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三個女人一台戲,我們辦公室6個人中5個是女性,算起來不知道能搭多少台戲了,所以,在中午休息的間隙就異常熱鬧。有一次,不知道是誰帶了個頭,說到了帶娃回娘家的話題,聊到最後,大家禁不住感歎:生了孩子後,在爸媽眼裡,我們都是可有可無的!
孩子不來的話,你來有什麼意思?同事A雖然不算遠嫁,但回娘家的路也不短,以前沒修新的高速路之前,在路上就要花掉差不多6個小時,平時又要上班,所以她一般隻在過年過節的時候才能回娘家。
那年,她已經許久沒回去了,等到快中秋節時,她提前給她媽打電話說要回家,本以為媽媽會很開心地問她什麼時候回?要不要準備點什麼給她帶回來?事實上,她媽就問了她一句:孩子來不來?她說:來啊,當然是一起。說完就聽見她媽小聲嘀咕了一句:那就好,孩子不來的話,你來有什麼意思?
她說,她媽的潛台詞是:孩子來你就來,孩子不來你也别來了!在她媽眼裡心裡,她已經遠遠比不上她的兒子了。
桌上的菜都是女兒愛吃的,我媽已經不記得我愛吃什麼了同事B是個大姐,工作年份比較早,工作後也不在自己老家,所以都是周末回去,每次爸媽都要變着花樣準備她愛吃的菜。
後來結婚生了女兒,剛開始幾年還好,每次回娘家,爸媽也會準備她愛吃的菜。可随着女兒年齡越來越大,每次回娘家,她已經漸漸看不到自己最愛吃的菜了,除非女兒也同樣愛吃那道菜。
我們就笑着說,是不是你自己口味變了?她反駁道:哪有!就是我爸媽已經不記得我愛吃什麼了,所有的都是我女兒愛吃的,你說我能吃醋嗎?
老婆委屈地說:我媽心裡已經沒有我了我們正讨論得火熱,坐在邊上的老大哥也忍不住加入話題。和我們外地來落戶的這些人不同,他是正宗的城裡人,幾代都生活在這個城市。他老婆的情況和他一樣,土生土長的城裡人。老大哥過兩年就要退休了,兒子也已經大學畢業參加了工作。
他說大概在他兒子九歲那年,有一次他老婆帶着兒子從娘家回來後,一臉的委屈。在他的追問下,他老婆才不好意思地道出原委。
那天她去娘家比較早,爸媽還沒買菜,她媽就拉着她和兒子一起去菜市場,說看看有什麼喜歡吃的。逛着逛着,她就跟她媽說她想去看看鹵菜,等下在哪哪集合回家。她媽說要帶上她兒子去挑菜,于是三個人分成了兩拔。
她買完後在約定的地方等了老半天,也不見人來,就打電話給她媽,才知道他們都已經回家了。更傷人的是,她媽還說了一句:哎呀,我一心想着回家給娃做吃的,把你給忘了……反正回到家,她那一頓飯是沒吃好,心酸鬧的。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生孩子前的我們也是父母掌心裡的寶,住在爸媽眼裡心裡,可是,在生了娃後,父母把注意力更多地轉移到了下一輩身上,這不禁讓人有點失落,甚至有時還會覺得有點心酸。但實際上,這也是父母對我們愛的一種體現,所謂的“愛屋及烏”,說的大概就是這個,所以,在偶爾的失落和心酸之餘,我們感受更多的應該還是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