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綱五常”是儒家的思想,在大家的認識裡,或許就是封建思想,就是為統治階級服務的工具,但它具體是什麼意思?恐怕不是每個人都清楚,今天我們就簡單介紹一下,相信大家會有自己的判斷。
“三綱”的觀念,源自法家,但法家其實也是源自儒家。西漢董仲舒開始,儒家才有了三綱五常的說法。簡單說就是: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一看到這三句 ,可能大家就會聯想到愚忠、愚孝,先别急,再看看下面。
“三綱”的具體内容是:君為臣綱,君不正,臣投他國。國為民綱,國不正,民起攻之。父為子綱,父不慈,子奔他鄉。子為父望,子不正,大義滅親。夫為妻綱,夫不正,妻可改嫁。妻為夫助,妻不賢,夫則休之。
所以說,古人并不是現代人想的那麼愚蠢呀!儒家思想也不是讓人愚忠、愚孝的,隻是講的人與人之間的正常關系而已。
君臣之間,要以君為主,君主要對臣子負責任,做出榜樣,臣子要服從君主,如果君主昏庸無道,臣子便可棄暗投明;父子之間,要以父親為主,父親要為兒子負責任,做出表率,兒子要聽從父親的,如果父親不仁,兒子也可遠奔他鄉;夫婦之間,丈夫為一家之主,要負起責任,做出表率 ,妻子要随順丈夫,但丈夫要是不走正路,妻子也可改嫁。
大家各有各的角色,各有各的分工,大家覺得這種關系有錯嗎?下屬不服從領導,兒子不聽從父親,妻子和丈夫各自為政,大家覺得這樣就平等了嗎?就和諧幸福了嗎?正因為現在沒有了這些規範約束,現在單位的跳槽率才這麼高,現在的孩子教育才出現這麼多問題,夫妻之間才出現這麼多問題,離婚的才這麼多。現代社會的種種現象,就是因為沒有把個人的位置擺正,不能安守本分,盲目追求平等。
什麼是“五常”呢?就是仁、義、禮、智、信。
一,什麼是仁?仁為道之心。就是博愛,仁慈。孟子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把自己對親人的愛推廣及人就是仁。
二,什麼是義?義為道之動。義者宜也。合乎道德規範的言語行為就是義。仁如果說是道德觀念的話,義就是這種道德觀念的具體執行,仁和義一般并用為道德的代表,所謂“仁至義盡”。
三,什麼是禮?禮為道之用。禮是為了約束和規範道德而制定的基本的生活禮儀和準則。道之以德,齊之以禮,你這個道德從哪裡表現出來,總不能光靠嘴吧?
四,什麼是智?就是智慧。沒有智慧的人隻會自私自利,隻有有智慧的人才會真正懂得仁的意義,才會去踐行仁道。
五,什麼是信?就是誠信,講信用,不虛僞。信近于義,是一個人道德修養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立國、立人之本,這條也是我們中華民族公認的道德标準和基本美德。
儒家的三綱五常,雖然廣為诟病,但是隻要靜下心來想想,并沒有錯呀,隻是被太多人曲意誤解罷了,不知道大家又是怎麼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