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我們形容一個人外貌和心地一緻,會用到一個詞——相由心生,意思是一個人的儀表長相由心靈因素決定,透過這個人的外貌可以窺探他的内心境界,這樣理解的話就大錯特錯了。
為什麼這麼說呢?
判斷一種理論或者觀點是否正确,隻需要實際驗證一下,如果很容易找到依據來推翻,那麼這個觀點就是錯誤的。
比如說,相由心生,如果理解成心理因素決定外在長相,這個說法就明顯不靠譜,因為随随便便舉幾個例子,就可以輕而易舉推翻這個說法。
相由心生,你可能真的理解錯了
有的人長得難看,但是心如明鏡,通透清澈,比如說我們傳統文化的兩大聖人——老子和孔子,長得都很難看,但是心地有如日月,聖潔美好。
有的人相貌堂堂,卻内心險惡,不幹好事。
比如春秋時期的公孫子都,号稱春秋第一美男,長得别提多帥了,儀表堂堂,相貌俊美
《詩經》裡面有這樣的句子:“山有扶蘇,隰有荷華。不見子都,乃見狂且”。就連孟子也說:“至于子都,天下莫不知其姣也”,孟子用了一個“姣”,這麼美好的一個字,用在一個大老爺們身上,足見公孫子都外貌之俊秀。
那麼如果按相由心生這個觀點,子都這個人心靈應該是堪比聖賢,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了。但是,實際上并非如此。
公孫子都這個人心胸非常狹隘,生性陰毒
子都是鄭國的大夫。鄭國有一次要進攻許國,需要選拔先鋒,子都在選拔賽中敗給颍考叔,就這麼丁點兒的小事兒,子都對和颍考叔懷恨在心
正式進攻許國了,颍考叔身先士卒,帶着将士登上許國城牆,這個時候,子都在下面看見,更加妒火中燒,居然躲在人堆裡,向颍考叔射了一支暗箭,結果颍考叔中箭跌落,當場斃命,子都這個人陰損狠毒,暗箭傷人這個成語就是從他這兒來的。
如果說真的是相由心生,那麼公孫子都如此陰損歹毒的内心,心之于内,形之于外,他的外貌應該猥瑣醜陋才對,可是人家偏偏長得人見人愛。
所以說,相由心生如果按照常規理解是錯誤的,真要信了這句話,那你就危險了,因為很容易以貌取人,看别人的外表不錯,就産生好感,不加防範,殊不知這個人可能就是作奸犯科之徒。
相由心生,來曆不明的一個詞
資料上會說,相由心生出自佛教《無常經》:“世事無相,相由心生,可見之物,實為非物,可感之事,實為非事”。意思是說,世界上的事物,并沒有真實存在的本體,世間萬物的外觀形态都是由我們的心産生的,心裡先有了認知,外物随之呈現。
比如金剛經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為什麼是虛妄的呢?因為無常變化,自性本空
那麼本空的事物,又如何呈現外相呢?所謂的相,其實是我們的妄心因攀緣而産生的錯覺而已,或者說,一切現象都存在于你的心内,心不動,都不動,也就感覺不到外物的狀态,這就是無相,比如大家都熟知的六祖慧能那句——非風動,非幡動,仁者心動,就是這個道理。
關于相由心生的佛學解讀,我就簡單說這麼幾句
這種理論是否可取先不讨論,單說一下這幾句話,說是出自《佛說無常經》,但是,你可以看一下無常經,翻過來調過去,把每一個字用放大鏡照一照,絕對沒有相由心生這幾句話。
這就尴尬了。
其實,相由心生這四個字根本就沒有确切出處,來曆不明,應該是後人杜撰的
那麼,相由心生真正表達的意義是什麼呢?
一個人對客觀世界的認知、評價、感受,是由他的内心決定的。
你用什麼樣的眼光看世界,世界就是什麼樣的,比如同一件事,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立場,評價會完全不一樣,舉個例子,我們在網上看一篇帖子,底下評論五花八門,有支持的,就一定有反對的,都覺得自己有理
相由心生。這四個字如果真正理解了,還是很有積極意義的。
以不同的心态看待同一件事,結果可能完全是截然不同的。就像一個口渴的人看見杯子裝着半杯水,心态不好的人會愁眉緊鎖,怎麼隻有半杯水啊,根本不夠喝,心态好的人會眉開眼笑,哎呀,真不錯,居然有半杯水可以喝。
你的心态是什麼樣,你的世界就是什麼樣,自己對了,世界就對了
積極的心态,會調動一切積極的能量,引導局面向好的方向發展,最終你感受到的就是理想的狀态,這就是相由心生的真正意義所在。
以上就是本期内容,這裡是悅讀國學,下期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