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漢初三傑之一,在曆史上那是赫赫有名,戰無不勝攻無不克,被後世人稱為“兵仙”。連劉邦也誇他說,“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
然而這樣一位神一般的人物,早年卻是過得非常貧困潦倒,有一段非常不光彩的事,那就是“胯下之辱”,而其中的原因,始終讓人有些想不通。
早年貧困潦倒
我們都知道,早年的韓信過得是相當的凄慘,别說家徒四壁了,連個遮風擋雨的地方都沒有。
為了解決自己的溫飽問題,他不得不寄人籬下,每天去蹭吃蹭喝。原本有個南昌亭長見韓信可憐,又覺得他不像是凡夫俗子,就給了他口飯吃,結果韓信就每天準時上門吃飯。時間一長,這南昌亭長的媳婦就不願意了,早早把飯做好吃了,等到韓信到了,連剩飯都沒有了。
在那個時代,蹭吃蹭喝都還好,但像韓信這樣的做法,在我們看來就顯得有些沒臉沒皮了。
興許是韓信也覺得不好意思了,于是就不再去亭長家蹭飯了,幹脆自己去釣魚,或許能夠填飽肚子。誰知道他根本不是釣魚的料,很長時間也沒能釣上來。
旁邊一位洗衣服的大娘看不過去了,就給了韓信一些食物,結果韓信又賴上了這位大娘,很長一段時間都靠着這位大娘的施舍度日。
由此可見,韓信那時候過得是有多麼的窮困潦倒了。
胯下之辱
韓信随身帶着一把劍,整天到處晃悠,在秦王朝對刀具鐵器管制那麼嚴的情況下,一般人根本就不能佩戴,也不知道他的劍是哪裡來的。
後來,一位屠夫看不過去了,就攔住他的去路,對他說,你不是帶着劍嗎?有本事刺死我,要麼就從胯下爬過去。
用我們現在的思維很難理解的一幕發生了,他真的就這樣從屠夫的胯下爬過去了,搞得周圍的人都嘲笑他,而他像沒事人一樣,就這樣離開了。
有的人說,韓信在當時不可能佩戴真正的寶劍,而是一把木劍,所以沒辦法刺死屠夫。也有的人說,他當時無可奈何,隻能爬過去,畢竟還沒有發達,忍嘛!
但無論那種說法,都隻是一種猜測,而且還有一個很不能理解的東西,那就是,即便不能暴起殺人,大不了一走了之,幹嘛非得跟屠夫較勁呢?
脫胎換骨
于是,這就有了第三種猜測,那就是韓信此舉是為了鍛煉自己的毅力。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在古代,人們對自己的名聲是非常愛惜的,可以說名聲就是一個人的第二生命。你看後來的蕭何,自污了名聲之後,劉邦就認為他沒有了威脅,得到了善終。
韓信本身在經濟條件上已經很差,經曆了不少的磨難,如果能夠在精神上也得到磨練,那麼他的整個人生都會不一樣。
韓信的這一爬,使得韓信整個人有了脫胎換骨的變化,原本因為南昌亭長的媳婦幾句話的羞辱,就讓他再也不好意思去他家吃飯了,而現在呢,他連胯下之辱都能夠忍受,還有什麼事情是做不出來的呢?
不過,他的這一舉動恐怕也不是那麼容易的,稍不注意就會搞得自己精神崩潰,再也站不起來了。好在韓信非常人所能比,最終戰勝了自己。
而正是因為這件事,使得後來的韓信變得有些不擇手段,胯下之辱都受了,還有什麼事做不出來呢?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有個典故叫做“問路斬樵”。
陳勝吳廣起義後,韓信帶着劍,帶着自己滿心的抱負去投奔了項梁、項羽,或許是因為他身上有受胯下之辱的污點,又或許是項羽太過自負,最終韓信沒有被重用。
“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韓信想着既然你項家不用我,那我幹脆投奔到别家去,于是跑路了。
韓信當了逃兵,項羽自然不會放過,派兵去追殺。當韓信逃到一個岔路口的時候,不知道該怎麼走了。恰好這時一個樵夫路過,韓信問到了路。
本來事情到這裡就結束了,可韓信左思右想,擔心樵夫把自己的行蹤暴露給了追兵,于是又轉過頭去将那位樵夫給殺了。
這叫什麼?忘恩負義啊!無論是當時還是現在,都是被人所不齒的,但這時候的韓信已經沒有了心理負擔,殺就殺了吧!
再後來大家都知道了,韓信投奔了劉邦,被拜為大将軍,還定三秦,破齊滅趙,為漢王朝的建立立下了不朽的功勳,成為了漢初三傑之一,被後世人奉為兵仙。
總之,韓信受胯下之辱的原因,絕不是史書上描述的那麼簡單,甚至還有可能是自導自演的一場戲,目的就是為了磨練自己,你怎麼看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