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很多人而言,“棺材”是不吉的,畢竟,它代表着别離,代表着死亡。記得幼年,鄉間很多老人在去世前就會選上好的木材,請最好的木匠師傅,為自己打一口棺材,以備百年之用。那時,基本上每家每戶都會在不起眼的地方,擱置着未上漆的棺材,我們這些孩子總是繞道而走,怕得要命。
對于小孩子而言,更怕的還在後面。那時,誰家老人去世出殡(我們鄉間稱為“出棺”)時,自家的孫子(隻能是孫子,不能是孫女,且隻能一個人騎在棺材上)要披麻戴孝,騎坐在棺材上,被8名擡棺材的人(我們稱為“八大金剛”)從家裡一直擡到墓地。驚恐萬分的小孩,就那樣一直騎坐在棺材上,既有失去親人的悲痛,又有對棺材的恐懼,那心情,不好受。
小孩的内心,隻希望早早到達墓地,自己好早點下來。但在鄉間,即便是“出棺”,也講究一個順風順水,絕對不會走最近的路,就近到達墓地,而是在鄉村老者的規劃下,繞道走順風順水路,因為,走這條道,逝者的後人會大富大貴,前途大展。可憐的騎棺小孩,此刻真是欲哭無淚。
“騎棺”這一風俗,相信很多有一定年齡、曾經在鄉下生活的人都見過,那個時候,這種現象很普遍,基本上任何一個老人去世後,他家裡的孫子都會騎在棺材上。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事發生?
自古以來,中國人在對未來的美好祈願上,經常借用漢字的“諧音”。就拿“棺材”來說,“棺”有諧音“官”,“材”有諧音“财”,是故,過往那些行走江湖的算命先生,都會在解夢“棺材”時說,此乃吉夢,升官又發财,此後必大富貴。
同理,我們所說的“騎棺”,其實也就是坐在棺材上,“坐”有諧音“做”,于是乎,“坐棺”(也就是騎棺),也就成了“做官”,意為此小孩長大後有大能耐,能當官。至于前面說的舍近路,走遠路,除了上面提到的風水一說,也有更高遠的寓意——孩子“坐棺”久一點,那麼“做官”的時間就會長一些。
關于“騎棺”這個民間風俗的起源,我走訪過很多老人,也在網絡上四處搜索,終究是找不到源頭。不過據鄉間的老人說,在家庭的代代口傳中,“騎棺”的起源是這樣的:古時候,有一老人去世,出殡途中,遇大戶人家出門踏青,兩對人馬相逢,都不退讓。僵持很久後,老人的孫子心生一計,爬到棺材上坐下來,說,我爺昨晚托夢告訴我,我是文曲星再世,你們若不讓路,必遭天譴,大禍臨頭。
聽到這些,大戶人家的隊伍趕緊老老實實地讓路。小孩這麼随口一起的話語,終是成了後來的示範,于是乎,跟着衆。當然,老人這口口相傳,一路傳承下來的故事,肯定也不是真正的起源,但不管怎麼說,“騎棺”風俗,反應了底層老百姓最直接、最真實的意願,表象是期望後世子孫升官發财,實則是祈願後人有個大好前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