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祖”稱謂,西漢的《漢書~楊雄傳上》做了這樣的闡釋;“鼻,始也。獸之初生謂之鼻,人之初生謂之首。梁益之間,謂鼻為初,或渭之祖”,“有周氏之婵嫣兮,或鼻祖于汾隅”。
鼻祖是一個漢語詞語,原意指;“遠祖之父(生己者為父母,父之父為祖,祖父之父為曾祖,曾祖之父為高祖,高祖之父為天祖,天祖之父為烈祖,烈祖之父為太祖,太祖之父為遠祖)”。在中國,孔子被稱為儒家鼻祖,姜子牙被稱為謀略鼻祖,範蠡被稱為商人鼻祖,盜跖為強盜鼻祖等。我們不難發現,這些人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首創了某件事,或開辟了某個領域。那麼為何把這些創始人稱為“鼻祖”,這和“鼻”有又什麼關系?
在甲骨文和金文中,找不到“鼻”這個字。但是通過資料文獻可以看出,古人将“自”當成“鼻”用,發“鼻”的音。許慎在《說文解字》中就對“自”作了注釋;“自,鼻也,象鼻形。”這說明了“自”是個象形文字,本意指代鼻子。
生活中,人們在說到自己時,總喜歡指着自己的鼻子,所以“自”便有了“我”、“自己”之義,被人們用來作代詞用。進一步演申轉義,又有了“從”、“由”、“本來”、“當然”、“開始”的意思。後來,為了表義精确,人們便在“自”下面加了一個聲符,造出“鼻”字,專指鼻子。由于“自”、“鼻”本為一個字,所以“鼻”也繼承了“自”的衍生義,“鼻”也被拿來代稱創始,最開始的事物。
在古代文化形成過程中,逐漸用“鼻祖”來稱謂那些對不同領域,不同事物的發明創始人,及祖先宗族一類人,含有贊譽和敬仰的意思。
,