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視劇《天道》中有4個人的死是有過詳細描寫的,一個是王明陽,一個是芮小丹,一個是劉冰,還有一個就是樂聖公司的林雨峰。如果說其他三人的死是因果注定,那麼林雨峰的死似乎又有點被迫無奈的惆怅。為了能夠更好地理解林雨峰最後所選擇的不歸路,這一期算是過渡篇,我們先了解下全劇最被低估的一個人:林雨峰。樂聖公司董事長林雨峰究竟是何許人也,他的真實道行到底如何?
全文中林雨峰的第一次出場,本人其實并沒有真實到場,而是在一個牆壁寫着“誓為完美主義音響戰至最後一兵一卒”音響店被動出場的。此店店主主正是音響發燒友葉曉明,芮小丹和歐陽雪雙雙出場,共同評價了林雨峰的第一直觀印象:狂、霸氣。
這時歐陽雪指着牆上的幾幅圖片插話道:“老闆,你說的是不是這家公司?林雨峰是這家公司的董事長。”
葉曉明仰慕地說:“不錯,就是他。林雨峰那可是中國音響界的風雲人物。”
歐陽雪話中有話地說:“太狂了,霸氣十足。”
芮小丹問:“怎麼了?”
“你聽聽他說了什麼。”歐陽雪念道,“樂聖公司隻有矛,沒有盾。樂聖公司的旗幟上永遠隻有六個字,進攻、進攻、進攻。”
芮小丹笑道:“是夠霸氣了。”
從葉曉明的“仰慕”、“那可是”,“風雲人物”的用詞,說明林雨峰的行業形象樹立得很好,絕不是常規意義上大公司老總般存在。
而歐陽雪和芮小丹,因為沒有對音響界行業的了解,僅僅從外行者的角度評價“狂,霸氣”。
當然歐陽雪的“話中有話”的另一層意思就是:不靠譜。
霸氣在哪?霸氣在樂聖公司的“永遠隻有進攻”的口号,當然這隻是給人的第一直觀印象。
不靠譜又在哪?有點實力就輕狂地展露無遺,給人的感覺就是:不是很靠譜。
當然,不管誰的感覺,誰的評價,都是帶有個人情感色彩在裡面。
畢竟沒有一個公司的口号僅僅是為了體現霸氣,就起個霸氣的口号,其背後必定有其他一層戰略含義在裡面。
一個公司的口号,能反映一個公司的未來戰略意圖(使命也好,願景也好,價值觀也罷,總之是會有點含義的),所以也能在一定程度折射出公司領導的思想高度。
“永遠隻有進攻”能說明什麼?又能說明樂聖公司董事長林雨峰的什麼思想?
至少間接說明林雨峰還是很有謀略之道的。
為什麼這麼講?我們先來看看從哪裡推斷出林雨峰有謀略。
首先聽到“隻有矛,沒有盾,永遠隻有進攻”,很容易讓人想到一個詞叫做:“進攻是最好的防守”,用進攻來代替防守,有時候确實是一種戰略思路。但是我們也有經常聽到另一種說法:“防守是最好的進攻”,那麼,什麼時候防,什麼時候攻?怎麼才稱得上是有謀略呢?
