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非要說“老獅”、“老兔”的話,恐怕指的是很長壽的獅子和兔子,這種“老”的用法跟“老虎”、“老鼠”中的用法是不一樣的。
古時,人們對虎和鼠這兩種動物是相當畏懼的。虎性威猛無比,古人多用虎象征威武勇猛。《風俗通義》中說:“虎者陽物,百獸之長,能執搏挫銳,噬食鬼魅。” 如“虎将”,喻指英勇善戰的将軍;“虎子”,喻指雄健而奮發有為的兒子;“虎步”,指威武雄壯的步伐;“虎踞”,形容威猛豪邁。但虎也經常傷人,而世上畢竟沒幾個武松。至于鼠,則什麼東西都咬,還會傳播鼠疫。“老鼠過街人人喊打”這句俗語就表明人們對老鼠的憎惡。
古人對自己畏懼的東西普遍采取了“敬而遠之”的态度。于是,古人在這些事物之前冠以“老”字,以表示敬畏和不敢得罪的意思。有些地方因為迷信,在說到老虎和老鼠時,往往不敢直呼其名而呼之以“大蟲”、“耗子”等。也有人認為老鼠的“老”是指年老的意思,認為老鼠是指鼠類中最為長壽的,但這種說法未必可信,因為老鼠其實并不長壽。
為什麼我們說“兔子”、“獅子”,而不說“虎子”、“鼠子”?
漢語的詞彙煞是有趣:比如常說老虎、老鼠,卻從不提及老獅、老兔;還有如常說兔子、獅子,卻不說虎子、鼠子。這是因為詞語的不同搭配中蘊含着不同的文化、知識信息。
兔子、獅子的說法與“子”的特殊用法有關。這裡的“子”,和我們日常所說的子女中的“子”意思是不同的。子女中的“子”是指兒子,而兔子、獅子中的“子” 則讀為輕聲,是名詞的後綴。“子”被用作後綴,在漢語中較為常見,如房子、屋子、兒子等。兔子、獅子使用“子”字,除了“子”的後綴用法之外,還有約定俗成的因素。或許從春秋寓言中的宋人守株待兔開始,老百姓就喜歡稱“兔”為“兔子”,兩個字的詞通常在口語中運用得較為廣泛。而虎子、鼠子的說法,也許隻是因為拗口,而沒有被采用。
雖然虎子、鼠子作為對虎、鼠的稱呼沒有為大衆所接受,但“虎子”和“鼠子”的說法在古代還是有的。與“子”的後綴用法不同,虎子裡的“子”是指動物的幼崽,成語“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就是這個意思。“鼠子”卻是古時罵人的話。古人惱怒之時常說“鼠子膽敢如此!”這裡的“子”泛指人,前面加個“鼠”字,表示對對方的蔑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