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網絡春晚全面采用創新科技,通過“大屏小屏共享 線上線下聯動”策略,把舞台上的明星和舞台外的家庭、普通人緊密連接到一起。
文丨冷凇 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所世界傳媒研究中心秘書長
張麗平 遼甯師範大學講師
小年夜,新年氣氛早已聚集在人們返鄉的路途中、沉澱在每個中國人的眼神裡。自2011年至今,網絡春晚連續八年在每一個小年夜如期而至,伴随人們踏上回家之路、迎接喜樂新年。2019年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網絡春晚由央視網與央視創造傳媒公司共同打造,以“把愛帶回家”為主題,晚會用家書、連線、照片等多元形式跨越物理距離、心理距離、夢想距離,實現對回家的新時代表達。2019年網絡春晚充分利用并展示了我國的科技發展成果,巧妙地将高科技發展、人工智能、互通互聯融彙到節目之中,實現了高科技與藝術性的無縫連接,為觀衆增添時代感和科技感十足的“新”年味。
網絡春晚,多元形式增添“新”年味
炫科技、融媒體、全互動
打造 “氛圍調度中心”
場景化、話劇化、劇情化
記錄人民美好生活
科技力、文化力、中國力
诠釋動人家國情懷
炫科技、融媒體、全互動,打造 “氛圍調度中心”
2019年網絡春晚以先進科技實現了對春晚的“系統化升級”,節目使用增強現實技術打造四位虛拟主持人,虛拟主持人“小小撒”和現場主持人對話,實現了角色裂變式的科技感互動。這是科技與藝術的一次創新結合,不僅讓人們看到了人工智能的進步,也增強了節目的新鮮感和時尚感。青島無人港與演播室隔空連線,将晚會的叙事時空拉遠放大,提升了節目的感染力。
今年網絡春晚通過“大屏小屏共享 線上線下聯動”策略,把舞台上的明星和舞台外的家庭、普通人緊密連接到一起,在鄭州、杭州、深圳、重慶等交通樞紐,實現素人和歌手的跨屏實時連線歡唱,奏響中國年序幕的前奏曲。晚會中與普通人的合唱和接唱等活動突破了以往晚會中過度依賴明星的狀況,首次在央視舞台實現了跨屏、跨時空、跨族群的互動。
書記在今年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對全媒體時代做了四個層次的闡釋,提出“四全”: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而2019年網絡春晚便是對“四全”媒體的一次實踐和體驗。通過全媒體互動手段,2019年網絡春晚将演播室變成了一個連線全國的“調度指揮中心”,實現了和大江南北的實時連線互動,成功完成了對線上線下喜慶氛圍的調動和激發。晚會真正讓科技為内容服務,頗有新意地提升了節目的感染力、傳播力、親和力和影響力。
場景化、話劇化、劇情化,記錄人民美好生活
對于中國人來說,春節有着難以概全的豐富意義。2019年網絡春晚以差異化的文藝創新思維去勾勒春節的意義、描繪中國人向往團圓、溫馨和幸福的和諧心态。晚會将戲劇手段、場景化的表演手段充分運用在了文藝節目中,打造場景化、話劇化和劇情化的表演。無論是開場舞還是其間的歡唱節目,都進行了立體化、實景式的逼真打造;情節化、故事化的内容構建讓人們感同身受,真正在舞台上營造了一個個可見、可感的幸福之家。
現場拍攝全家福、韓雪演繹歌曲時播放的懷舊追憶式老照片等元素讓舞台表現情味十足,勾連觀衆的情感共鳴。場景化、話劇化、劇情化的表演手段實現了文藝節目類别的跨界嫁接,2019年網絡春晚用場景化實現了對人民美好生活場景的真實記錄和暢想。
節目通過網絡媒體技術将新時代中國人的群像展現在節目中,有各行各業的普通人,有保衛家國的軍官戰士,有為人類太空事業不懈鑽研的科學家們,通過他們,節目傳遞出了中國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更诠釋了人民的美好生活是每一個心懷夢想的可敬之人自己創造的。
科技力、文化力、中國力,诠釋動人家國情懷
2019年網絡春晚,描摹着當下,又诠釋着未來,節目平實地聚焦着平凡的人們,書寫着中國人民對祖國、對家庭的那份眷戀。海軍第三十批護航編隊的官兵們以“沉浸式合唱”的方式演繹《我和我的祖國》,為祖國和家鄉的人們獻上一份來自大海的禮物;在港珠澳大橋人工島上,在70架鋼琴伴奏下響起《我愛你中國》,在歌聲和場景的帶動下,觀衆的愛國之情已經悄然燃起。張靓穎與天眼團隊拍攝全家福上傳至衛星,實現了與地球合影,節目中一個家庭40年全家福記錄着一個家庭和祖國的變遷,讓人感受歲月與家國的交融。
節目中,還有堅守在平凡崗位上平凡的普通人,緻敬幕後英雄,傳遞出他們對于小家的心聲。晚會中《驚喜回家那一刻》,那一刻的淚水是積蓄已久的思念。一封家書、時空連線、全家福照等等元素都在指向人民心中的唯一方向——回家。2019年網絡春晚用不斷革新的科技力、不斷積澱的文化力和不斷前進的中國力,诠釋出了中國人民動人的家國情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