既然談到攻守之道,就不得不看看《孫子兵法》的原文了。
《孫子兵法》 孫武著
不可勝者,守也;可勝者,攻也。守則不足,攻則有餘。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動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勝也。
意思就是說,是進攻還是防守,取決于雙方力量的懸殊,如果我方實力不足,守為上策,如果我方實力十足,那隻要抓住機會就應該全力以赴地進攻。
按照這個理解,假設林雨峰崇尚進攻的戰略思路,那麼首先一定對自己公司的實力相當有自信,其次是一旦選擇進攻,必動于九天之上。也就是用盡全力,即:獅子搏兔亦用全力。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這位樂聖公司的董事長林雨峰在各方面的綜合表現。
林雨峰真正意義的第一次出場,源于國内音響界權威雙月刊雜志《時代音響》發表了一篇文章,這是一篇由周志濤先生題為《柏林五國專家十款音箱大測評紀實》的文章,這篇文章很特别的地方在于:參與測評的音箱大多數是世界知名公司的知名品牌,但是卻有一款從來沒什麼名氣的音箱出現,這款音箱就是丁元英一手扶持的北京格律詩音響公司出品的第一款産品:格律詩一号。最為關鍵的是,格律詩選擇在這個時候向樂聖公司提出了合同期為一年的每月訂購100套樂聖旗艦音箱套件的意向。這讓林雨峰的手下吃不準,拿不定主意。
“權威雜志,世界知名品牌格律詩赫然在列,借機提出一年訂購合同,格律詩意圖未明”,讓林雨峰被迫正式出場。
林雨峰40多歲,中等身材,眼神冷靜而銳利,眼角和額頭有少許不太明顯的皺紋。
40多歲能把公司做到音響界的知名品牌,其能力絕對不會簡單。而且眼神冷靜而銳利,說明經曆的事情很多,尤其是不明顯的皺紋描寫,是一種暗喻的寫作手法:不清不楚,不多不少,不易察覺,側面反映出的是一種人生曆練後的經驗老到。
按照樂聖公司總經理趙青的話說:“北京這家公司想要訂購樂聖旗艦套件,隻要喇叭和分頻器,不要接線柱、接線盒和阻尼闆,每月要100套,合同期一年。一家公司一年吃進1200套,這個量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志偉拿不定主意,就把資料托人帶過來了。我看了看也吃不準,還是來找你拿個意見。“
趙青口中的“志偉”便是樂聖北京分公司的經理于志偉。格律詩提出的一個月100套樂聖旗艦音箱套件的合同,堂堂北京分公司的經理竟然拿不定主意?關鍵是上報後,樂聖公司總經理趙青也吃不準,同樣拿不定主意。
這就有點誇張了,初步聽起來是不是感覺很搞笑,很不靠譜?是的,不符合邏輯嘛,這到底是大公司還是小公司?這麼小的事情還得上報到最高層?
但是丁元英也認定一定會上報到林雨峰,否則就沒後來的一次性1000套了,整個計劃就功虧一篑了,所以往往事出反常必有妖。
這讓我想起《三國演義》裡的空城計,諸葛亮城樓一曲,司馬懿就退兵了。按照常理一小隊人馬沖過去,估計中國曆史将改寫。如果說當時司馬懿是讀懂了諸葛亮,那麼這次便是丁元英讀懂了林雨峰和其整個公司對待事情的嚴謹邏輯。
我們來看看為什麼兩員高管都拿不定主意,什麼情況必須董事長林雨峰親自出馬?
作為樂聖北京分公司的經理于志偉,收集資料和信息的能力還真不差。平時看起來和古城音響代理葉曉明稱兄道弟的,讓人以為是一個層級,但是于志偉粗中有細,更勝一籌。
第一:同時帶了來用英、法、德、漢四國語言編寫的《格律詩音響使用說明書》和發表了《柏林五國專家十款音箱大測評紀實》文章的《時代音響》雜志。也就是說于志偉已經判斷有一定的關系,而不是單純考慮每個月100套供貨合同的問題,在不清楚狀況下,不輕易魯莽地做決定。
林雨峰翻閱了下,笑笑說:“這麼老套的招法居然還有人在用,不可思議。這公司挺能鬧騰,什麼背景?”
林雨峰一眼就看出了丁元英大緻的意圖,第一個問題便是先問公司背景。接下來就體現出于志偉的第二點能力,做事情非常細節。
