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生活
/
饅頭老面引子的制作方法
饅頭老面引子的制作方法
更新时间:2024-09-28 10:27:36

饅頭老面引子的制作方法(二十八把面發)1

“二十八,把面發”,二十八發面做饅頭、花馍、包子、棗糕,準備年節主食。山西有發面、蒸大饽饽時,忌諱外人進家,怕“踩裝”的風俗,有的人家關上門,有的人家在門後放一把笤帚,以掃除外人可能帶進來的晦氣。蒸好的大饽饽有裂縫,要說饽饽“笑了”。做大饽饽時,把炕席子卷起來,以免燒着了。但燒炕席子的情況仍會發生,此時不能說“炕煳”而說“炕燒得旺”。發好面後,一定要留下一大塊面肥,也就是肥頭,老人說這是“要給明年留肥留财氣”。最後,還要用筷子蘸上紅色的食色點在饅頭中央,這些饅頭要吃到正月十五。

北京有從初一開始到初五不能動火蒸饅頭和炒菜的習俗,所以老北京人習慣在大年二十八、二十九這兩天做主食。蒸與争諧音、炒與吵諧音、炸與炸(四聲)諧音、烙與落諧音,均屬不吉利,所以老北京人在年前都要蒸出夠全家吃上一個星期左右的饅頭,這叫“隔年吃”。

年菜中的蒸食除了饅頭外,還有另外一些面食。金世宗後裔完顔佐賢在《康熙遺俗轶事飾物考》中列出的滿族年菜中的蒸食就有:蒸饅頭、蒸喜、蒸花卷、蒸棗泥方圃、蒸豆沙圓包、蒸子孫饅頭、蒸如意卷等等。春節時候的饅頭,上面都要用胭脂點上紅點,以示吉慶。河北人則是“蒸棗花”預備除夕祭祖宗作供品;河南人也是“二十八,蒸馍炸疙瘩”。隻有北京人慢半拍,在這天才“把面發”,等到二十九才“蒸饅頭”。

在中國的南方家家戶戶同樣準備年貨。臨近春節南中國的家家戶戶忙着做臘味年貨,臘魚、臘肉、臘雞、臘鴨、臘鵝、打米糕、打糍粑。在院中、屋檐下、甚至街邊的樹上挂着腌制好的臘味年貨。打年糕、打糍粑的聲音傳遍城市鄉村。

臘魚、臘肉、臘雞同春節一樣,都源于臘祭。後來把舉行臘祭的月份稱為臘月,臘月準備的食物也就稱為臘貨。臘肉是湖北、四川、湖南、江西、雲南、貴州、甘肅隴西、陝西的特産,已有幾千年的曆史。據記載,早在兩千多年前,張魯稱漢甯王,兵敗南下走巴中,途經漢中紅廟塘時,漢中人用上等臘肉招待過他。又傳,清光緒二十六年,慈禧太後攜光緒皇帝避難西安,陝南地方官吏曾進貢臘肉禦用,慈禧食後,贊不絕口。加工制作臘肉的傳統習慣不僅久遠,而且普遍。每逢冬臘月,即“小雪”至“立春”前,家家戶戶殺豬宰羊,除留夠過年用的鮮肉外,其餘乘鮮用食鹽,配以一定比例的花椒、大茴、八角、桂皮、丁香等香料,腌入缸中。7~15天後,用棕葉繩索串挂起來,滴幹水,進行加工制作。選用柏樹枝、甘蔗皮、椿樹皮或柴草火慢慢熏烤,然後挂起來用煙火慢慢熏幹而成。或挂于燒柴火的竈頭頂上,或吊于燒柴火的烤火爐上空,利用煙火慢慢熏幹。西部地區林茂草豐,幾乎家家都燒柴草做飯或取暖,是熏制臘肉的有利條件。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