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砺志”二字,古人經典故事很多。有學習方面的,如鑿壁借光;有做事方面的,如鐵杵成針;有複仇方面的,如卧薪嘗膽⋯⋯等等,各式各樣,經過努力和磨練,最終獲得成功。晉代官員陶佩砺志“硬核”——搬磚,就是一則很有意思的故事。
“砺志”,有“磨砺意志”的意思。出自于清代李漁的《慎鸾交·久要》:“待我砺志青雲,立身廊廟,做些顯親揚名的大事出來。”現在網上大多數用“勵志”,它與“砺志”有什麼不同嗎!“勵志”,意思是奮志,集中心思緻力于某種事業。出自漢班固《白虎通·谏诤》:“勵志忘生,為君不避喪生。”有人認為:“砺志”是形容一個人自己經過磨砺終成功的。“勵志”是形容一個人經過别人鼓勵,下定決心。在不在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探讨研究一下。下面說說陶侃搬磚砺志的事。
陶侃出身貧寒,初任縣吏,後逐漸出任郡守等職。永嘉五年起,任武昌太守,後官至侍中、太尉、荊江二州刺史、都督八州諸軍事,封長沙郡公。鹹和九年,陶侃去世,年七十六。獲贈大司馬,谥号“桓”。有文集二卷,今已佚。《全晉文》錄有其文。其曾孫為著名田園詩人陶淵明。
陶侃久經沙場卻遭居心不良的頂頭上司王敦的誣陷,被調離刀光劍影的中原戰場,來到太平無事的廣州任刺史。起初,背時的陶侃感到心情壓抑,滿胸的熱情被王敦潑了冷水。後來他想如此消沉下去身心都要遭到損傷的,所以他要侍官差人運一百塊大磚放在書房。從此,陶侃天不亮就起床,将書房内百塊大磚全部搬往房外,天黑又搬進書房。起初每次搬五塊,還覺得腰酸背痛,經過長期鍛煉,後來一次可搬十塊。
一次,副将見陶侃搬磚,不解地問:“刺史大人,你身為主帥,為何幹此等髒累粗活?”陶侃說:“我身為朝廷武将,久已立志報效國家,時刻準備與敵拼殺。可現在南方無戰事,過安逸日子,會養嬌身體,衰退鬥志。我運磚旨在健壯體質,磨砺意志,一旦朝廷需要,我将重赴中原,為國效命。”這番赤誠之語,說的副将連連點頭,贊不絕口。就這樣,陶侃不論陰晴雨雪,還是酷暑嚴寒,天天如此,因而使自己的體魄健壯如初。
後來,王敦叛逆,晉廷重新任用陶侃為荊州刺史。到了晉成帝鹹和三年,年高七十的陶侃被任命為征西大将軍,挂帥出征,一舉平定蘇峻、祖約叛逆,為晉朝的安甯立下了戰功。凱旋時,陶侃深感當年砺志“硬核”搬磚的益處。
陶侃搬磚砺志,文化點講叫“陶侃運甓”。關于陶侃的轶事典故,還有陶母責子、孝子約酒等。最風光的是陶侃身後的榮耀,唐建中三年,禮儀使顔真卿向唐德宗建議,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為他們設廟享奠,當中就有“太尉長沙公陶侃”。宋宣和五年,宋室依照唐代慣例,為古代名将設廟,陶侃為七十二位名将之一。在北宋年間成書的《十七史百将傳》及明代黃道周評注的《廣名将傳》中,陶侃均位列其中。什麼叫榮耀!這才是人生真正的榮耀。(文/蔡驷 圖/網絡) (文/圖如有侵權,請告知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