趙青說:“格律詩公司是今年3月開業的,當時店裡隻經營音響機架一種産品,總經理葉曉明以前是樂聖的古城代理商。這家公司從一開業就引起了志偉他們的注意,因為葉總坐的是一輛北京牌照的寶馬730轎車,這與一個小店鋪很不相稱。志偉根據車牌号通過關系了解情況,那輛寶馬車是一輛私家車,車主正是正天集團總裁韓楚風,而格律詩公司租用的倉庫正是正天商業大廈地下停車場的房子。據說這輛車子韓楚風在1996年7月送給了一個叫丁元英的朋友使用,這個人就在古城。”
從一輛車的不相稱看出種種端倪,而且還去查,查到韓楚風的私人車,查到送給了朋友丁元英,查到格律詩租用的倉庫也和韓楚風相關。背景直指韓楚風。
林雨峰說:“韓楚風在商界是個人物,這個背景不小。”
查到韓楚風的背景,然後接着查格律詩的股權結構和股東關系。
趙青接着說:“...... 格律詩公司是由三個發燒友參加和一個女投資人控股的有限公司,四個股東都是古城人,生産基地在古城。丁元英的女朋友是女投資人的朋友,丁元英因為女朋友的緣故給女投資人幫忙,是這麼一種關系,丁元英應該是個幕後支着兒幫忙的角色。”
不得不說,這個調查真的很詳細,而且從外人的調查角度來看,确實就是這麼個情況。而恰恰就是這個調查結果把林雨峰的思路帶偏了,讓林雨峰認為這是一家小打小鬧的公司,能折騰也僅僅是丁元英的幫個忙,支個招什麼的。隻是這個招,用林雨峰的話說:“老套的招法居然還有人在用,不可思議”。
林雨峰想了想,自語道:“丁元英?沒聽說過這個人。”
趙青說:“丁元英是韓楚風在柏林大學的校友,一直在柏林工作,曾經在北京一家證券公司幹過兩年。據說是個音響玩家,有一套價值40多萬元的音響。格律詩公司沒有丁元英的利益,也沒有韓楚風的利益,這種小公司不可能承載他們這種人的期望值。...... ”
最後把丁元英的背景也查了一下,連40萬的音響都沒漏過。
如果說剛才“幫個忙,支個招”的判斷把決策方向帶偏了,那這次的“沒有利益關系,不可能承擔期望值”的推斷,便奠定了決策拍闆的充分理由。
林雨峰還是非常謹慎,最後再次問了格律詩已經買走了多少套件,得知一共36套很少的數量後,再加上趙青從中個人觀點的闡述後,林雨峰終于是開始下決定了。
林雨峰沉思了許久,說:“給他們,但不是每個月100套,而是一年一次的1000套。價格上多做點讓步,得讓他們算下來比每個月進100套劃算,往1000套裡面趕他們。 ...... ”
這裡有個詞“沉思了許久”需要特别注意,也就是說,其實這個決策考慮了很久。
僅僅是換個方式的合同買賣,以林雨峰這個級别的能力,我不認為要考慮很久。
于志偉把信息調查的很清楚,趙青講的很細節,來龍去脈很明白了,推斷過程也幾乎無可挑剔。那為什麼林雨峰還需要沉思很久呢?真的就是沉思後,想出了個從一年中每月100套到一次性1000套的辦法?
當然不是,文中最後的一段話完美地诠釋了這一點。
林雨峰用手指敲了敲《時代音響》雜志,說:“這位丁先生,他還當真了!”
可以說如果沒有這句話,不足以表達林雨峰的厲害。最後這句話厲害在哪裡?我們繼續解讀。
用“手指敲雜志”這個動作,其實表示的就是一種思考還未結束的狀态,就是還沒完全從思考中出來的那個感覺,就是還有疑惑或者不解的意思。最後一句道出了他之前沉思了許久,現在自己還沒完全想明白的原因:“這位丁先生,他還當了真了!”
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要理解這句話,就得從芮小丹的想法中來解答了。
芮小丹通過探親假去了一趟德國,同時按照丁元英的思路,說随帶幫格律詩辦點事情。一是請柏林的權威機構測評音箱和整套音響,取得兩份測評文件;二是在柏林、倫敦、巴黎三個城市各找一個格律詩音箱的總代理公司,并簽好代理協議。
芮小丹在法蘭克福機場送走幫忙辦理的鄭建時,芮小丹那顆不安的心終于正式放下了,标志着格律詩公司的事情正式辦完。
她在大廳的椅子上坐了一會兒,無心地聽着大廳裡一遍一遍不知道是什麼内容的廣播,茫然地看着眼前走過來走過去的人們,腦子裡卻下意識地浮現出古城,浮現出幾張聰明的面孔。
她不由自主地想:誰是聰明人呢?葉曉明、馮世傑、劉冰他們都是聰明人,他們可以不必知柏林、巴黎、北京能做什麼,不必知道韓楚風、詹妮、鄭建時是何許人,不必知道資金從哪裡來,不必知道人情這東西将來要回應什麼......總之,隻要有丁元英就行了。他們知道用了一個丁元英也就用了他的知識、智慧和社會關系,用了他的一切可用之處,他們是聰明人。
那麼,聰明與智慧在多大程度上能兼容呢?她想。
