也,萬物收藏也。立冬,意味着生氣開始閉蓄,萬物進入休養、收藏狀态。其氣候也由秋季少雨幹燥向陰雨寒凍的冬季氣候過渡。
在我國在南方,人們會吃些滋陰補陽,熱量較高的食物,如雞鴨魚肉等,有的還會和中藥一起煮來增加藥補的功效。立冬之日,冬泳愛好者橫渡松花江,以這種方式迎接冬天的到來。在山東地區,立冬時節有喝羊肉湯的習俗。在寒冷的天氣,喝一碗熱氣騰騰的羊肉湯,絕對是一種享受。在我國北方地區,人們愛吃餃子,餃子是來源于“交子之時”的說法。立冬則是秋冬季節之交,故“交子”之時的餃子不能不吃。。
立冬代表着冬季的開始,它是中國民間非常重視的季節節點之一,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冬季是享受豐收、休養生息的季節。立冬在古代社會也是“四時八節”之一,是個非常重要的節日,在中國部分地區有祭祖、飲宴等習俗。
諺語作為一種特殊的語言形式,它高度總結概括了人民群衆長期的生産生活經驗,是人民群衆智慧的結晶。立冬農諺:雷打冬,十個牛欄九個空。(北方)、立冬暗,禾谷倒田坎。(贛)、立冬北風冰雪多,立冬南風無雨雪。(北方)、立冬不吃糕,一死一旮旯。(南方)、立冬打雷要反春。(北方)、立冬東北風,冬季好天空。(閩南)、立冬逢晴少雨雪。(湘)、立冬落雨會爛冬,吃得柴盡米糧空。(閩南)、立冬那天冷,一年冷氣多。(北方)、立冬南風雨,冬季無凋。(幹)土。(閩南)、立冬前犁金,立冬後犁銀,立春後犁鐵。(指應早翻土)。(客家)、立冬晴,一冬晴;立冬雨,一冬雨。(客家)、立冬晴,雨鞋挂斷繩。(湘)、立冬日子晴,就有一冬晴。(贛)、立冬三日陽,谷子堆成倉。(桂)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