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第九次大督查第九督查組實地走訪了河南省鄭州市、焦作市等地的多家保險機構,發現以運營貨車為代表的高賠付車型存在投保難的問題。
不同于家用車險市場,營運貨車保險服務一直是保險機構不願觸及的領域。尤其是在車險綜改後,營運貨車投保難的問題日益加劇,自卸車、攪拌車等出險率較高的車型,更是一“險”難求。
01 運營貨車頻遭險企設檻拒保
由于道路運輸屬于高危行業,因此對于廣大營運貨車車主來說,交強險、商業險等險種猶如保障安全的“防護傘”,幫助其進行風險管理和成本保障。不過,在現實情況下,營運貨車投保難已成為車險市場的突出問題。
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及《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規定,投保人在投保時應當選擇具備從事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業務資格的保險公司,被選擇的保險公司不得拒絕或者拖延承保。如果保險公司拒絕或者拖延承保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國務院保險監督管理機構可責令改正,并處5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罰款。
雖然國家有明文規定,但保險公司依然變着花樣來拒保。據多位貨車司機反映,大型運營車輛在投保時,部分保險公司的業務員會以系統故障、公司業務變更等理由拒保。相較而言,交強險投保的難度較小,即便無法成功投保,車主還可以向銀保監局投訴解決,而商業險投保則異常困難,不僅花式拒保、無故拖延等情況時有發生,其定價系數也十分不合理。
“我的車開了3年左右,如果上全險(包括交強險和商業險),保費應該在1.2萬元左右。但近兩年來,保險公司針對貨車承保的政策愈發嚴格,投保商業險需先評分,但部分保險公司推出的駕駛評分系統嚴重脫離實際,導緻車輛的保費增至3萬多元。”來自河南新鄉的貨車司機李師傅告訴記者,保險公司的評分系統會将駕駛行為分為A、B、C、D、E、F6個等級,車輛一旦有超速、超載、急加速、急刹車、疲勞駕駛等相關記錄,車輛的評級就會向下浮動。一般情況下,大貨車都會被評為E級,因此保費必然會增加,甚至出現被拒保的情況。
“即便有保險機構受理,他們也會明确提出需要投保人同時購買家财險、意外險等險種,動辄三四萬元的保費,讓很多貨車司機望而卻步,不少車輛也因此陷入停運的困境,給車主帶來不小的經濟損失。”河南洛陽貨車司機王師傅說道,由于各類商用車的大、重、特事故案情較為複雜,理賠标的額較高,在事故發生後,很多投保的車主也無法在第一時間内得到保險機構的理賠,使得企業破産、家庭陷入生活困境的現象頻發。
由于無法順利給車輛續繳保險,或是投保價格過高,不少運輸從業者将目光轉向各類統籌互助服務。盡管這類業務曾曝出過不少問題,比如車主購買該服務後,在發生事故時難以獲得賠償、統籌互助機構攜款“跑路”等,但車主普遍認為,購買車輛統籌服務,至少能有一定概率對沖部分風險。
02 險企為何不願為貨車承保
“我國商用車保險業務依然存在較多問題,亟需加以解決。比如,承保的保險機構數量較少,目前全國範圍内能為所有商用車車型提供承保業務的保險機構為0家,提供區域性、一部分車型承保業務的保險機構約10家;部分保險産品、風控、費率與商用車市場需求嚴重脫節;市場競争不充分、保費價格持續攀升,且商用車保險服務滿意度持續走低。”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商用車專業委員會秘書長鐘渭平介紹說,2021年,約有900萬輛營運貨車沒有商業險(拒保或保險價格過于高昂),導緻交通運輸行業運營風險持續增加。
實際上,商用車領域是保險機構的重要業務來源,而保險則是保障商用車行業健康有序發展的重要基礎,二者是密不可分的業務關聯體。相關公開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商用車已突破3800萬輛,以此對應的保費空間可達5500億元左右,是我國汽車保險業務未來重要的潛在市場。面對如此龐大的業務量,為何險企更願意在競争激烈的家用車市場厮殺,而對貨運車輛退而避之?
對此,車險行業資深專家指出,事故發生率高、賠付額度高、風險高是擺在貨運車險業務面前的“三座大山”。保險公司是盈利性企業,特别是受車險綜改影響,大部分保險公司更是将利潤考核放在了首位,自然免不了挑肥揀瘦,限制貨車車險等高賠付業務的流入。
“利潤低、出險虧損不應成為保險公司拒保的借口。”鐘渭平指出,根據《二手商用車鑒定評估技術規範》的規定,商用車第1~2年的年限成新率采用雙倍餘額遞減法,通常折舊率在30%以上,加之技術成新率的折舊,第2年商用車續保的車價應為新車的70%左右,而目前各保險機構的續保價格為新車價格85%,兩者差距較大。另外,在車輛出現事故後,保險機構還會出現“低價高賠”的現象,這些問題亟需加以調整和重視。
03 以科技力量提升精細化管控水平
“表面上看,承保貨車保險業務難在賠付率高;其實核心問題在于缺乏有效的風險管控解決方案。”上述行業資深專家進一步指出,目前,針對賠付率較高的營運貨車業務,保險公司隻想通過提價來規避風險,這是非常初級的做法。對于保險行業來說,應該考慮的是提升貨運車險業務的精細化管控水平,真正把貨車保險業務的成本降下來,再将服務做上去。
他表示,作為生産工具,貨車營運風險差異度大、信息不對稱、運行波動大,是險企實施精準風控的盲區和障礙。對于險企而言,可以積極探索大數據、車聯網等新技術手段,提升車險線上化、數字化、智能化水平。一方面利用平台定位監控、駕駛行為評分、預警數據分析等,對細分風險因子進行測算,推進風險減量管理;另一方面,可借此提升對運營車輛的精準定價能力,以市場化手段實現風險與價格匹配,改善經營情況。
“由于商用車的運行工況極為複雜,即便是同一種車型,應用場景也多達幾十種,而反觀保險産品隻有簡單幾類,顯然是不匹配的,應當區别對待商用車行業的各類企業、車主、車型,以精準風控手段,降低各類車型的出險故事率。”在鐘渭平看來,營運車輛保險是一項系統性的業務,環節多、流程複雜,僅憑保險公司一方無法解決全部問題,還需聯合整車廠以及保代、維修、租賃、配件等企業協同推進,更需行業協會的統籌協調,同時也要加強職業司機的技術培訓,以降低交通故事率。
對此,有業内人士指出,參考國際經驗,政府與監管部門應聯手設立分攤機制,與保險公司共擔風險,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商業保險公司的積極性,但長期來看,貨車保險市場想要持續健康發展,還需營運貨車産業鍊上的各方共同努力,構建良好的行業生态。
文:李亞楠 編輯:孫偉川 版式:王琨
給小編加個雞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