芮小丹的這一段,直指人心最深處的思考。林雨峰是懂的,而且僅僅是從一本測評雜志上看懂了,所以表現出來的就是不解,不可思議。林雨峰沉思了許久,直至最後手指敲着雜志,得出一個結論:“這位丁先生,他還當了真了!” 而不僅僅是于志偉,趙青認定的:幫個忙,支個招的角色。
從這第一次簡單出場,便顯示出了林雨峰深不可測的理解力高度。這個“當了真”才真正體現出丁元英背後的付出,除了丁元英身邊的幾個好友看到了,并默默地支持着,其次就是素未蒙面的林雨峰。
如果說芮小丹的這段覺悟不簡單啊,那麼林雨峰從一本文章中獲取的推斷,也絕不會簡單。
還是這一章,作者也順帶寫了林雨峰的背景,展現出林雨峰這個樂聖公司董事長的硬實力,我們也來看一看。
樂聖公司是林雨峰從汕頭市一個音響店創業到收購一家街道揚聲器廠逐步發展起來的音響有限公司,林雨峰占60%的股份,其他兩名音響工程師和兩名高級管理人員以技術和管理才能入股,各占10%的股份,公司于1993年從汕頭遷移到深圳工業區。林雨峰對公司采用資本股和利潤股分離的結構方式,他本人雖然持有60%的股權,但是按20%的利潤股分紅,其餘40%的利潤則分配給公司中層管理人員。這種機制強化了公司的凝聚力,使公司不到十年的時間裡一躍成為Hi-Fi音響界的知名企業,在36個中大城市設有經銷商,在北京、上海、成都、武漢、廣州、南京六個城市設立樂聖公司直銷店,樂聖音箱以其獨到的音響理念、先進的技術和誠信的服務動搖了歐美洋貨一統天下的格局。
這段背景描述說明林雨峰是白手起家,善于帶團隊,拉了2個技術和2個高管無資金入股,還把個人40%的利潤給中層分紅。10年時間成為知名企業,最關鍵的是動搖了歐美洋貨一統天下的格局。用林雨峰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樂聖公司是響當當的民族音響品牌”。
所以在這種實力背景下,林雨峰主張的“攻則有餘”的進攻理念,不算是很離譜,至少有幾分靠譜。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下“善攻者動于九天之上”在林雨峰是怎麼表現的,看看面對格律詩這種小公司是不是符合“獅子搏兔亦用全力”的做法。
話說格律詩公司在北京國際音響展會上臨時低價限量促銷500對格律詩音箱,引發了音響市場的動蕩,樂聖公司被指暴利過黑,導緻整個銷售系統幾乎癱瘓,預計損失巨大,同時品牌聲譽嚴重受損。這個時候,樂聖公司在深圳總部巴比倫大廈開會了,林雨峰第二次正式登場。會議的内容很明确,就是要起訴格律詩不正當競争。會議的最後,林雨峰說了一段相當果決的話,将林雨峰的性格和做事風格顯露無疑。
林雨峰說道:“格律詩事件無論對方是出于什麼動機,客觀上都已經把雙方逼到了你死我活的境地。我說過,樂聖公司隻有矛,沒有盾,最好的防禦就是進攻。因此,我對起訴組做如下要求:一、以吃掉格律詩公司為目的,以損害賠償導緻他們一夜之間資不抵債為手段,拒絕公司任何形式的和解,務求置敵于死地 ...... ”
這段話,再次證實了林雨峰的對《孫子兵法》攻守之道的深刻理解和實際應用,一旦出手,絕不給對方留一絲生機和一線希望。
綜上來看,林雨峰是深谙攻守謀略,公司的口号也反應了此人的做事風格,絕不是一個隻是為了霸氣而随便起的一個口号。
最後,借用丁元英的一句話來評價林雨峰的戰略思想就是:“以行制性,以律制心,住因住果,住念住心。”
也正是由于這種人物設定,讓林雨峰最後有路不走,選擇了一條不歸路,讓人歎息。
五台山論道的最後,韓楚風說:“扶貧的事若以次第而分,也有三個層面。一、天上掉餡餅的神話,實惠、破格,是為市井文化。二、最不道德的道德,明辨是非,是為哲人文化。三、不打碎點東西不足于緣起主題,大智大愛,是為英雄文化。”
可以說,林雨峰就是個明辨是非的人,站在林雨峰和樂聖的立場,林雨峰沒做錯任何事情,遵守的便是哲人文化。
隻不過他這次遇見的是一個不可預見的隐藏對手,這個我們後續将繼續解讀,同時也将揭秘林雨峰頗具“傲氣”的一面,甯為玉碎不為瓦全。
“既生瑜何生亮”,讓我們帶着林雨峰最後的一聲歎息:“就這樣吧”,結束今天的解讀,我們後續解讀再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