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了家長之後,很多人都在奇怪:他們小時候在幼兒園唱的《小兔子乖乖》《讓我們蕩起雙槳》《健康歌》,為什麼幾十年後,他們的孩子還是在唱這些歌?而且,隻要孩子離開幼兒園,一上小學,聽的歌立馬就從“蕩起雙槳”變成“小妹妹坐船頭”,從兒童歌曲一步跨入成人歌曲。
少年的世界裡,應該有更豐富的内容,有同學一起嬉戲打鬧的快樂,有隊友踢球流汗的拼搏,有準備考試的忐忑,有跟父母撒嬌的親熱。但是,這些友情、親情、師生情,很少有歌曲來描繪。
從幼兒園開始,孩子就有巨大的音樂需求,這是他們了解世界、增長知識、感情交流的重要渠道。從商業角度看,這其實是一個巨大的市場,看看市場上有多少兒歌APP就知道了。但奇怪的是,成年之後的音樂人就是不愛寫少兒音樂。曾經創作過《回到拉薩》等作品的音樂人鄭鈞曾透露,有一年他主持設立一個音樂大獎,特意設置了少兒音樂獎,但是當年隻收到4件作品。
少年人的世界少年人最懂。有很多學音樂的孩子,但他們長大後卻不一定愛好音樂,想想有多少孩子是被家長逼着坐在了鋼琴前就知道了。全世界的孩子都在學樂器,但有些地方的孩子從小享受音樂帶來的快樂,而我們的孩子大多從小把學樂器當成功利性的任務和負擔。這在客觀上阻礙了少年音樂的發展,很多從小培養的音樂人才一旦有自主能力,反而離開了音樂行業。
這種年輕創作者的匮乏,已經掐住了中國音樂産業的脈搏。《2017全球音樂市場報告》顯示,中國已成為全球第十大音樂市場,收入增速35.3%遠超8.1%的全球平均增速。但是,近日也有統計指出, 不管是“70後”“80後”還是“90後”,他們在KTV點唱的歌曲還是集中在1990年至2010年,2010年之後的“新”歌很少被傳唱。業内人士表示,這意味着中國音樂産業在2010年之後出現了斷層。
我們的孩子到底應該聽什麼?“讓我們蕩起雙槳”,在“長亭外、古道邊”之後,難道就隻能是“喵喵喵我們一起學貓叫”或者成人的流行歌曲了嗎?
在綜合素質被标上高價販賣的當下,能有一批人願意相信少年創作的潛力,為孩子的童年添上真正屬于他們的音樂色彩,在成長之前為他們提供正确的創作引導,還是很讓人欣慰的。作為家長,希望更多有擔當的音樂人可以關注少兒的音樂需求,讓我們的後輩不要隻蕩雙槳,多一些健康向上又有傳唱度的新少兒歌曲,陪伴孩子成長。
版權聲明:如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