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民俗
/
日本姓氏演變由來
日本姓氏演變由來
更新时间:2024-12-23 07:35:08

據統計擁有姓氏最多的國家應該非日本所屬,有将近30萬個。而其中姓氏為佐藤約有200萬人,鈴木、高橋、田中等的人數有百萬以上。大概的分類為:以自然景物、建築物為姓的;以以職業、官職為姓的;以取喜慶吉利的漢字為姓的;以以數字、日期、年齡等為姓的。

日本姓氏演變由來(1月11日本300姓氏的由來)1

估計很多人就會對日本人的姓氏感到奇怪,什麼山本、渡邊、龜田等等,姓什麼的都有。為何會這樣呢?

那是因為在明治維新之前,日本對于姓氏管理都很嚴格,必須由天皇賞賜,朝廷不時加以甄别,以防一般百姓冒姓。因此隻有少數的達官顯貴才有姓氏,他們的姓氏大多來顯示自己的身份、門第和官職。

日本姓氏演變由來(1月11日本300姓氏的由來)2

那麼普通的老百姓呢,要怎麼稱呼呢?一般來說他們是沒有姓和名的,大多是以家中排行相稱,年長的大哥就叫太郎,老二就叫二郎,以此類推。

明治維新之後為什麼會允許老百姓擁有姓氏呢?這期間發生了什麼事?

日本在明治維新的時候立志改革成立一個新的日本政權,相仿美國,想建立“文明開化”的近代化國家,在1870年,由于當時很多老百姓沒有姓氏實在不方便管理,于是政府就采取強制措施要求平民百姓必須有自己的姓氏,這樣一來很多人都“慌不擇姓”了,為圖方便有住在山邊的就叫山口,住在水邊的就叫渡邊,有種田的就叫田中,還有以飛禽走獸為姓的,所以他們的姓氏給人的感覺五花八門。

日本姓氏演變由來(1月11日本300姓氏的由來)3

從他們的姓氏也可以透露出一些問題,在明治維新前,貧下中農在社會階級占據了大多數的人群。因為無權讀書識字,使得他們在政府的政策下一時也想不到什麼合适的姓氏來,索性就随便取之,或者請村裡德高望重的人、和尚來幫忙。這樣也會引起原先就有姓名特權的不滿,覺得與他們這些農民沒有什麼不同,更有可能是百姓來登記姓名時讓戶籍人員幫忙取,那麼他們的姓氏就顯得很随意了。

日本姓氏演變由來(1月11日本300姓氏的由來)4

然而在中國的曆史長河中,我們國家的姓氏就相對有文化追溯的足迹了。也有可能是因為我們的文化上下五千年更為源遠流長吧,所以在衆多姓氏裡面都是有很深的門道的。而日本人的姓氏由來基本都是靠空穴來風的,所以才導緻他們的姓氏如此混亂。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推荐阅读
端午節由來300字
端午節由來300字
端午節由來300字?端午節,起源于中國,最初是上古先民以龍舟競渡形式祭祀龍祖的節日,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端午節由來300字?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端午節由來300字端午節,起源于中國,最初是上古先民以龍舟競渡形式祭祀龍祖的節日。因戰...
2024-12-23
越南54個民族明細
越南54個民族明細
越南是我國在西南方的一個鄰國,在曆史上可以說與我國淵源很深,他們國家的傳統,文化,政治,經濟等各個領域都深受中華文明的影響,在政治形态上也是中國曆代王朝上千年的藩屬國,從史料的記載上可以發現從秦朝始皇帝嬴政統一了中原以後很長一段時間裡現在越...
2024-12-23
非洲國家常用礦泉水
非洲國家常用礦泉水
加拿大總審計長凱倫·霍根(KarenHogan)當地時間2月25日發表的審計報告指出,除非聯邦政府能夠解決供水系統的若幹潛在缺陷并按照正常标準實施監管,否則第一民族(俗稱印第安人)依然無法獲得可靠、清潔的飲用水。△圖為總審計長凱倫·霍根報告...
2024-12-23
二月二龍擡頭能不能剃頭
二月二龍擡頭能不能剃頭
今天農曆二月二,春回大地,萬物複蘇,生機勃勃。一年之計在于春,有一個良好的開端,預示着一年興旺發達。因此這一天也被人們視作納祥轉運的日子。二月二龍擡頭,願我們都有精神頭!在今天換個新發型是民間的衆多習俗之一,寓意着新的開頭,好運開端。今天理...
2024-12-23
關于我們的節日春節資料
關于我們的節日春節資料
來源:淄博日報-淄博新聞網虎年春節臨近,博山區的陶琉藝術品開始俏銷,傳承千年的藝術瓷器引來了跨洋置辦年貨的國外華人團體,成為今年春節跨洋年貨的翹楚。圖為西冶工坊琉璃工匠孫其剛制作老虎擺件。(本報記者董振霞通訊員翁偉畢延穎攝)過了小年就是年,...
2024-12-23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